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23日星期六,马德里我们连住三个晚上,早餐后我们先去小众景点塞拉伯博物馆,塞拉伯博物馆位于马德里市中心,与著名的普拉多博物馆和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相邻。到了博物馆门口已有人在排队,博物馆不大每次只放4个人进,队伍中中国人就是我们一个团,其他都是别的国家人散客,而且多数是年轻人 。<span style="font-size:18px;">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是由西班牙政府购买的海因里希·塞拉伯男爵的私人收藏。馆内藏品涵盖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作品,堪称一部浓缩的西方艺术史。</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不巧,博物馆只开放下面一层,楼上二、三层都不开放。楼上全是塞拉伯男爵收藏名画等精品,号称此地藏品的精美不输马德里皇宫,可惜我们没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只好在网上看看塞拉伯博物馆楼上精美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在一楼我们只看到的是西班牙贵族的豪华生活设施。</p> <p class="ql-block">出塞拉伯博物馆,穿过马路就到达马德里西班牙广场。</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的象征西班牙广场(又称“塞万提斯”广场),这是马德里市中心的一个大型广场和热门旅游点,位于格兰比亚大道西端。广场呈长方形,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街心广场占地一公顷,广场建有塞万提斯纪念碑和唐吉诃德塑像。塞万提斯(1547年-1616年)是西班牙文学巨匠,其不朽名著《唐吉诃德》是世界文学的瑰宝,西班牙的骄傲。纪念碑最上面是个地球,周围有五个人像代表五大洲,象征塞万提斯的巨著誉满全球。前面的青铜雕像是“唐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唐吉诃德骑着他的瘦马,仆人桑丘骑着毛驴紧跟其后。二边是代表堂吉诃德真爱的两尊石像:平凡的村姑阿尔东沙·罗任索和想象中美丽的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纪念碑背面的雕塑上端是手握一本书的西班牙妇女,象征西班牙人热爱读书,唐吉诃德滑稽搞笑,执著勇敢,不怕困难,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纪念碑相对的北面是一座美丽的少女喷泉。广场纪念碑大部分修建于1925年到1930年,1957年完成。</p> <p class="ql-block">整个纪念碑以塞万提斯的雕像为中心,他右手拿着他的名著“唐吉诃德”,左臂在战争中失去,雕刻家巧妙地用披风掩盖起来。</p> <p class="ql-block">广场北面是西班牙大厦,它曾是欧洲非常著名的建筑,曾经是马德里最高的建筑,西班牙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格兰比亚大街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风景名胜马德里格兰比亚大街两侧至今完好的保存着中世纪建筑,隐约可见当时称为“日不落帝国”的景象; 它建于1910年至1929年之间。 这条街有时被称为“西班牙百老汇”,是该市最重要的购物区之一,拥有大量酒店和大型电影院。 但是,自2000年代末以来,许多剧院已被购物中心取代。</p> <p class="ql-block">格兰比亚大街上有几个剧场,其中一个剧场门口有许多大人领着小孩排队进场,还看到一个小孩因没有进剧场哗啦哗啦大哭,想必这里很吸引小孩子来观看。</p> <p class="ql-block">走在格兰比亚大道,路过一个建筑,看到许多人在拍照,一打听原来此地是马德里红灯区,中国人对此见识少好奇拍照取闹。</p> <p class="ql-block">德波神殿造型壮丽华美,座落于马德里市中心的河畔公园Montana,西班牙广场西北方的小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1960年时,由于需要建立阿斯旺大坝,很多古迹和考古遗址面临危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上呼吁保护下这些受威胁的历史遗产。最终,作为对西班牙协助保护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谢意,埃及政府将这个庙宇赠送给西班牙,西班牙1968年完成在马德里的重建。</p> <p class="ql-block">德波神殿边准备乘大巴,一看对面就是刚才去过的塞拉伯博物馆,还有不少人排队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博物馆之最——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美术馆之一,正式名称为普拉多国家博物馆,是西班牙主要的国家艺术博物馆,位于马德里市中心。