西双版纳纪行(五)

剑虹

<p class="ql-block">1月12日从老挝回到西双版纳。14日下午去逛著名的告庄星光夜市。为了先游览一下周边景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16时就打车出发,去得早了一点。来到西双版纳已20多天,除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我们自己基本上都在酒店及周边活动,对这个城市知之甚少。今天去到市中心,再次感受到她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路灯底座做成了大象模样</p> <p class="ql-block">街头留影</p> <p class="ql-block">紧邻夜市的大金塔寺正在闭门维修,只能在寺外拍了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版纳的1月,在内地是冬季,在这里相当于初夏,烈日当空,十分炎热。忘了带双肩包出来,脱了衣服无处放。找了一家餐馆,买了几杯老挝冰咖啡,和几位朋友坐下歇凉。出发前准备工作不足,手机电量已低于20%,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充电。餐厅的小妹很友善,借给我充电器,还是快充的,1个小时不到便充满了。我们干脆就在这里用了晚餐,等到天黑才去下边夜市。</p> <p class="ql-block">天黑前在餐馆周边拍了几张风景照</p> <p class="ql-block">晚餐点了一份“孔雀套餐”还有模有样的。本是2人餐,我们和东杰两口子4人也没吃完。两条大大的烤鱼,半只烤鸡,一大碗米线,一大堆炒饭,还配了不少蔬菜和几片黄瓜、甜瓜,168元,基本上物有所值。</p> <p class="ql-block">版纳的夜市热闹非凡,灯光璀璨,游人如潮似海。夜色之中,灯光映照下,那些颇有特色的建筑更显得多姿多彩。虽然观景凑热闹的人居多,但吃顿饭购买点东西的也大有人在。通过旅游活跃经济此乃正统做法,云南和四川都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但下功夫之深,力度之大,川人远不及云南,这从西双版纳的变化可深切感受到。夜市占地广阔,我等老者,缺乏在摩肩接踵的游人中穿行的兴致,走了一小段,拍了些夜景就打道回府了。</p> <p class="ql-block">元月15日上午,酒店安排大家免费去曼丢傣家古寨游览。</p> <p class="ql-block">村口</p> <p class="ql-block">村寨远眺</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渔塘</p> <p class="ql-block">进村道路,路边绿化不错。</p> <p class="ql-block">这个村被授予了全国文明村镇称号</p> <p class="ql-block">穿着酒店发的红马甲的我们一行</p> <p class="ql-block">回拍村口</p> <p class="ql-block">果然是文明村,电线杆上还有指路牌。</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宣传栏</p> <p class="ql-block">傣族人的房屋都是高脚屋,人在楼上居住,楼下堆放杂物、停放车辆等。</p> <p class="ql-block">老旧的吊脚屋都是木质的</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吊脚屋已经开始使用现代建材了</p> <p class="ql-block">近期建造的吊脚屋与两层楼没太大差别,只是有一侧按习惯未封。</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木结构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一位名叫玉拉的傣族姑娘接待了大家。把大家领进了她家的吊脚楼,请大家每人喝了一小杯茶,相当详尽地介绍了傣家的习俗。听后感觉傣族是个“男卑女尊”的社会。家里生男孩被视为“陪钱货”,生了女孩则欢天喜地。男孩长到5一8岁会送进佛寺出家,几年后再还俗。到了婚恋年龄,会来到女方家睡“客厅”并干三年苦力,砍柴、割橡胶等。通过三年考验后方能“转正”,正式结婚后才能到房间里住。大婚前男方家要给女方陪嫁至少300棵橡胶树(价格在24一30万元之间),达不到要求的未来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婚后,女主外男主内,女子下地上山干活,男子在家弄饭、带孩子。这种相当于汉族入赘,男子“嫁”到女方家的习俗,疑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残留。虽然如此,法律上还是认定家庭户主是男人。我拍下了一张玉拉家的住房安全认定牌,户主不是玉拉而是她的丈夫。