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无着庵历史文化展---‍传承佛教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独特空间 隆重开幕仪式🧨🧨🧨

🇨🇳释子圆侶 敬我中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前言</b></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现了中国化的宗教,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才能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无着庵是岭南著名佛教寺院之一,有着三百余年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无着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历史自觉、发挥主体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五个认同”为目标,团结佛教徒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佛教中国化、佛教戒律传承、对外友好往来、穗港澳佛教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不断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中国佛教,深入挖掘教义教规及寺院历史发展进程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无着庵以“清净无染,慧灯永续”为主题,以展陈形式生动再现无着庵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及其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广州佛教故事的实践与探索。</p> <p class="ql-block">2025 年 1 月20 日广州无着庵历史文化展览馆开幕日的天气,以它独特的魄力,完美地融入了整个开幕的氛围之中,成为了这个特殊日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开幕当日,天空像是被精心擦拭过的蓝色绸缎,澄澈得没有一丝杂质。太阳宛如一颗璀璨的金球,散发着温暖而明亮的光辉。灿烂的阳光如同细密的金线,从天空倾洒而下,整个展览馆都被笼罩在一片祥和的光晕之中。馆外的广场上,光影斑驳,地面像是被撒上了一层碎金。那阳光照亮了展览馆的绿色瓦面,使得古式的建筑更显庄重神圣。每一片琉璃瓦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折射出佛教文化的熠熠光辉。前来参观的有缘信众,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都被注入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佛教展览馆开幕佛韵》</p><p class="ql-block">晨钟暮鼓传佛音,展览馆开瑞气临。</p><p class="ql-block">佛像庄严迎远客,经幡飘舞绕梁林。</p><p class="ql-block">千年智慧光华聚,万象慈悲瑞景深。</p><p class="ql-block">今日法门新启处,善男信女悦意集。</p><p class="ql-block">展馆今朝启大门,佛光满溢韵幽存。</p><p class="ql-block">佛经贝叶传千古,佛像泥金塑世尊。</p><p class="ql-block">暮鼓催醒尘世梦,晨钟敲破利名根。</p><p class="ql-block">置身圣地心沉醉,善念还从此处温。</p> <p class="ql-block">全体起立奏唱国歌👏👏👏</p> <p class="ql-block">光秀副会长 </p><p class="ql-block">为广州无着庵历史文化展览馆 </p><p class="ql-block">主持开幕仪式</p> <p class="ql-block">广州大佛寺方丈 耀智大和尚 </p><p class="ql-block">为广州无着庵历史文化展览馆 开幕仪式 致辞</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广州无着庵住持 宏戒法师 致辞</p> <p class="ql-block">越秀区领导 陈丹副局长 致辞</p> <p class="ql-block">当无着庵展览馆开幕的那一刻,仿佛有一股宁静而庄严的力量,缓缓地在空气中弥散开来。</p><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如同佛光洒落在展览馆的建筑之上,那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琉璃瓦与红色廊柱融合了传统佛教建筑的精巧与现代建筑的大气。山门缓缓打开,像是打开了通往深厚佛教文化宝库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身处于展览厅,一股热烈而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展厅的布局错落有致。各个展区的佛教展品文化犹如繁星点点,散布在这片空间之中。</p> <p class="ql-block">佛教文化,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深深扎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p><p class="ql-block">其一,其慈悲为怀的精神核心在这个展览中有着深刻的体现。</p><p class="ql-block">其二,佛教文化的智慧性也是展览中的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其三,佛教艺术的独特吸引力在展览厅中展露无遗。</p><p class="ql-block">其四,佛教文化的包容特性在展览中也有所体现。</p><p class="ql-block">我们希望无着庵展览能够成为一座连接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桥梁。让每一位走进来的人,无论是宗教信仰者、文化研究者,还是普通大众,都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这些独特魅力,从中获得心灵的启迪。