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澴川西湖桥

忠仁(hlq)

<p class="ql-block">澴川是湖北省孝感市老城区这块地域的称谓。孝感城也是因水而兴的城市,这条由西绕过老城沿南城墙外向东流出的河流,就被孝感人称为“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从北京的大学毕业后,辗转分配到这个城市的,从此就在这儿工作生活了,可以说此处就是我一生“安身立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第一天到車间上班,休息时和工人聊天,我居然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城市的风景名胜是哪儿,夏天在哪儿游泳最好,这些地道本地人的工人师傅不约而同告诉我名胜是澴河上的【西湖桥】,游泳水最好的地方也是澴河上的【城隍潭】。这就是我开始知道了西湖桥。</p> <p class="ql-block">我后来就兴致勃勃地找到西门外的城隍潭和西湖桥。令人失望的是因为防洪避水患,1959年澴河改道新河道,这一带老河道来水不足,加上城市污水主要排入老澴河,不要说不适合游泳,就是两岸景象也是满目疮痍。当地谚语:</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淘米洗菜</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洗衣灌溉</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河水变坏</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鱼虾绝代。</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西湖桥及桥下的澴水,混浊的河水,岸边的拉圾,满目疮痍。</p> <p class="ql-block">城隍潭边的麻糖厂,厂建在此,是因为早年这城隍潭河水的水质好,后来就只有取地下水了。</p> <p class="ql-block">这以后五十多年,我很少再来此处,偶尔路过老澴河,只是看见水质越来越差,空气中都有水体的腥臭味,真是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改造前的西湖桥)</p> <p class="ql-block">前些时,我有闲暇,天气也风和日丽,我骑着自行车从城东沿着老澴河经过南门桥、城隍潭直到西湖桥。</p> <p class="ql-block">来到老澴河边,眼前突然一亮,曾经破烂不堪的臭水沟般的澴水,居然蝶变成了水清岸秀的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带。呈现出台榭婉然、花木如茵,碧水花树、水岸滩湾的优美景象,蜿蜒绿道徐徐展开,湖光水色移步换景,清新微风拂面而过,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水韵澴川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的孝感“三河连通”、“老澴河综合治理”等水系改造工程后的老澴河新貌。)</p> <p class="ql-block">我从西门内正街来到了西湖桥。</p><p class="ql-block">西湖桥因孝感城西的古西湖(现在叫后湖)而得名,西湖桥宋代时是一座便桥。现存的西湖桥始建于明正统三年(一四三八年),江西吉水人罗勉任孝感知县,在便桥的基础上修建了西湖桥。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一六年)重修。西湖桥曾是当地主要交通要道,是德安府(安陆)、应城、云梦等地商旅南来北往和本县西北乡农进城的必经之路。清末民初,西湖桥损毁严重,破败不堪。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孝感县城富商刘祥盛等领衔捐资重建,西湖桥焕发新颜,留存至今。西湖桥是孝感城区地面上唯一可见的千年历史文物,孝感著名的“澴川八景”之一的“西湖酒馆”遗址就在西湖桥畔</p> <p class="ql-block">桥長29米,宽6米</p> <p class="ql-block">二零零八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据清《孝感县志》转引《方舆胜览》载:“宋太祖微时游于此,索酒,姥曰:‘槯禁甚严,此私酿也,密之’,与之金,不受,太祖受命后,特宽西湖酒禁,仍置万户酒馆”。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自小家贫,早年曾浪游楚地,以推独轮车贩运为生。有年寒冬,他推车从古“楚王城”(今湖北云梦)来到孝感西湖畔。独轮车满载贩购的西湖莲藕,天已是风雪黄昏,人也饥寒交迫。赵匡胤寻至西湖桥头一酒家,急欲充饥御寒。然而,酒家已经打烊,饭菜俱空。又因年岁饥馑,战乱频仍,朝廷严禁民间酿酒,私饮唯恐触犯官府。热情而聪明的店主见来者眉青目阔,气度不凡,将来必定是富贵之人。便取客人运载的莲藕作原料,洗净去皮,切成细丝,略用盐腌渍,抖入葱、姜、香菇丝等调配料和少许面粉,用净布紧紧卷捏成一字条形,再用仅剩的两张豆油皮抹过面糊浆包牢,用刀切成形似“车轮”的筒片,经油炸烹制。少许,店主便将一盘香喷喷的“豆油藕卷”端上餐桌,温一壶私人家酿呈上桌来。赵匡胤非常感激,便一人独酌独饮,并赞日:“豆油藕卷肴,兼备美酒好,落肚体通泰,今朝愁顿消”。十多年后的公元960年,陈桥兵变使赵匡胤一跃当上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一天,他忽然想起当年在西湖酒馆吃过的美酒和佳肴,顿时感慨万分。他不忘旧情,特对孝感颁发诏书,取消西湖禁酒令。后来他特地巡幸孝感,并诗题“高馆临湖旧业荒,青帘市岸指垂扬,金舆玉辇无消息,犹想当年酒瓮香”。地方官府士绅为了纪念天子巡游,在西湖桥东头明月楼前修建了一座高约五米的楼阁式的牌楼“帝子停骖”。</p> <p class="ql-block">桥体为单孔半园拱形石桥,尽现中华传统文化美。</p> <p class="ql-block">桥面中窄二边宽,呈扇形,孤线美而流畅明快。</p> <p class="ql-block">花冈岩条石铺桥面。</p> <p class="ql-block">低栏杆的栏头上是南瓜石雕,南瓜古俗寓意吉祥平安。</p> <p class="ql-block">老澴河曾是黄金水道,舟船可直通汉水长江。孝感县志对当年西湖桥澴水两岸有描写“沿岸帆樯如林,入夜桅灯似星”,故有“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渔火”的空前盛况。