玉拉有文化,大学毕业,被村里选为讲解员,每接待一批游客,村里会付给她相应的工资,而她本应做的上山割胶等农活,村里还会派人帮她干,而且不用她家付工资,橡胶等产值却仍归她家所有。此外,玉拉还用了不少时间讲解傣医、傣药、银器,为游客此后到村上的商店购物做铺垫。</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玉拉家门口</p> <p class="ql-block">玉拉在为我们一行做讲解</p> <p class="ql-block">证照上的户主名叫岩香斗,估计是玉拉的“貓多衣”(丈夫),虽然是入赘,但在法律上还是一家之主。</p> <p class="ql-block">我把玉拉家周边的花木拍了个遍。一方面表明傣族是个爱美的民族,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个宁静秀雅的村寨老百姓的日子的确很富足,只有富裕而有闲瑕,人们才有闲情逸致去种花养草。这些花木大多叫不出名字,也懒得去用小程序识别了,反正只为欣赏,只要能赏心悦目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傣族人还有个习俗是每家都要养一只公鸡,立在墙头,称为“镇宅鸡”。玉拉家的这只公鸡很不错,很雄壮,毛色也好。</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一条道路,路边的墙上铺满了鲜花,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入村的另一条道路。一棵大树立在村口,斜伸的一条树枝仿佛形成一道门。</p> <p class="ql-block">曼丢村的一口千年古井</p> <p class="ql-block">元月15日中午,在西双版纳旅居二十多天的乐山一行人首次拍了一张全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酒店还安排了去参观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我们因为买了第二天回川的火车票,就请假没有参加。当晚,大家专门为我们饯行,几个能饮酒的男同胞喝了一瓶多白酒。和大家一道过了二十多天集体生活,还真是有点依依不舍。西双版纳气候宜人,在酒店包吃包住,不用买菜弄饭,不用洗碗拖地,间或还能外出参观游览,闲暇时有人陪着打牌聊天,真乃神仙过的日子啊,搞得本人都有点乐不思蜀了!</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别墅酒店,住宿条件甚好,伙食也不错,早餐主食有馒头、包子、稀饭、米线、红苕、玉米,4-5种咸菜、蔬菜,加上牛奶、鸡蛋。中晚餐除了米饭、馒头等主食,有6一7种菜肴,荤素搭配,猪牛鸡鸭鱼等肉食轮换。在此入住的全国各地旅客都有,众口难调,所以菜的味道总体偏清淡,味道不咋地,但另置有辣椒油,咸酱、泡海椒等,供需要者取用。每餐饭后都有西瓜、广柑或香蕉等水果。只要不过分挑剔,吃饱毫无问题,且营养足够。早上是自助餐,中晚餐实行分餐制。我自己常怕多吃,早上取食物和中午打菜都适可而止。酒店内外环境都不错。晚餐后我们常去酒店对面靠河的树林中走个四五千步,运动量适量,气候温和,不冷不热,徜徉于林间小道上,呼吸着新鲜空气,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宿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早餐时巳动手吃几口,才想起拍个照,却忘了把旁边的牛奶杯拍进去。</p> <p class="ql-block">1月16日是我们返川的日子。火车发车时间是上午11:10,提前两天登记,酒店承诺将在离店那天的10点左右派车送我们去车站。早餐后,收拾好了行装的我们,与几位朋友再在酒店内拍了一些合影。</p> <p class="ql-block">酒店内的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酒店一角</p> <p class="ql-block">元月16日上午10时前离开酒店。我们俩是这批人中最早回川的,许多朋友到车前送行告别。这20多天受到了太多热情的关心与照顾,铭感于心。酒店的郑师傅开车把我们送到火车站,不久即登上D272次从西双版纳开往成都的动车,在车上除了吃了两顿自带食物,就是玩手机。火车上一路上都有无线信号,即使在隧道中行驶已无中断,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大大方便了旅客。</p> <p class="ql-block">在火车上给我们的“欢乐候鸟群”发了一条微信,吐露心声,略表谢意。</p> <p class="ql-block">21:18分在峨眉站下车时,二女婿已在车站外等候,随即驾车回乐山,22时安全返家。20多天的西双版纳之行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2025-1-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