</p><p class="ql-block">愿大家在这个充满神圣与智慧的空间里,开启一段充满感悟和收获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踏入展厅,前提展板设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清净无染 慧灯永续”这个主题如同一束光照进众生的心田。展板上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珍贵资料,那些资料就像是一位位无声的讲述者,向我诉说着佛教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的传承与发展。仿佛看到了古时的僧人们在昏暗的油灯下诵读经文,那是一种对信仰的坚守,一种对清净无染境界的追求。而这些珍贵的资料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又得以在展览馆里得以展示,就像是历史与现代的一次对话,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佛教文化传承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无着缘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壹 清初启建 天然一脉</b></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康熙年间的广州无着庵,历经沧桑,见证了社会变迁,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宗教文化,成为广州佛教的重要圣地。今日无着庵,虽隐于繁华闹市,却依然闪耀着历史的光辉,传承着佛法的精神。</p><p class="ql-block">广州市无着庵,康熙六年(1667)始建于羊城小南门外(今德政中路丽水坊),由一代名尼今再(号来机)法师创建,是岭南著名寺庵。</p><p class="ql-block">来机禅师乃岭南佛门的精神领袖、曹洞宗第三十四代传人天然和尚的胞妹。天然和尚于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开法诃林,大振宗风,创立海云、海幢、丹霞别传诸名刹,禅教并重,法席一派繁荣。天然门下弟子众多,据《胜朝粤东遗民录》载,计有尚书刘远生、名士屈大均等3000多人。</p><p class="ql-block">其父母、妻子、姊妹受其影响,皆为僧尼,来机即为其中一人。</p><p class="ql-block">无着庵之得名,有说源于天然和尚“寸丝不挂架裟旧,放过玄机此再来”诗句,清宣统《番禺县续志》卷三十六载,清康熙时广东提刑按察使王令撰、今再立石的《鼎建无着庵碑记》中称:“无着有二义:一清净无贪着故;一能为天亲法侣故。”即:清净修行,无所贪着,若无贪着,即与天亲菩萨为法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贰 禅律兼修 救民利生</b></p><p class="ql-block">无着庵建设乃购一尚书宅园,占地约八亩,买地承塘,木石工作,历时十一年倾力筹措修建,共费银叁万伍仟捌佰叁拾余两,于康熙十七年(1678) 竣工,建有佛殿、祖堂、观音阁、斋堂、客堂、住房三十余间,放生塘一口。天然和尚亲笔为此庵题了“无着地”三字。</p><p class="ql-block">《鼎建无著庵碑记》记载了其修建时的背景和建成后的盛况:“时值丧乱之余,乡闾荡析仳离,家人妇孺不得相保守,穷嫠苦节,弱息无归,触目皆是。机师乃出其余力,从而招之,止其愁苦惨怛之声,置之清净安稳之处。出家在家,弟子恒数百人。”可见彼时正值明清王朝更迭之际,征战杀伐,社会激烈动荡不安,妇孺无家可归者触目皆是。来机禅师于此动乱之际,筹建无着庵,出其余力,施粥赈灾,收留流离妇孺加以安置,实属善举。在无着庵修行的出家、在家众有数百人之多,乃清初广州遗民的庇护所。</p><p class="ql-block">来机禅师在佛法上的造诣和社会救济的善举让无着地声名大振。康熙十六年(1677),来机俗寿60岁,丹霞山别传寺住持今释(澹归)法师送祝寿诗轴一幅,以“调御人天即丈夫”之句,对其功业和气慨赞扬备至。广州海幢寺住持今无法师也赋有《寿来机师太六十初度》云:“三界总来无变相,何人识得末山机”也颂扬来机高深的佛学造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叁 几经波折 初心不改</b></p><p class="ql-block">至雍正、乾隆、嘉庆各朝,庵内香火鼎盛,香客云集。道光后,无着庵师徒相承,管理庵内常住事务,逐步发展成大型丛林。晚清之际,因人才凋零,后继乏人,无着庵逐渐开始衰落。咸丰年间,洋人所绘《广东省城图》中,标此庵为B.N(BuddhistNunnery),可见其仍为广州城中的著名寺庵。</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为支持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广州城中大小寺庵庙宇房产均被拍卖充公,寺庵僧徒合筹大洋5000元赎回大殿、观音阁、祖堂、放生塘等,其余殿堂则从此湮灭,至此庵址缩小一半。陈济棠主粤时期,无着庵是广州七大名庵之一。</p><p class="ql-block">新中国初期,为支持广州市政建设,无着庵将部分闲置房舍用作生产厂房。无着庵其时尚存尼众15名,生活艰难困苦,却仍旧坚持每日早晚课诵,以苦为乐,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肆 道场重光 续佛慧命</b></p><p class="ql-block">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深入贯彻落实。1986年,广州市政府批准恢复开放无着庵,将庵址归还市佛教协会管理。后市佛教协会礼请国内知名、净律兼修的比丘尼宽敬法师主持寺务,筹备维修和重建工作。随同宽敬法师从扬州来穗的还有12位年轻的比丘尼。当时,无着庵破损不堪,遍地瓦砾,几近废墟。至1989年,收回全部被占房地,是年9月动工重建。宽敬法师不畏劳苦,带领一众尼僧挑砖运水,齐心协力,历经二十余载,终使古道场重光。</p><p class="ql-block">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分别于1987年、1991年两次到访无着庵视察工作,为无着庵的重建发展提出重要意见,并欣然亲笔题写了“无着庵”匾额及“离一切相,行一切善”“慧灯永续,妙愿圆成,弘法利生,一切无碍”等书法。离一切相、一切无碍,亦是对庵名“无着”的最好诠释。</p><p class="ql-block">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和省、市佛协、港澳佛教界的帮助下,在历任住持、常住和善信的努力下,无着庵的布局和建设不断完善,成为更庄严完善的修行道场,这座三百多年历史的著名宝刹重放光彩。