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印象,—— 在回忆中记录

钮因孝

<p class="ql-block">  记得五年前的春节过后,也就是在疫情还没爆发的前夕,我们一家人在北京旅游了一周。最后那天,计划中要去的地方都走完了,下午准备高铁返程,因住宿地在前门大栅栏边上,距天安门广场呎尺之遥,心想国家大剧院就在附近,应该还可去看看。这天起了个大早,我知道具体位置,往天安门广场的西侧绕过去要不了多久便可见到她的尊容,出发!</p> <p class="ql-block">  出了大栅栏,穿过前门大街地下通道,往西稍微绕绕,果然,过不了几分钟便在人民大会堂的后面见到了这个奇特的建筑,一个半楕园形的球体在晨曦的映射下闪着金光,清晨的气温很低,无风也无行人,洁净的大地连空气也凝固了似的,周边的绿植也沐浴着霞光… 整个画面相得益彰,柔和静美!</p> <p class="ql-block">走近一看,一湖池水环绕着球体,宛如一个巨大的金蛋浮在水面,波光粼粼,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再走近建筑,“国家大剧院”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这是剧院的南大门但紧闭着,于是绕剧院两侧细细端详了它的外貌…</p> <p class="ql-block">球体的东侧</p> <p class="ql-block">球体的西侧</p> <p class="ql-block">球体北面全景</p> <p class="ql-block">从北面近处看湖面,由于水浅,水下长廊顶面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走向北面大门,即是大剧院日常进出之处</p> <p class="ql-block">大剧院门厅,有东西两售票服务台,一问,可以购票入内参观便喜出望外,并有讲解员陪同更有了“VIP”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由门厅通往剧院主体建筑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长廊顶即是水面</p> <p class="ql-block">平面布置图</p> <p class="ql-block">立体模型图</p> <p class="ql-block">内部设有多个展厅及陈列室,内容丰富,琳瑯满目,由于时间局促,无暇细看,只能急匆匆地走马观花…</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陪同参观讲解到陈列厅和展览厅为止,以下则是随便自由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内部布局及装饰极具豪华,世界顶级大理石、金属网、隔音板、钢架结构、亮化设施… 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移步换景,处处都是一幅幅庄重大气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的入口处,大理石装饰富丽堂皇,因是非演出时间,遗憾各剧场和音乐厅都无法看到内部陈设</p> <p class="ql-block">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主持,记得是法国的一个叫保罗什么的建筑大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像浮起金蛋的人工湖的水终年不长藻,冬季不结冰,原因是利用了地下深井循环供水,流动之水不易长藻,深井之水高于冰点,真是极妙啊!</p><p class="ql-block"> 记得讲解说,从立项、设计、论证到建造、再内部装修、设备安装调试到试演… 用了40多年时间,化了30多个亿,造了这个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高40多米(低于人民大会堂)的奇特建筑,还是建国十周年定下的10项重大建筑之一,于2007年正式竣工。</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对那次匆忙中参观“国家大剧院“情况的粗浅记忆,当时讲解员讲了许多,自己也看了不少,特别是对几个剧场各具特色、多多亮点的详细介绍,大多已记不得了,只能把印象最深的东西作些点滴回忆。</p><p class="ql-block"> 因是记忆中的事,难免有不实之处,如有与史料不附,以史料为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