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若中学爬友早期探索硝斗岩地心

仙山枯蝶

<p class="ql-block">  2009年4月19日,周日,沫若中学5爬友相约,骑自行车到铜茨乡营业村1组来一次硝斗岩瀑布的地心探索。</p> <p class="ql-block">  早上7:30,5爬友在沫若中学后校门集中,骑上单车,沿省道103线,途经沙湾上街、插旗沟、美女峰景区山门、轸溪街、葫芦坝、燕子坎,在穿越590(水电七局红房子),在灰石盆开始乡村机耕道,沿铜河上行,经牛石镇喻坝村、铜茨乡安池村,于10:20到达位于营业村1组。将车停在农户家,沿弯延小路上行,10:40到达硝斗岩坑口,一巨石矗立,上有一碑,记述硝洞遗迹。</p> <p class="ql-block">  近400米高的瀑布,从骑龙村的刘溪沟流出,在下方一个巨大的天坑。正印证了浪漫主义大诗人的那句名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p> <p class="ql-block">  硝洞位于乐山市沙湾区铜茨乡营业村1组的一处悬崖下,在洞街子水电站库区上游,大渡河畔北侧,硝洞的洞口及主洞系天然溶洞,主洞南北走向,洞径平均约2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洞内深不可测。硝斗岩紧临大渡河,峭壁高200余米,四峨山下骑龙村刘沟溪流,由此处跌落硝洞洞口而成瀑布。据当地村民介绍,每年夏天,洪水暴涨,瀑布声如雷鸣,又如万马奔腾,激起层层白色浓雾,状如银河飞落,在天气晴朗的下午3时左右,瀑布中有彩虹飞跨,其景蔚为壮观。更奇的是瀑布水量忽大忽小,位置忽左忽右,形态变幻多姿,被称之为“换位瀑布”。据沙湾区地方志记载,硝洞的岔洞多达108个。硝洞的入口深藏在400多米高的悬崖底部。洞内美景更是让人应接不暇。距离洞口约2000米处,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令人眼花缭乱。在洞壁和洞顶都悬着大量的钟乳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晶莹剔透,景象万千,惟妙惟肖的怪石,有“观音坐莲台”、有“老子骑青牛”、有“儒家讲堂”。……据户外专业探险人士说,“硝洞应该就是乐山境内最漂亮的溶洞了”。</p> <p class="ql-block">  爬友们见到如此壮观的瀑布和洞窟景观,兴奋异常,也非常惊叹,纷纷要求不要错失良机,期待与瀑布和洞窟到一番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  这个古老的洞穴给后人留下了一些不解之谜:(1)巧,硝洞就像一条飞龙,(2)怪,瀑布也能“辨”时间,(3)谜,洞内暗河流往何方?(4)叹,5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5)奇,岩石敲断后能“长”回原形。还有诸多神奇的传说:(1)洞内藏有13亿美金,(2)美丽村姑神秘失踪,(3)洞内怪兽吞活人,(4)邓通曾在此造币等等。</p> <p class="ql-block">  11:00,爬友们顺右边小路环到洞崖半腰,体验飘忽不定的瀑布,随着风大风小和风向的变化,瀑布也在变换着各种姿势,给我们以各式各样的体验。一会似水帘洞瀑布,风一来,又成水雾飘洒。</p> <p class="ql-block">  11:55,我们返回下洞窟的起点,开始往下走,起先还是弯曲来回的之字形窄路,一会儿一个陡崖挡路,当地人架设的楠竹梯竖在崖边,看起来已经是有些年份了,不知道结实不?既然已经走到这里,要想探索地心,只能冒起胆子下了。队长维哥身先士卒,凭借多年的户外活动经验,终于给我们试出怎么下去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  12:30,我们下到坑底,路面开始湿滑,瀑布飘洒的水雾弥漫,忽明忽暗。突然,我们听到似山石落下声音,一会儿崖边似洪水下流,原来是风把瀑布吹到崖边,水流成溪。</p> <p class="ql-block">12:35,我们开启洞里探索。</p> <p class="ql-block">  13:40,由于洞里太深,没有专业工具,过了炼硝池不久,能听到阴河的水流声了,我们便开始返回,出洞。</p> <p class="ql-block">  洞内古人炼硝留下的遗迹:硝池</p> <p class="ql-block">  洞底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14:30,我们回到坑口,再次回望,换位瀑布依然飘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彩虹显现,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借此机会,对瀑当酒,以坑为杯,我们摆开露天盛宴,解决饥肠饿肚,寥慰疲劳之躯。</p> <p class="ql-block">  瀑布双彩虹</p> <p class="ql-block">  露餐后,我的原路返回,到达停车农家,谢过后,扛上自行车,于16:05寻到位于大渡河边的营业村1组码头,联系上船家,坐上机动船,开始欣赏铜街子电站库区风光。