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br></div><div><b><br></b></div><b>随笔:书香校园惟才女</b><br>扬州 殷友成<br><br><b>“如果一个人既能悬壶济世,又能薪火相传,两种情怀融于一身,德隆望尊,在乡人心中则是对“大先生”的膜拜。现在我终于理解了殷老回乡,为何受到众人那么敬重!”这是南京医科大学的一位在校学生,也是才女,我俩虽从未谋面,她上大学前,早就听说我的故事。一个偶然机会读了我的散文集《医生的文学情怀》后,发自内心的感慨。她说,在我们泰兴老家,有两种人可以称之为“先生”,一是救人的医生,看病常称为看医生,看者,仰望也,身家性命之托;二是教书的老师,万般下品,唯高读书,后辈腾飞,唯仗老师,那是乡人刻在骨子里的尊敬。她的简短而优美的文字,简洁而中肯的话语,可见她的思维之灵敏而睿智,作文之优秀而扎实。我为之欣幸和开心,也感觉后生可畏也可爱。<br>新书入校,别开生面。</b><br>2024年10月10日是大学母校南京医科大学90周年校庆,我准备9月份与学校联系赠送新书事宜。真没有想到,我还未向母校赠书,却早已有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为我的新书进入母校而别出机杼。令我惊讶又惊喜。<br>今年的盛夏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一天家乡泰兴的几位表兄弟,表兄的儿子和孙女,他们风尘仆仆而来。当年我大学毕业后到此报到,两天一夜。现在自驾车仅凭北斗卫星导航,2个小时开到二儿子楼下。女孩子举止闲雅,与之交谈后充满好感。她身材高挑而丰润,气质温雅而有韵,尽管是羽翼未干的学生,讲话,做事比较成熟。她颇有文化素养,一般人看书是爱好与乐趣,一翻了之,一个专业书堆积如山的医学生看文学著作更是休闲而已。而上半年她满怀激情,将我的散文集带到学校,在班上同学中传阅。她视我及其作品为当下医学生的良师益友,仿佛是指路明灯而如获至宝。凭着她的聪颖敏锐和海阔联想,将对我的散文集感兴趣的文学爱好者组织起来,并做了大量出乎意料的事。<br>她组织同学利用大学生202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医路书香实践团队(儿科02)”得到学校的认可与支持。为推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建设‘书香中国’”走实走深,响应南京医科大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恰逢学校九十周年校庆,儿科学院医路书香暑期社会实践团于八月通过结合线上调研与线下寻访宣传的形式,在泰州市及其周边展开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旨在发扬务实精神,通过采访校友殷友成传承书香医道之路并成为书香文化传播的使者,从而推动书香校园文化向深向远发展。<br>开卷有益。尽管我的散文集于大学母校图书馆馆藏,正常上架和借阅。那是 2024年11月份的事。可以说我的《医生的文学情怀》于大学母校开卷是她所为,我的书香应是才女顾语韵所散之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妙事。<br>新学期一开学,即是九月初,他们小队整理了宝应寻访的相关资料,并且成功在三下乡官网和多彩大学生网这两个媒体上发表了此次实践。在团委方面,她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举办了班级主题团日活动。她带领大家阅读了《医生的文学情怀》相关诗文。同学们受益匪浅,赞叹不已。增加医学生的文学素养,特别指出向我学习。团日活动获得了校级立项的资格,正在参与校优秀团日活动评选。<br>她是学习原著的汇报人第一个发言。倾吐着自己内心的感想和感情。她事先做了大量阅读与文字工作。她主题发言的题目是“何事古今诗句里,清景秋日胜春游。”她利用白居易的《秋游》和刘禹锡的《秋词》重新组合创作,达到自己的心意,又恰到好处。可见她的诗词功底厚实,从她的高考作文中也看出她熟记了大量古诗词,用起来是得心应手,如行云流水。<br>亲戚们来到我的寓所,顺便看了我曾在扬州市美术馆,宝应县文化馆等展出的书画作品,她父亲为我俩留影,这次她将我俩的照片和我的《医生的文学情怀》一书照片组合成“项目背景壹号”在其下注明文字“医术与文心,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正与反,而是并行不悖的灵魂之光。”这是她读此书后的独特见解和体会。<br>书香校园惟才女,她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职务之便,在班上将《医生的文学情怀》的读书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佩服当代的大学生有着紧跟时代,不忘初心的责任和担当。在此我致谢团支书顾语韵,尤其和她同组以及全班的同学。让他们费心劳神,然而他们开创了文学书籍与医学专业融合一起,文学滋养心灵,文化激发活力,文字积淀人生,形成了“医路文学”。对医学生播种下文学情怀,写下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我在《医生的文学情怀》的后记中提到“医生写作,书法绘画应是份内事。