它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欧洲艺术收藏博物馆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到20世纪初。这是普拉多博物馆正门。</p> <p class="ql-block">普拉多博物馆始建于1819年,是一个绘画和雕塑博物馆,也收藏了其他类型的重要艺术作品。普拉多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西班牙、意大利和佛兰芒画派,以及博世、提香、鲁本斯、委拉斯凯兹、里贝拉、穆利罗、戈雅、埃尔格列柯等艺术家最完整的作品集,都是这里收藏的亮点。</p><p class="ql-block">普拉多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欧洲艺术的瑰宝,尤其是西班牙、意大利和佛兰德斯的绘画杰作。(佛兰德斯Flanders是西欧的一个历史地名,泛指古代尼德兰南部地区,位于西欧低地西南部、北海沿岸。这个地区包括了现今比利时的东佛兰德省和西佛兰德省、法国的加来海峡省和北方省、荷兰的泽兰省。)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从中世纪到19世纪的艺术精髓。</p><p class="ql-block">这次西班牙旅行,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是重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主馆侧门处是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的雕像,(1746年3月30日-1828年4月15日),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戈雅是西班牙皇室的宫廷画家,半岛战争时留在马德里,绘制了西班牙王位觊觎者约瑟夫•波拿巴的像,也用画作记录了战争,也就是在研究上仍有很多歧见的《战争的灾难》。</p><p class="ql-block">戈雅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 他的画风启发了后来的爱德华•马奈、巴勃罗•毕加索及弗兰西斯•培根等画家。</p> <p class="ql-block">普拉多博物馆新门,现在游客一般都从这扇门进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很大,美术作品很多,仔细地看一天的时间还看不过来。问导游我们普拉多博物馆呆多长时间,导游说只呆一个多小时。那怎么行呢,我们要求多呆些时间,导游说进去再说。进了博物馆每人租了耳机接受器,方便听导游讲解。博物馆里不允许拍照,我们只好偷偷地拍照。关于博物馆拍照的事, 在这里我要聊上几句 ,在上海出发前知道西班牙博物馆、王宫等地都不能拍照,只有塞拉伯博物馆可以拍照。这次到了西班牙后才知道现在许多博物馆可以拍照 了,马德里王宫也可以拍照,就是普拉多博物馆不能拍照。</p><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后导游带领我们,从这个馆到那个馆,来来回回走得我们昏头转向。导游是把普拉多博物馆十大名画一一给带我们去看,并且详细介绍,真佩服导游记忆力绝对超群。以下我也来一一介绍这普拉多博物馆十大名画和另一些名人名画。</p> <p class="ql-block">第一幅名画,范德维登是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画家,他的作品《基督下十字架》是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之一。这幅画作采用了精准的透视法和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事物和人物的真实细节,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尼德兰画派的油画技法对意大利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表现人文主义思想方面稍显机械。《基督下十字架》的色彩和造型表现令人叹服,衣物质感和人物动作都描绘得非常细致,每个人物的表情也都传达了哀伤之情。然而,画面中过于复杂的互动和细节刻画使人感觉缺乏朦胧而隽永的精神表现。范德维登的作品是勃艮第公国文艺遗产的传承,也反映了尼德兰地区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复杂性。</p> <p class="ql-block">第二幅名图,《人间乐园》是博斯的代表作,以其复杂而诡异的画面闻名。这幅画作对包括老勃鲁盖尔在内的很多艺术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奇异场景和写实表现吸引了超现实主义者的注意,被认为是荒诞派的先驱。