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时代|永远的李小龙,令人难忘的功夫巨星

墨涵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南昌 晴 5-1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依旧晴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喜欢这样的冬天,好喜欢这样的南昌,如果一直都这样,咱也不需要羡慕广东的冬天了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行上班的路上,途经志清老师的植物基地,正好遇见他在砍竹子做竹亭,进去品尝了一个为数不多还在树上的橘子🍊,是我喜欢的既酸又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摘了一些金桔带回来泡茶,连带参观了一下他的基地,好生羡慕他的这块自留地,郁郁葱葱的树木,还养了一些小动物在里面,生态环境很是和谐,不愧是城市中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进大门口,就看见简老弟站在那里,哇!真的是好意外呀!好久不见分外亲切,原来他打了我几个电话没接,真的是太抱歉了!我们一路畅谈,时间过的很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又处理了几件事,早点回家做饭给宝贝女儿吃,很奇怪的是她要求继续吃蒸土豆和馒头,配上我新买的榨菜,感觉是北方人的吃法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最近都在身体康复期间,必须清淡饮食,所以每天基本是简餐,也不用花太多精力,</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样也挺好的……</p> <p class="ql-block"><b>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小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2px;">这</span>是一本李小龙的传世遗作。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代功夫之王在武术领域的革新,也能看到他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龙绝不只是一位功夫巨星,他还是哲学家、诗人和生活的艺术家,他终其一生都在探索自己的灵魂。书中的文字穿越时空,向我们展现了李小龙丰盈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龙,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一代功夫之王、武术哲学家、截拳道创始人。作为功夫巨星,李小龙赤手空拳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亿万影迷,让“功夫(Kung Fu)”一词首次被写入英文词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李小龙金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它是鲜活的,不可替代、不能概念化,也不能束缚在一个固定模板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龙是叶问的学生,他祖籍中国广东佛山,是截拳道的创始人,那个“嘿嘿哈哈,双截棍”,双截棍的美学创始者也是他,赤手空拳在好莱坞打出了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的亿万影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问是佛山人,1949年,五十六岁的叶问背井离乡来到了香港,当时他连生活都无法维持,穷困潦倒,所以就以教拳谋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龙就是从咏春中开始接触中国功夫的,在他的口述中也可以看出叶问跟他之间其实有非常深刻的对话,叶问曾跟他说: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跟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思想的干扰,心平气和,本能地去反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超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让“功夫”(kung fu)这个词写入了英文词典中,所以后来拍《功夫熊猫》,这个词不用翻译的。李小龙的头像、他的动作,还有标志性的黄色运动衣直到今天还是时尚元素中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非常遗憾的是,在1973年,李小龙英年早逝,年仅32岁。可是仅仅知道这些就等于李小龙这个人吗?远远不够。读了这本书你一定会觉得很颠覆,因为书里向我们展现出的李小龙非常不一样,他不仅仅是一位拥有高超技艺的功夫之王,实际上还是一位诗人、哲学家、心理学家或者是作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曾经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学习哲学,是苏格拉底、笛卡尔的追随者,他自己写诗,演员之路更是历经坎坷,一点也不顺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本书是在李小龙去世之后才出版的,那为什么说作者是李小龙?因为书中收录了大量李小龙的文章、日记和信件,也涉及很多对于功夫哲学的讨论,还有如何做人、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如何在平静中抵达深邃的哲学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这本书有一个整理者,他名叫约翰·里特,这是一位专业的李小龙研究者,也是唯一被授权可以阅读、使用所有李小龙私人信件、武功草图和读书笔记的人。所以这本书是约翰·里特整理出来以后,以李小龙本人的名义出版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里还披露了一个细节,大概是在李小龙逝世前六个月,他开始坐下来,着手写下他的人生经历和体会。标题是《自我发现的过程》,这篇文章涵盖了李小龙对人生历程的洞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灵感一来,他就随手写下笔记,有的可能是在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摄影棚里写的,另一些是在九龙塘的家中学习的时候写的,也有一些是在餐馆吃午饭或者喝东西的时候随手就记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龙说,基本上来讲,作为武术家是我的选择,当演员则是我的职业。