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喜欢书法,跟老师在学习。那么,如何写好一幅书法呢?我认为,需要注重趣味,一幅书法作品,令人爱看,耐看,品读不厌,赏心悦目,带来心理愉悦和情感共鸣,这种艺术来源于它的趣味性,作品由此而生味,由味而显神韵。趣味性决定着作品的艺术境界和生命张力。</p><p class="ql-block"> 书法的趣味是书者驾驭笔墨能力的艺术展现,应该建立在深厚的书写技巧功底之上,书法之道,先技而后艺,人们常常把书法比作纸上的芭蕾、有形的音乐、如果没有技法这副“镣铐”,书法真与艺术无关,技者,贵在能用笔,如用笔之轻重疾徐,抑扬顿挫,刚柔相济,使转起讫,率意自然,贵在善用墨,或枯或润,或浓或淡,或滞或畅,贵在章法行制,分行补白,笔势贯通,疏密有致,顾盼多姿,不论是字法,墨法,还是章法,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只有不断有意识地设置矛盾,并化解矛盾,作品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富有艺趣。</p> <p class="ql-block"> 过硬的笔墨技巧,是长年累月在千锤百炼中获得的,历代大书法家都有“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功夫与境界。张芝池水尽墨,智水退笔成冢,赵子昂日书万字,王觉新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何子贞朝夕不废笔墨……无不是对技法的深学苦研。技法的运用虽然因人而异,但存在一种相同的共性,就会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只有兼通精熟,技法精确到位,趣味也随之产生了。</p><p class="ql-block"> 东汉蔡邕《笔论》中有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环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足见内心状态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要性。苏东坡提出“无意于佳乃佳”的现点,心态自在轻松,书写也就无负担,无压力,漫不经心,信手而起,用笔率意,用墨率意,通篇率意,多了自在的情调,智慧,涵养,技巧沉积于内,洗尽铅华,作品透着一股散淡之气,颇具意趣。若人为地精心“安排”,一抹沉浸在笔法精致,字形漂亮上,容易误入歧途,走到“刻意”“做作”。</p><p class="ql-block"> “学书在法,其妙在人”。法有人出,法有人创,法的理解和运用因人而异,法的妙处在于书者性情的抒发,个性的张扬。法既可成就人,亦可限制人,既看难以企及的高深一面,又有僵化匠气的一面。强调其法,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度”,容易跌入丑拙,怪诞的泥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自拍,致谢!</p><p class="ql-block">定稿:2025年1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