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知青老朋友 今日又聚首<br>家事话短长 冷暖互问候<br>回首肩并肩 曾经手帮手<br>岁月催人老 真情却依旧</b><div><br></div></h5>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上山下乡的洪流中,我们这一群人去到大巴山的林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在艰难困苦中,大家情同手足,亲若姐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结成了最真挚的友情。 <p class="ql-block">得知徐谅大哥罹患重病的消息,19日,大家相约前去看望,送上安慰和祝福。</p> 徐谅1961年重庆一中高中毕业,下乡时已25周岁。在这一大群十四到十七八岁的弟弟妹妹面前,俨然就是一个大哥哥。<div>高大魁梧、心地善良的他,担任场管委员,又兼二队队长和伙食团长,自然而然成了大家的依靠,全身心地为弟弟妹妹们遮风挡雨。</div> 他见二杨身体瘦弱,连锄头都举不起,就安排他去放羊。有小妹妹因想家夜深了还在野外哭泣,徐谅提着马灯到处寻找,排解她们心中的苦闷,甚至还背着她们回来。<div>他带领邓天富、彭君和等一起劳动,但他总是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吃大苦、耐大劳,重活、苦活、技术活一马当先、义不容辞。一次到河沟里砍麻柳树,锯成七段后,他毫不犹豫地就选了根部最粗最重的那一节,一路上背架子和脊梁骨嘎嘎作响,每走十来步就要歇息喘气。回到林场后,几个人来称重,但最大能称200斤的秤都把不住砣,真不知有多重。</div>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徐谅成为民办教师,在公社中学任教。他担任初三的班主任,并教授数理化三科课程。这年,有20几名学生顺利考入高中,取得全县最好的中考成绩。<div>经他培养的几名尖子生,后来都考入大学。其中的李**考入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在重庆三甲医院工作,现已成为知名的专家教授。</div> 1979年,结束了14年之久的农村生活,徐谅回到城市,进入重庆第六棉纺厂工作。很快就在工厂崭露头角,成为少有的业务骨干和多面手。被提拔为中层干部,参与重要的经营管理工作,甚至受厂长指派去处理经济纠纷等急难事项。由于他的突出贡献,厂里也给了他诸多荣誉并奖励分配了住房…… 转瞬之间,60年光阴过去了。当年的小弟小妹们都到了古稀之年,徐谅大哥将迎来85岁生日!<div><br></div> <font color="#ed2308"><b>好人一生平安,共祝健康长寿!</b></font> <h3><br></h3> <i><b>知青老朋友 今日又聚首<br>家事话短长 冷暖互问候<br>回首肩并肩 曾经手帮手<br>岁月催人老 真情却依旧</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