汉斯·贝尔廷认为,这幅画作传达了无明确善恶界限的人类纯良无知的理念。然而,因为博斯的生平知之甚少,对于《人间乐园》的真正意图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幅画作是文艺复兴时期独特的图像表现力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第三幅名画,格列柯是矫饰主义时代的艺术大师,他的绘画风格独特,展现出特异的光影和象征意味。他的作品《神圣的三位一体》采用明暗对比和特殊的色彩运用,强调宗教的神圣性。画中人物的肢体夸张和变形,既表达了宗教的悲观情绪,又使观众聚焦在三位一体的形象上。格列柯的艺术风格影响着现代艺术家,例如毕加索。他还向罗马教宗提议重绘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教堂壁画,因为他认为其画面与基督教精神相背离。格列柯的东正教背景和对基督教精神的理解使他与意大利画家有着很大的不同。他的作品传承了东正教的圣像表现特性,不注重形体的精确再现,而突出绘画性和精神性。</p> <p class="ql-block">第四幅名画,提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中的巅峰人物,他的作品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和佛罗伦萨画派的造型融合在一起,使文艺复兴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他的作品《查理五世骑马像》歌颂了欧洲天主教世界的世俗领袖查理五世,描绘了他在战斗中的胜利姿态。提香来自威尼斯,是天主教信徒,画作表达了天主教对新教的抗争,并给予了天主教社区人们一种精神鼓励,保卫了文艺复兴的成果。这幅画作也代表了西班牙人民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第五幅名画,活跃于德意志地区的丢勒是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的敏锐观察力和写实能力令人惊异,体现在他的自画像中。《二十六岁自画像》是他的第二幅传世油画自画像。画家运用四分之三的角度,使主人公直接与观众对视,给人物形象增添纵深感。丢勒的装束华美典雅,彰显他的艺术家身份。他画画的双手被隐藏在手套中,表现出一种古典人物雕塑的意味,引导观众聚焦在他的眼神上。丢勒舍弃了对手部的刻画,这是根据肖像画的表现力而做出的取舍。背景窗户下有镌刻的文字和签名,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延伸的风景。这种构图是文艺复兴肖像大师的典型处理方式。丢勒在完成意大利旅行后创作了这幅作品,并在欧洲声名鹊起。</p> <p class="ql-block">第六幅名画,《布雷达的投降》是一幅历史绘画,纪念了西班牙军队战胜荷兰的历史事件,展示了西班牙的政治影响力。布雷达是西班牙统治的十七行省之一。由于宗教和民族认同的差异,荷兰地区发动了独立战争,布雷达围城战是西班牙的最后一场胜利。委拉斯凯兹刻画了荷兰人向西班牙主帅交付城门钥匙的受降仪式,传达了和平主义思想。尽管西班牙胜利,但统帅并没有羞辱投降者,反而安抚了他们。他对士兵的描绘也体现了平等。画面传达了互相尊重、理解和求同存异的精神,展现了艺术家对结束欧洲纷争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第七幅名画,《宫娥》是一幅深具意义的绘画作品,画中人物全都是熟悉的,国王夫妇、小公主、宫廷侍从和画家本人。但画家选择的视角引起了后世艺术家和学者的关注和探讨。他将国王夫妇的肖像放置在镜子中,让人怀疑他们是否与观众处于同一侧。在镜子内部,画家手持画笔和调色板面向观众,使人思考他绘制的是国王夫妇还是背对他的公主。或许在绘画这幅作品时,艺术家除了满足赞助人的要求外,还对传统绘画本身提出了疑问:基于单点透视的写实绘画是否是一种欺骗?绘画作为记录工具,记录的图像是否真实可信,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第八幅名画,戈雅是一位西班牙宫廷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的探索展现了他的绘画成就。他关注底层民众,反抗传统权威的作品具有代表性。《1808年5月3日》描绘了西班牙民众对法国入侵者的抵抗,展现出反抗者的英勇形象。戈雅的艺术语言对现代主义艺术家有深远影响,比如毕加索在《格尔尼卡》中表现了战争的荒诞与恐怖,致敬了《1808年5月3日》。</p> <p class="ql-block">第九幅名画,戈雅的《裸体的马哈》是对西班牙天主教价值观的抨击。他对传统裸女绘画的思考表现出女性独立自主的力量。以往的裸女像将女性置于男性凝视中,显示出女性被动无助、依附于男性的形象,这是文化压迫。《裸体的马哈》中的女性毫不羞耻,不遮掩私处,与观众直接眼神接触。这幅画引发了保守人士的批评。</p> <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的社会舆论对《裸体的马哈》强烈不满,戈雅又重新绘制了一幅表情、姿态一模一样的《着衣的马哈》,但拒绝在原画上修改。