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p><p class="ql-block">头颈部的名称:头、颈;</p><p class="ql-block">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p><p class="ql-block">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p><p class="ql-block">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p><p class="ql-block">1、身体中线</p><p class="ql-block">身体中线,即人体解剖学中的正中线,是一条假想的、将人体左右两侧对称结构分为等份的垂直线。一般指的是从头顶的顶点一直延伸到脚底的线,贯穿整个身体,是理解人体结构和姿态对称性的关键参照线, 这条线一般用于判断人体两侧结构是否对称的基准,正常情况下,人体许多结构如眼睛、耳朵、乳房、四肢等都是沿这条线两侧对称的。中线附近包含身体许多核心肌肉群,如腹部、背部和骨盆周围的肌肉,对于维持身体姿势、稳定脊柱和传递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体中线不稳定或偏移可能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例如,脊柱侧弯可能导致背部疼痛、肌肉疲劳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任督二脉</p><p class="ql-block">任督二脉也是在人体的中线上,任督二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中医中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也就是说,任督二脉分别对十二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起着主导作用,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二脉;相反,若任督二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故曰:「任督通则百脉皆通」。</p> <p class="ql-block">2 、人体方位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解剖学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如:上下 前后 内外等。</p><p class="ql-block">上﹣﹣接近头部称为上:</p><p class="ql-block">下﹣﹣接近足底称为下;</p><p class="ql-block">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p><p class="ql-block">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p><p class="ql-block">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p><p class="ql-block">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p><p class="ql-block">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p><p class="ql-block">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p><p class="ql-block">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p><p class="ql-block">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p><p class="ql-block">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p><p class="ql-block">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p><p class="ql-block">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p><p class="ql-block">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p><p class="ql-block">前臂有两块骨头,内侧是尺骨,外侧是桡骨(内尺外桡)</p><p class="ql-block">小腿有两块骨头,内侧是胫骨,外侧是腓骨(内径外腓)</p> <p class="ql-block">3、人体的切面</p><p class="ql-block">(1)矢状面(也叫正中面,把人分成左右两侧) 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p><p class="ql-block">(2)额状面(也叫冠状面,把人分成前后两侧)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p><p class="ql-block">(3)水平面(也叫横切面,把人分成上下两端)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