沿河水街有众多的酒馆、糟坊两边并列,直至西门城口。清代直至民初,著名的酒馆达七家之多。标记前楷书“闻香下马”及“澴酒”二字,招记后书有“知味停车”。每家酒馆幌招下摆设有露天八仙桌椅八套、坐满了过往商旅及船帮脚夫,饮着澴酒佳酿,在如画的景色中,天风振袖,雁鸟长鸣,真是道不尽的繁华,犹如澴川版的“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图”上汴河上的虹桥。</p> <p class="ql-block">我流连在西湖古桥的桥头,看着这宋代古桥的遗址,回味着宋太祖和这座桥的故事,不禁联想到在北京读书时路过的和宋太祖及宋太宗有关的另一座古桥,那就是北京高粱河上的高粱桥。</p> <p class="ql-block">高梁河是永定河流经北京城的一条支流,在今西直门外。我和它的偶遇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北航上学时,学校安排我们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当年新科技发明的“莱塞技术”(现在叫激光)展览。我从学院南路往南,绕着城墙(当年这段城墙还没有拆)就沿着高粱桥斜街走到西直门,接触了高粱河和河上的高粱橋。</p> <p class="ql-block">(高粱河上高梁桥遗址`)</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读历史,知道这里曾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这使得中华历史在其后长达几百年里没有了长城的屏障,北方的铁骑长驱直入中原,使得中原文明几次都耻辱的亡了国。当年宋太祖开国后下决心要统一北方未果,嗣后宋太宗</p><p class="ql-block">在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此次战争是五代十国时期结束以后的一场重要战争,结束了宋朝统一的步伐,并且在军事上总体开始处于劣势。宋朝再也没有勇气和实力统一北方,而留下了后来亡国的隐患。</p><p class="ql-block">高粱河上的高梁桥永远给后人讲述着中华文明的苦难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澴川的西湖桥确实是公元十一世纪就在此遗址建有便桥,而现有的西湖桥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这使我想到我到过的许多城市、流过城市的河流以及河上的古桥。我喜爱这些风景,我仰慕这些古迹,有些甚至喜爱到痴迷。</p><p class="ql-block">我读过徐志摩喜爱一座桥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那真是把对桥的爱恋、依依不舍的痴情写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麦格达伦学院桥:这是剑桥的剑河(也叫康河)上最古老</p><p class="ql-block">的桥之一,徐志摩写的康桥很大可能就是这一座桥。他在此处学习、散步、交友。此桥初建于1236年,当时是木桥,后在1754年换成石桥,现存的桥建于1823年。比孝感市澴河上的西湖桥晚了300年。</p> <p class="ql-block">文章写道:</p><p class="ql-block">“啊,哪些清晨,哪些黄昏,我一个人发痴似的在康桥!”。</p><p class="ql-block">“看一回凝静的桥影</p><p class="ql-block">数一数螺钿的波纹</p><p class="ql-block">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p><p class="ql-block">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境。”</p><p class="ql-block">“河身的两岸都是四季常青最葱翠的草坪。”</p> <p class="ql-block">“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p> <p class="ql-block">“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卷入你的性灵。”</p> <p class="ql-block">“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p> <p class="ql-block">我想今天的澴河和河上的西湖桥也具备了康河和康桥美的要素,它的风景和人文历史,如果有徐志摩的文筆和痴情,也会写出“痴绝”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澴川,这个我工作生活的地方,它的风景、它的街巷、它的人物我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由于我事业在此不怎么顺畅,所以此处只是我的安身之处,不是我的“安心”之处。“此心安处是吾乡”。</p> <p class="ql-block">由于我退休后回到我出生和成长的城市定居,孝感的家回来的次数不多,这次我就把孝感住房卖了。在孝感我就没有家了,就成了澴川的过客和游子。(下图是我交房前最后清空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我最依依不舍的是这么多年求学、工作以及求知用的上万套藏书都作为旧书处理了。</p> <p class="ql-block">(部分待处理的藏书)</p> <p class="ql-block">澴川,这个现在经过整治的具有美丽水乡园林格局的地方,我对它是一种复杂的感情,真是:</p><p class="ql-block">此亦是,彼亦是</p><p class="ql-block">亲亦是,疏亦是</p><p class="ql-block">爱亦是,怨亦是。</p><p class="ql-block">记得戏剧家汤显祖对徽州曾表达过这种复杂感情:“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我也想叹一声:</p><p class="ql-block">一生痴绝处,</p><p class="ql-block">无梦回澴川。</p> <p class="ql-block">(澴川上复建的文昌阁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