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将《裸体的马哈》印成邮票,成为集邮界热门的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第十幅名画,里贝拉创作的《雅各之梦》这幅画作。画中描绘了雅各在梦中的场景,他躺在树旁,左手枕在头下,天梯旁有天使来来往往。画作展示了里贝拉的构建隐喻叙述的技艺。画中的前景写实,将现实与梦幻结合在一起。作者认为雅各画得有些老,不像一个受妈妈摆布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美惠三女神》 <span style="font-size:18px;">彼得·保罗·鲁</span>本斯 在1639年 创作。鲁本斯画中的女人体,是在写生基础上的想象与再造,是为了迎合巴洛克的时代审美而进行的的个人化的创造。</p><p class="ql-block">在创作的过程中,鲁本斯为使色调与笔触产生流畅的效果,曾尝试把树脂混入油中,开创了独特的绘画技法。通过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画作,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p><p class="ql-block">《美惠三女神》的创作,是鲁本斯在生命晚年,对自己爱情生活的一种总结式的缅怀和纪念。</p><p class="ql-block">画中左边的裸体女神,是以鲁本斯的第二任妻子海伦为模特绘制的。以妻子海伦为模特创作的女神,右边的裸体女神,则是他根据记忆画上的前妻依莎贝拉。</p><p class="ql-block">《美惠三女神》体现出了鲁本斯所有的绘画技巧与思想观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和时代审美共性的整体把握。</p><p class="ql-block">而更关键的是,这幅作品是西方艺术功能发生改变的转折点。是绘画从神性化、政治化到世俗化转变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是把绘画为宗教和政治服务变成艺术家为自我个性和思想趣味来服务的节点。是突出“以人为本”精神的巅峰代表作。</p><p class="ql-block">鲁本斯笔下的《美惠三美神》,在今人看来,似乎并不是特别“美”。因为,画中的女性过于健硕,甚至有些太多丰满。</p><p class="ql-block">而这种风格,恰恰反映出鲁本斯的艺术追求——巴洛克式的典型的享乐主义气氛。</p><p class="ql-block">三女神丝毫未加神化的理想化,充满世俗气息;蕴含了鲁本斯对充满生命力的肉体的高度赞美;</p><p class="ql-block">标志着绘画从神性化、政治化到世俗化转变;表现了巴洛克典型的享乐主义气氛。</p> <p class="ql-block">格尔尼卡由现代艺术之父毕加索创作的一款画作,这是一幅非常伟大的画,它完美的表达了毕加索“艺术才是战争的武器”思想,该画以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并杀害无辜的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法西斯对人类的残害,表达了法西斯的残忍,控诉了战争的惨无人道,毕加索在绘制这幅画的时候,采用了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对现代艺术具有很重大的参考意义。</p> <p class="ql-block">戈雅的《查理四世一家》创作年代1800年。画作的尺寸为280cm × 336cm。布面油画。这幅画以其直接和现实主义的风格而著称,描绘了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及其家人的群像。这幅画是受国王查理四世委托而创作的,用以展示王室的尊严和权威。《查理四世一家》被认为是戈雅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若是问你西班牙历史上,最悲剧的人物是谁?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疯女胡安娜。她是西班牙女王,却被当成疯女,寡居26年,囚禁了半个世纪。许多艺术家都曾以这位悲剧女王为题材作画,其中最为精湛的作品,莫过于普拉迪亚的《疯女胡安娜》</p><p class="ql-block">作为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娜是天主教双王伊莎贝尔和费尔南多的第三个女儿,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但她的一生充满背叛和阴谋,先后被丈夫和儿子架空、囚禁,手中的王权形同虚设。</p><p class="ql-block">胡安娜与丈夫奥地利大公菲利普虽然是政治联姻,但却对这位花心的丈夫爱得痴狂。1506年,菲利普的意外去世给了胡安娜非常大的打击,她用了8个月将丈夫的遗体运送到格拉纳达,途中一刻都不愿与棺材分开,“疯女”的名号也是从此时传起的。</p><p class="ql-block">普拉迪亚的这幅画作,描绘的就是胡安娜安葬丈夫的场景。她直立着,消瘦的脸上表情空虚而又无助。她周围的臣子们神情各异,大都麻木、疲倦且不耐烦。