如今的无着庵,隐藏于商铺环绕的闹市之中,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万佛楼、藏经楼、教学楼、文化综合楼等建筑,占地面积达393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61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整个展览厅外,从建筑到人群,从绿植到活动,每一个元素都在诉说着开幕日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那香气幽幽,如同来自遥远寺庙的梵音缭绕。这股香气让人的心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仿佛尘世的喧嚣都被隔绝在了展厅之外。每一幅图画胶片都是佛教历史与教义的无声诉说者。</p><p class="ql-block">前来参观的信众门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此时他们都沉浸在这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之中。师父们在一幅幅图画前仔细研究,试图解读着其中蕴含的深邃佛教哲理;信众们则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和感悟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居士们也在这个特殊的场合里,感受着佛教所倡导的慈悲、宽容和平静。</p><p class="ql-block">佛教展览厅的开幕,不仅仅是一个展览空间的开启,更是一次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对话,一场神圣信仰与世俗大众的交融。它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生活,让人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有机会走进佛教的世界,去探寻那片宁静而深邃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佛教文化的现场,就像置身于一片祥和的净土。微风轻轻拂过国旗,发出轻微的猎猎声响,像是佛祖的低语。展厅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宁静气息,人群中的脚步轻盈而缓慢,眼神中充满了虔诚与向往。在这里,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一切烦恼和纷争都被这祥和的氛围拒之门外。🪷🪷🪷</p> <p class="ql-block">展厅寂静如同潮水般蔓延。灯光线丝洒在百年历史文图案上,勾勒出一片神圣的光影。信众们静静地伫立在展品前,目光中充满了敬畏。那庄严肃穆的气氛如同大山一般沉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却并不让人感到压抑,反而有一种被净化的安宁,仿佛尘世的喧嚣在这里被彻底隔绝。</p> <p class="ql-block">随之映入眼帘的是展览馆里,其中一座展板的设计,它主要介绍了宽敬老法师海外佛教界的弘法交流情况。感受到这里不仅传承着佛教历史文化与艺术,还积极地与外界交流,将这份独特的文化传递得更远。我想,这正是无着庵展览馆作为传承佛教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独特空间的意义所在吧。并且,充分体现了为佛教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让这份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广结善缘</b></p><p class="ql-block">无着庵跨越山海,与港澳及国际佛教界结下不解之缘,通过文化交流与慈善活动,不仅传播了佛法,更促进了中外友谊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和粤港澳地区佛教文化交流的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b></p><p class="ql-block">多年来,无着庵与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印度等海丝沿线国家的佛教界保持友好往来。</p><p class="ql-block">1998年,应尼泊尔佛教复兴会邀请,宽敬法师跟随以新成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参访尼泊尔。访尼期间,代表团一行9人受到尼泊尔佛教复兴会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拜会尼泊尔政府首脑,参访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2006年,果正法师随广州市佛教协会参访印度佛寺;2010年和2016年,无着庵法师两次受邀前往新加坡参与菩提佛院的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果正法师和宏戒法师受邀前往泰国佛寺参访并进行布施放生等系列活动;2023年,宏戒法师随广州佛教代表团赴斯里兰卡开展“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交流”活动。</p><p class="ql-block">外出参访期间,无着庵积极与当地佛教界、政界、文化界等人士互动交流,为增进中外佛教界的友好情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织就了新纽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热情接待海外人士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传承中外佛教法谊</b></p><p class="ql-block">自无着庵重新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过十余个国家、众多知名人士的访问,并参访国内外诸多宝刹。为传承中外佛教法谊、增进各国人民友谊、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联系港澳华侨捐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助力国内佛教事业发展</b></p><p class="ql-block">无着庵重修之初,受到了来自海外及港澳人士的发心资助。