写作就是讲故事。我深有体会,看病就是听故事,写成病历,有的厚厚一本就像小说一般,纷乱曲折,变幻莫测。同样在与病人或家属交流或交代病情时,一边画图,一边介绍,容易沟通与接受。加之我平时喜爱读书,写日记,写作也是顺理成章。”我想这与正在读书的医学生产生了共鸣,受到鼓舞,从而使医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构想。<br><b>医学世家,后继有人。</b><br>表兄家是教育之家。他自己是一个完中校长,其儿子又成了他做教师和校长的接班人。然而到了孙女,他希望学医,将来做一个医生。来扬州宝应前,他在电话中对医生赞不绝口。他说,教师固然可贵,医师,一个圣洁、平凡、伟大的名字,他们默默为健康事业付出,承担起生命保护神的天职。医生与生命相关,性命相托,在群众眼中显得更高贵。我说医生工作辛苦,责任重大,医生的子女都不肯学医。我们见面时表兄的孙女对我看了又看,似乎崇拜又骄傲地说,我一直是您的校友。我一问果然如此。我俩初中在黄桥中学,曾出过院士和著名作家,高中是1958年就被命名的江苏省泰兴中学,有院士及两弹一星功臣等,大学是南京医科大学,更是高级大夫的摇篮。在相同学校12年。她比我厉害得多,她高分入学,又经面试而提前录取,本硕连读的8年制。可见她上医科大学早就有我的影响并奋发努力。<br>我对表兄说,你舅舅,我父亲治疗农村常见的痛苦而难治的“老烂腿病”可称一绝。我曾在一文中详细提及,被收入浙江中医药大学网,可以算一代,到我和二儿子都是医师的高级职称。然而我们家孙子,孙女都因诸多原因没有学医,我希望成为医学世家的梦想成为烟云。表兄指着他的孙女说,这里语韵就是现成的,是医学世家的又一代。孙女语韵并非我的亲生,但有血缘关系,从她看我的眼神里见到我姑母,她曾祖母的美丽与和善的神情。真是书缘加亲情,至深且珍贵。“少年英才出,后继有人才”,我顿时遗憾消除,放下心头,喜上眉头。我会像对待自己亲生孙女一样,关心和关爱她。 <br><b>后生可畏,寄予厚望。</b><br>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是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他们知识面宽、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敢拼敢闯。青年有蓬勃朝气,当不坠青云之志。<br>我对她的期望是8年大学是学医学打基础,并确立钻研方向;也是成人,成材,成熟的关键时期。希望她在保持学业成绩优秀的前提下,不放弃文学爱好,并有所成就。毕业前写出一部文学新著。“不管万千事,闲来写两笔。”将医学生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神秘深奥的医学变成通俗知识,医学生艰辛繁重的负荷前行,医学实习生趣味横生的男女伦理道德,加上她兼职多,社会活动广泛,甚至假期兼做研学旅行的老师等等。成书就一定会吸引更多大学生读者,为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带来匪浅的受益。注意平时写日记,记所读之精华,生活之精彩,哲学之精辟,老师之精心,社会之精英,见闻之精美,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培养自己观察社会与问题的正确观点与方法,即正面与全局,细心和细致,内在与实质等。<br>语韵有雄厚的写作基础,她是南京医大的 2023年度学校优秀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阅历是肯学多才,经历是见多识广,高考作文特别突出,在泰州市名列前矛,又是学校网络报刊的文字编辑并委以重任,可以说是饱经锻炼。只要不为名利去轻松写作,就会乐在其中,身心舒畅,收获满满。<br><b>“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的《新竹》道出了我的心声。希望她戒骄戒躁,扎扎实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这个充满书香的大学校园里,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散发着独特的芬芳。“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的气质和风度,正是源于对知识的渴望和积累。也使我的《《医生的文学情怀》一书在大学母校内大放异彩,深感荣幸和荣耀。</b><br><br>2024年元月20日<div><br></div><div>推荐文章<br><br>我的散文集于大学母校图书馆馆藏,正常上架和借阅的感言<br>https://www.meipian.cn/58uehn24<div>我的散文集《医生的文学情怀》被县档案馆永久收藏<br>https://blog.sina.com.cn/s/blog_91dd46e70102z21w.html<br>读殷友成先生《医生的文学情怀》有感<br>https://www.meipian.cn/4y954smc<br><br><br><br><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