画家通过巧妙构图,使得胡安娜和周围人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直至今日,胡安娜的悲惨命运依然打动着人们。她本注定应当继承重任,却因自己的内心和个性寥寥一生,从一位多才的公主变成脆弱妇人,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纺织女》是委拉斯贵兹58岁时的作品。这幅画是根据神话传说《变形记》创作而成。古时有位凡女阿涅克剌发明了纺纱织布,这使智慧女神雅典娜十分恼火,一气之下就把这位聪明的少女变为蜘蛛精。上帝甚感不公平,又将少女恢复原来的美貌与智慧,而将雅典娜变为丑老太婆。在这幅画的布局中,人物安排基本对称均衡。前景人物置于暗处,背景明亮,形成鲜明对比,在背光暗处的人物又以聚光来突出,形成不同的视觉层次。这幅画实际上是画家借题描绘了西班牙皇家壁毯工场的女工劳动场景。其中画面右边着白衣蓝裙的青年女工是欧洲古典绘画中表现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与后来法国画家米勒创造的农妇形象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与纺纱女工相对的成品间内,一群宫廷贵妇正在悠闲自得地欣赏织造好的壁毯。她们的养尊处优与纺织女工的繁忙疲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家这种蓄意地安排,加重了这画的社会意义,表现了画家对下层人民的特殊感情。这幅作品色彩极为丰富,在明暗、笔触的运用上构成了有节奏的变化和韵律感。正如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每一笔触都是真理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酒神的狂欢》 提香 1518~1520年间 。</p><p class="ql-block">看了这么多名画真品,使我对这次旅行有非常满足感。</p> <p class="ql-block">还有许许多多名画</p> <p class="ql-block">出了普拉多博物馆,旁边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造于17世纪王</span>室化身修道院,这是一片古朴而恢宏的建筑物,里面收藏了许多圣物。每年7月27日都要展示圣潘达莱昂血液溶化的“奇景”,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修道院收藏的艺术品如里贝拉、米兰达、佩莱达的绘画及耶稣受难像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从修道院右边的化身街,我们走到了西班牙马德里皇宫。马德里皇宫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p><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由意大利的建筑家谢瓦拉和萨凯提、萨巴蒂尼等接受使命,在1764年10月,修建完成了这座王宫。</p><p class="ql-block">阿尔梅利亚广场和巴尔克尼是法国风格,而建筑内部则是当时流行的意大利风格。150米见方的建筑物内部,有2700间房屋,至今仍作为国事活动的一个场所在被使用着。</p> <p class="ql-block">进入王宫走上楼梯,王宫的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王室成员</p> <p class="ql-block">到马德里来的人大约都会参观马德里王宫,所以这里有不少中国旅行团。</p> <p class="ql-block">皇帝与皇后的宝座</p> <p class="ql-block">每间房内装饰各不相同,都会使你感到惊讶。我特别惊讶那每个房间门框大理石的颜色花纹都和房间里墙纸、窗帘、家具等颜色花纹都得到一致。</p> <p class="ql-block">在被称为"佳斯帕利尼房间"的三间房屋里,其豪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房间里有戈雅所作的卡洛斯四世国王和玛利亚·路易萨王妃的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房间里则是当时流行的中国风格装饰</p> <p class="ql-block">这些屋子当中还有专门摆放陶瓷制品的"瓷器房间"</p> <p class="ql-block">墙壁曾经被黄色绸缎所包裹的"黄金房间"。</p> <p class="ql-block">皇宫里富丽堂皇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能够同时容纳145人的"大餐厅",到底是皇宫,一切都是那么具有皇家气派。与我们上午看的塞拉伯博物馆真是小巫见大巫,皇室与贵族的区别。管不得世上人要通过战争、勾心斗角、杀人放火争夺皇位,发生了如此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百世至今未息。