在香港宝莲禅寺住持圣一法师、香港佛教联合会觉光法师、永惺法师、绍根法师等高僧大德的倡议下,香港佛教护生团及其余海外佛教团体的信徒纷纷随喜支持重建无着庵的善举,共捐净财,为寺庵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得益于此,无着庵也将此善缘继续传播给内地更多的佛教道场。</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90年代,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往来尚不完善便利,港澳佛教界及护法善信希冀助力内地佛教寺院中兴,捐赠资粮等先至祖国南大门的广州,再由广州转赠至其余寺院。其时,港澳地区所捐法宝、钱财、粮油、衣鞋等物,均由寺庵法师及居士以人力背负物资的形式转赠国内四大名山及各大寺院,如扬州高旻寺、苏州西园寺等地。无着庵的法师多次引荐护法善信前往各寺进行朝拜并布施捐款,对国内佛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高僧大德与无着庵的来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爱国持戒</b></p><p class="ql-block">无着庵秉承爱国之情,坚守戒律之严,致力于公益慈善之行,充分展现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优良教风。以佛陀教诲为指引,无着庵法师们身体力行,行持戒律,服务社会,利乐有情,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佛教力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爱国爱教 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b></p><p class="ql-block">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佛教传承发展的时代大势与前进方向,是一个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历史进程。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体系、制度体系、教育体系和佛教文化,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团结佛教徒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无着庵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增强佛教中国化的理论自觉、思根自觉和行动自觉。</p><p class="ql-block">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佛教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确保推进佛教中国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p><p class="ql-block">二是坚持佛教思想建设的中国化方向,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体系。</p><p class="ql-block">三是坚持佛教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的中国化方向,塑造、维护新时代中国佛教的清净教风与庄严形象。四是坚持佛教制度建设的中国化方向,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制度体系。五是坚持佛教人才建设的中国化方向,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教育体系。六是坚持佛教文化建设的中国化方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七是践行佛教慈悲济世精神,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发挥积极作用,更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八是在海外联谊和对外友好交往中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为祖国和平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传戒弘律 推动佛教戒律传播</b></p><p class="ql-block">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佛教从海道传入中国的初地,自古以来便在佛教发扬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落实宗教政策后,无着庵作为广州较早一批恢复佛教界管理的尼众寺庵,在净、律兼修的宽敬法师的住持中兴下,始终秉持以法华为宗、以戒为师、以净土为归的宗旨,持戒守正,以严谨戒风闻名海内外。</p><p class="ql-block">戒律作为佛法之根本,是佛教恢复发展的重中之重,亦是佛教中国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儒家讲五常:仁义礼智信。世间有识之士依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佛子,秉受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从世间法来讲,二者有类同之处,所谓不杀即是仁,不偷盗即是义,不邪淫即是礼,不妄语即是信,不饮酒即是智。在安定社会,纲维人伦方面,佛教的五戒是可以转世间有漏的善法成为我们解脱的无漏功德。</p><p class="ql-block">无着庵始终坚持佛教律学传统,传戒弘律,定期在寺院内举办学戒培训班,学习《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随机羯磨》《式叉摩那尼戒》等戒学课程;与此同时,宽敬法师以身作则,行持戒律,知行合一,一生曾主持和参与尼泊尔、新加坡及国内粤、皖、湘、赣、豫、沪、香港等地传授三坛大戒,共三十八次,戒子遍布海内外。</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无着庵的法师仍旧应邀赴各大戒场传戒,为佛教戒律的弘扬呕心沥血,为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发挥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以戒为媒 为海外僧尼传授三坛大戒</b></p><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尼泊尔国家戒法失传已有四十余年,尼泊尔佛教复兴会恭请中国传二部僧戒已等待五年,把二部僧戒传回佛陀的故乡,是中尼佛教界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事。