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一直希望能发现自我,成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这应该就是这本书书名的由来,翻开这本书的目录,你可能立即就会发现这本书的不同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不是在写拳脚,他写功夫之道、哲学和功夫、心理学和功夫,他会写到表演艺术、自我发现等等。总之,这里面的命题都很严肃。这本书的序言是谁写的呢?她叫琳达·李·卡德维尔,这就是李小龙的夫人。琳达说,在这里,李小龙剥掉了他内心灵魂的层层外衣,向世界展示他的真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李小龙自己也说,在武术和电影中的形象,都是“简单而真实地反映自我”,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最高境界。所以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他的个人魅力;但从深一层来看,这种勇于把灵魂打开来给别人看的人其实非常地稀少。而且他总是会让我们像照镜子一样地看见自己的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龙的动作看起来又快又狠,充满力量,可是他却认为功夫的最高境界是要像水一样的柔软和柔弱。没有人能够刺破或打破水,因为你永远无法征服一个不做出抵抗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龙认为习武之人不应该用蛮力去抗击对手,而要随着对手的动作而动,化解对方的攻势,才能在搏击中取胜,这就成为李小龙的功夫之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龙认为,“无为”是高手的最高境界,功夫里的“无为”意味着自然而然的动作。在格斗中,功夫高手会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会顺着对方的动作而动。他放弃了所有的自我反抗意念,采取一种柔顺的态度,把意念放松,让动作解除掉包袱,它是自然反应,这就是截拳道的真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首诗作叫作《我是谁》,被称为李小龙生平最重要、也最有哲理性的作品,它出自李小龙写给朋友李俊九的一封信。摘取其中片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人群中的巨人,俯视苍生的豪杰, </p><p class="ql-block">还是封闭自恋的庸碌之徒?</p><p class="ql-block">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十足的绅士,</p><p class="ql-block">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p><p class="ql-block">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p><p class="ql-block">动辄心惊的弱者?在强装的笑颜后面,</p><p class="ql-block">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p><p class="ql-block">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971年的6月28号,李小龙和嘉禾签了两部电影的合约:《唐山大兄》和《中国拳王》。这个《中国拳王》后来改名为《精武门》,你一听就知道了。《唐山大兄》的票房数字是令人震惊的,它完全扭转了嘉禾这个公司的命运,让嘉禾大赚了一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邮报》估计,在香港400万的人口中,有120万人买票观看了这部电影,并且打破了此前由《音乐之声》保持的票房记录,让这部港产动作片又多了几分爱国主义的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李小龙制作了一部载入史册的电影,就是《精武门》。这部电影是根据大侠霍元甲的生平和传奇故事改编的。</p><p class="ql-block">霍元甲是精武体育会的创办人。1902年,霍元甲在跟俄国大力士的比赛中获胜,甩掉了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调侃和恶意的嘲讽,让那位俄国大力士为他的不当言论当众道歉。在当年那个呼唤英雄的时代里,霍元甲一夜之间成为传奇人物,被人人称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精武门》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成了功夫电影的一个标志。这部片从香港开始,席卷了整个亚洲。紧接着,李小龙又拍了另一部影史留名的片子,叫《龙争虎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非常可惜的是,李小龙没有活着享受《龙争虎斗》的成功。就在影片上映前一个月,李小龙去世了,《龙争虎斗》也是李小龙在三十二岁去世前完成的最后一部电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龙突然陨落,让无数的人到现场去吊唁他,但是这个人的影响力从来没有跟随他的离开而降低。</p><p class="ql-block">李小龙常常说,人跟人之间千差万别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当我们面对人生中能考验生命勇气的重要境遇时,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做出回应。你的选择才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各种各样慕名而来的人,李小龙说,我无法教你什么,我只能帮助你探求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书里有一段话:<b>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正杰出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当这些杰出的人走过的人生轨迹跟我们交汇之时,就会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在某一特定的时空,无意间与一位杰出的人相遇,也许就能改变我们一生的命运。</b></p> <p class="ql-block">我是日记星球4290号星宝宝墨涵,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100期自媒体写作变现营,这是我的第386篇原创日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