</p> <p class="ql-block">11月24日星期日阳光明媚,早餐后驱车96公路到达塞戈维亚古城,塞戈维亚是是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塞哥维亚省的省会,一座古老精致的小城,因其2000年历史的古罗马高架渠和香飘万里的烤乳猪而闻名于世,古城和高架渠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罗马大渡槽建于公元前50年前后,全长728米,有双层拱,共有167座拱门,建筑材料取自瓜达拉马山脉的花岗岩,砌筑时没有使用灰浆,在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后依然坚固如初,大渡槽离地最高处约30米,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设备的2000多年前能造出这样的高架桥,古罗马人当时的智慧和建筑技术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在高架水道桥下面是一座母狼乳婴的雕塑,母狼乳婴本是罗马城的城徽,罗马的建城来源于母狼乳婴的故事,城徽放在这里则代表着这座古城和水道桥是罗马人所建。</p> <p class="ql-block">塞戈维亚大教堂,有"大教堂中的贵妇"的美誉,是西班牙修建的最后一座哥特式建筑。教堂中一座名为"慈悲"的祭坛雕塑由胡安·德·胡尼在1571年制作。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去。</p> <p class="ql-block">阿尔卡萨城堡座落在城市西部,历史非常悠久,但原建筑已无存,现在的城堡是1862年重建的。阿尔卡萨尔城堡是塞戈维亚一座造型独特的石砌城堡,三面悬崖,只有通过吊桥才可进入。这座城堡开始只是一个堡垒,后被用作王宫、监狱和军事学院。蓝色的屋顶和城堡造型非常梦幻,相传是迪斯尼“白雪公主城堡”的原型。</p><p class="ql-block">城堡从远处看上去犹如一艘航行于克拉莫行德莱斯河(Rios Clamores)和莱代斯马河(Ledesma)之间的轮船,高耸的塔楼便是船帆,登上塔楼即可一览全塞戈维亚城和周边的田野风光。</p><p class="ql-block">如今,除了古迹部分,城堡内还设有一个炮兵历史的专门展厅,展出各种兵器。蓝色的屋顶是城堡的特色之一,屋顶采用当地河流中的一种片岩,这种岩石在光线底下会产生一种金属般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这间房间里墙上方有西班牙各个时期的国王彩色塑像,调刻得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有一间祈祷室。</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剪影,只有自己知道那是谁。</p> <p class="ql-block">出阿尔卡萨城堡,走在塞戈维亚古城小巷里,慢慢地走,这里适合爱历史、爱建筑、爱徒步、爱慢生活的你,当然,也适合肉食爱好者,吃烤乳猪。</p> <p class="ql-block">大约携程来的旅游团都会在这家有名的烤乳猪餐酒店就餐,我们去了一个古色古香包间餐厅。</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我们驱车到了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全称是"埃斯科里亚尔圣洛伦索王家修道院",也有称为埃斯科里亚尔大教堂的,这修道院是我们至今看到最大的修道院,内有 15 个回廊、16 个庭院、88 个喷泉、86 座阶梯、大约1250扇门和2500扇窗。修道院位于西班牙马德里市西北约 50 公里处的瓜达拉马山南坡。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宗教建筑之一。该建筑名为修道院,实为修道院、宫殿、陵墓、教堂、图书馆、慈善堂、神学院、学校八位一体的庞大建筑群,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并珍藏欧洲各艺术大师的名作。建于公元16世纪末,位于环境优美的卡斯蒂利亚。整个修道院的设计采用长方形格子结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纪念殉难的基督教徒圣劳伦斯,因为他当年就是被这样的刑具折磨致死的。这种简朴,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影响了西班牙半个多世纪。这里还曾是一位神秘国王的隐居之所。到在菲利普二世统治后期,这里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中心。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斯科里亚尔大教堂的正面朝向一个被称之为"国王庭院"的长方形的内庭。正门上方立着圣洛伦索的雕像,其脸部和手部都用白色大理石雕成。在其基座的顶层立有6个庞大的旧约国王像,这个庭院也因此而得名。在同异教徒的斗争中腓力二世相信,应当以古以色列国王为楷模,这里立有以智慧著称的所罗门王像,有以勇敢著称的撒乌尔王以及其他的以色列国王。