</p><p class="ql-block">1997年,应尼泊尔政府的请求,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在全国进行考察,为本次重要的对外传戒任务筛选寺院,经过综合评选,最终选定光孝寺和无着庵共同承接这次重要的国际传戒任务。</p><p class="ql-block">闻讯赶来受戒的尼众共103人,分别来自尼泊尔、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英国、美国及香港等地。宽敬法师77岁高龄,仍不辞辛苦出任尼部戒和尚,如法如律住持传戒法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界第一次举办的对外传戒活动,盛况空前,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2002年,尼泊尔又有5位沙弥尼来寺,其中4位求受“式又摩那尼戒”。2004年,宽敬法师应邀赴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参加中国佛协与新加坡联合举办的首届二部僧传戒,任尼和尚之职。无着庵不仅为佛教戒律的传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加强中国佛教对外友好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以戒为师 不断加强寺院道风道貌建设</b></p><p class="ql-block">无着庵以戒为师,全寺上下严持戒律、正信正行,六合共住,精进修行,道风清净,多次被广东省佛协评为“佛教文明寺庵”,被广州市政府评为“文明宗教活动场所”。在道风建设方面:一是勤修六度,如法如律,每日早晚课诵,并从1990年起,每年进行结夏安居,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二是依法依规,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科学有序管理寺院,落实民主管理原则;三是不断加强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僧尼综合素质;四是努力创建和谐寺院、文化寺院、生态寺院,努力发挥寺院在教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深化合作 推动大湾区佛教戒律交流</b></p><p class="ql-block">为推进穗港两地佛教文化交流,近年来,无着庵先后和香港凌云寺等场所展开深入交流。2023年5月,香港凌云寺住持衍悌法师一行23人到广州无着庵交流戒律学习研究、人才培养工作。2024年4月,无着庵和香港凌云寺举办佛学讲座,特邀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佛学院副院长、江西省靖安宝峰禅寺住持衍真法师进行授课,课程共计五天,吸引了广州、香港、福建、佛山等地出家尼众七十余人、信众二百余人参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慈悲济世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b></p><p class="ql-block">佛教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便是教导弟子们要对国言忠,对亲言孝,对子言慈,对友言信,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万行,以慈悲的精神、圆满的智慧去启迪人心、净化社会,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而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无着庵从开山祖师收容流离失所的妇孺,到今日大众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无不以善举善行,践行着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教诲。近几十年,无着庵积极参与各项赈灾救急、扶贫解困、资助病残、助学助教等慈善公益事业当中,无私奉献,认真诠释“慈悲济世,行菩萨道”的情怀,努力发挥佛教服务社会、利益众生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科学放生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b></p><p class="ql-block">放生不仅是佛教徒表达慈悲和尊重生命的一种方式,也体现了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和教义。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怀,自他相关、因果回馈的辩证智慧,善待生命、普度众生的宗旨追求,能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涵养仁恕精神、践行慈悲之道。几十年来,无着庵通过倡导“智慧放生”、“理性放生”、“科学放生”、“随缘放生”等理念,通过多种放生护生形式,合理、如法地进行放生活动,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参与者无数。对恢复生物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都产生了积极意义,所结法缘不可计量。</p> <p class="ql-block">感叹前辈们墨宝的才华横溢、才高行厚,赞美之词无以言表🙏🙏🙏</p><p class="ql-block">一、整体观感</p><p class="ql-block">1. 神圣庄严</p><p class="ql-block">佛教展览馆中的字画,仿佛是佛国世界在人间的投影,每一幅都散发着神圣庄严的气息。那浓重的色彩与规整的线条,犹如佛光下静谧而不可侵犯的圣境,让人未及细赏,便已心生敬畏。</p><p class="ql-block">2. 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这些字画带着岁月的沉淀,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那略带斑驳的纸张,还是古旧却依旧透着韵味的笔墨,都像是从古老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的智者,典雅而从容,静静诉说着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二、从书法角度</p><p class="ql-block">1. 字体风格</p><p class="ql-block">书法字体或雄浑大气,如金刚怒目般震撼人心;或飘逸洒脱,似神仙舞袖般自在空灵。篆书的古朴规整像是古老的咒语铭刻,隶书的蚕头燕尾带着历史的厚重与佛教的庄严,楷书的一笔一划犹如佛的戒律般严谨,行书的流畅连贯仿佛是佛法智慧的灵动流淌,草书则像禅宗的顿悟,肆意而不失法度。</p><p class="ql-block">2. 笔墨神韵</p><p class="ql-block">笔墨在宣纸上留下的痕迹充满了神韵。浓墨之处如深邃的佛理,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淡墨之处似空灵的禅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每一笔都像是书写者在与佛对话后的感悟,蕴含着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字里行间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前辈们的字画,不仅仅是文化艺术的呈现,更是佛法智慧的生动写照。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前辈们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慈悲与智慧,仿佛能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犹如聆听高僧的佛法开示,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佛法的无穷启蒙。实乃殊胜之至!</p> <p class="ql-block">佛教展览馆,仿若踏入一座神圣而静谧的文化宝库,这里的珍藏纪念品宛如繁星点点,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彩。</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的每一件珍藏纪念品,不仅仅是物质的留存,更是佛教文化百年传承的见证,它们承载着信仰、艺术与历史的重任,在现代的时光里散发着永恒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佛教文化展带来的是一种深深的敬畏之情,一种超越时空的威严。文化展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承载着无数信徒信仰和敬意的象征。历史文物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人不禁对先辈们的智慧产生由衷的赞叹。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家始终怀着一种谦逊的态度,意识到自己在浩瀚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面前是多么渺小。这种敬畏与谦逊的心情将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不断学习和探索未知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佛教居士们在修行中逐渐领悟佛法的真谛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由衷的喜悦。这种喜悦并非来自于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源于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增长。佛法让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挑战,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强和自在。在修行的道路上,他们享受着与佛法相伴的每一刻,感受着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喜悦和自在。</p><p class="ql-block">这种喜悦和自在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修行生活中,还会影响到他们周围的人。他们会用自己的言行去传递佛法的智慧和慈悲,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喜悦和自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结语</b></p><p class="ql-block">百年沧桑,佛心依旧。本次展览深刻展现了无着庵在推进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坚韧意志与务实行动。无着庵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致力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贡献了积极力量。</p><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我们坚信无着庵将坚守“清净无染,慧灯永续”的精神,不懈努力于中国化佛教的广州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加丰富的智慧和力量。</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携手同行,持续推动我国宗教事业健康发展,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佛教的灿烂篇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结言</b></p><p class="ql-block">‍佛教展览作为传播佛教文化的重要途径,不仅展示了佛教文物和艺术的独特魅力,还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通过展览,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增进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和认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