</p> <p class="ql-block">首先进入这个“国王厅院”,埃斯科里亚尔的外观过于庄严肃穆,朴实无华,就像它的总设计师腓力二世一样缺乏情趣。这里集合着王宫、教堂、墓地、图书馆等重要建筑。当同年代的中国明朝万历皇帝在骄奢淫逸时,西班牙的宫廷却像灰暗的"僧侣们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然后进入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建筑内部最漂亮的图书馆。这是埃斯科里亚尔大教堂最富丽堂皇的大厅,腓力二世在世期间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图书馆内收藏了许多极其珍贵的图书和手稿。图书馆中藏有 4000 份手稿和 4 万册书籍,其中有些为稀世珍本。腓力二世国王研究他们的惟一目的就是维护罗马天主教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内的彩绘天花板是绘有科学和艺术寓义内容的图案,可与意大利梵蒂冈博物馆的天花板比美。</p> <p class="ql-block">有许多外国年轻人来此参观,中国旅行团也是只有我们一个团。</p> <p class="ql-block">最古老的一本是 1500 年前的拉丁文《圣经》手抄本,其中还保存有像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这些新教徒的论文。</p> <p class="ql-block">最珍贵的一册为用金纸刻字贴成的金书,重 50 公斤。</p> <p class="ql-block">教堂是该修道院内的主体建筑,位于整个建筑群的中央,是一座 50 米边长的方形建筑。一进主教堂我们不由自主发出“哗”的赞叹声。</p> <p class="ql-block">教堂屋顶上方耸立着一个直径为 19 米的圆形塔楼,塔楼圆形的屋顶上还有高高的尖顶。全塔总高为 92 米,是修道院建筑群中的最高点。与此高耸的圆形屋顶相呼应的是左右两侧的两座 72 米高、带有圆形屋顶的方柱形钟楼。教堂内部十字交叉的圆形穹窿顶架由 4 根粗大的柱子支撑。另有 8 根较细的柱子分别支撑着 24 个拱顶支架。圆形穹窿的天花板上有各种反映圣母和耶稣宗教生活的壁画。地面是用灰白两色相间的大理石铺砌。</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最大的祭坛有 15米宽,26 米高,祭坛分 4 层,分别用碧玉、缟玛瑙或红大理石的柱子支撑。4 层搁板上共有 15 座铜制雕像,最高一层是基督和圣母的雕像,旁边是圣彼德和圣保罗的雕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大祭坛的两侧有两组铜铸雕像群,这是意大利米兰的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精品,一组是卡洛斯一世国王和他家人的雕像,另一组是腓力二世国王与他的 3 位妻子和一个儿子的雕像。祭坛周围挂满了著名绘画大师绘制的圣像、宗教画或各种精美的雕饰。</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天花板以及43座神坛的壁画,均出自当时西班牙和意大利名家之手。</p> <p class="ql-block">建于16世纪末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位于环境优美的卡斯蒂尔,是圣劳伦斯殉难之所。建筑设计一改以前的风格,为格子窗形式。这种简朴的建筑风格影响了西班牙半个多世纪。它是对神秘上帝的逃避。在菲利普二世统治时代成为最强大的政治力量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主祭台两傍大约有二十个小教堂,每一个小教堂里有精美的宗教油画或塑像,我和我团里王佩祥分二边去拍照,我拍照到最后几个时,一回头看到我们旅行团跟着导游正在走出教堂,我赶紧跟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出教堂门右边有个楼梯向上,又看到精美的画,墙上天蓬上都有使你惊叹的图画。然后走下修道院地下室,里面是历代王室主要人员的雕刻精致石棺,最后到了一间圆形存放石棺的房间,中间几个大约是国王的石棺,周围像壁葬一样,一层层放着石棺。我们大家一声不响的看了一眼,马上走上去的到有阳光的地方(尽管那天是阴天,总比地下室好)集合,一点人数怎么少了一个人,吓得我们一跳。原来王佩祥在教堂拍照时找不到我们,辛好他懂点外语,给他东问问西问问找到我们。我们就对他说还好你没来 ,地下室石棺不看也罢。回到吃晚饭的酒店天色已暗。</p> <p class="ql-block">回到马德里已是晚餐时间了,今晚我们自费去吃世界有名的西班牙生火腿,先走到火腿博物馆总店,走进去参观一下,座位已客满,我们走到这个火腿店不远的分店。</p> <p class="ql-block">每人在原来中餐费基础上加15欧元,吃一顿西班牙特色火腿宴,印象最深的是生火腿与哈密瓜一起吃,真得很好吃,后来酒店里早餐上有生火腿我总是与哈密瓜一起吃。</p> <p class="ql-block">火腿宴里有牛排、红酒、甜点完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