</p> <p class="ql-block">  16:50,船到老铜街子码头,付费谢过船老大,骑上洋马儿,欢快地往回赶,以期天黑前安全到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硝洞稀奇古怪事多瀑布也能"辨"时间</p><p class="ql-block"> 早在5000多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乐山沙湾硝洞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遗迹。明代至上世纪60年代,无数采硝的劳动者在这里挥汗如雨。然而,这里又因地势险要、交通阻塞等原因鲜为人知。硝洞,一直被众多神秘的传说笼罩,加之洞内深不可测,这个阴森恐怖的洞穴愈显神秘。</p><p class="ql-block">1、巧:硝洞就像一条飞龙</p><p class="ql-block">  硝洞位于乐山沙湾区铜茨乡营业村1组的一处悬崖下,洞口及主洞系天然溶洞,主洞南北走向,洞径平均约2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洞内深不可测。当地村民何德元告诉我们,硝洞主洞活像一条巨大的飞龙,两旁的岔洞众多,但都走不通,恰似龙爪和龙翅。据沙湾区地方志记载,硝洞的岔洞多达108个。</p><p class="ql-block">  “快看!彩虹!”正在大家对眼前的美景留恋不已之时,两道彩虹正挂在悬崖上,并随着半空中的水雾缓缓移动,直到色彩渐渐淡去,消失。我们惊奇地发现,当一道彩虹快要消失的时候,另一道新的彩虹又悄悄呈现出来,出现了两道彩虹同时挂在悬崖上的奇观。原来是悬崖上方的瀑布从高处泻下,拍打在崖石上,产生了大量的雾气,只有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才会出现彩虹。</p><p class="ql-block">2、怪:瀑布也能“辨”时间</p><p class="ql-block">  硝洞上方悬挂着有名的硝斗岩瀑布。硝斗岩紧临大渡河,峭壁高200余米,四峨山下骑龙村刘沟溪流,由此处跌落硝洞洞口而成瀑布。据当地村民介绍,每年夏天,洪水暴涨,瀑布声如雷鸣,又如万马奔腾,激起层层白色浓雾,状如银河飞落。从对面山上观看,被瀑布遮住洞口的硝洞比《西游记》里面描写的水帘洞还要漂亮。此时是深秋时节,瀑布并不像夏季那般壮观,但小股的水流犹如轻纱一般慢慢洒落在洞底,激起层层薄雾,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  这条瀑布非常神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换流向,我们在山下种地不用看时间,直接看瀑布流向就知道了。每天中午11时30分左右,垂直下落的瀑布便突然转向左边,下午5时30分左右,瀑布又会自动回正。曾经有人想弄清楚瀑布换位的原因,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始终无人能解释清楚,是一个未解之谜。”何德元说。</p><p class="ql-block">3、谜:洞内暗河流往何方?</p><p class="ql-block">  硝洞古遗址内有一条不知长度的暗河,洪水季节暗河会将硝洞整个淹没在水下,贯通主洞的绝大部分,要进入洞内只能划船前行;而枯水季节,暗河水位退往主洞深处,露出部分河床。户外教练山野强调说,探洞一定要选择枯水季节,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如果选择雨季探洞,由于不知道地下的暗河发源地在何方,随时可能被突然暴涨的暗河吞没,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  谁也不知道这条暗河到底有多长,也不知道它通往哪里。有人说这条暗河犹如天上的银河,永远找不到尽头。过去听说有人曾经想弄清楚暗河通往何方,利用一种古老的方法来寻找暗河的出口。他们将一筐谷糠倒进暗河内,让漂浮在水面的谷糠顺流而下,据说一个星期后在沙湾区葫芦坝的河里发现了谷糠。但是,他们却不敢肯定这些谷糠就是一个星期前从暗河中流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刚进入硝洞时,一阵婉转清脆的水滴声从远处传来。继续往硝洞深处慢慢前行,暗河仍然没出现,只是随处可见地上裸露的大小不一的鹅卵石、硝石、烂树枝,硝洞两侧的崖壁上,水流冲击过的痕迹还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4、叹:5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p><p class="ql-block">  进硝洞就可发现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在离洞口约100米的地方,一块巨大的岩石摸起来十分粗糙,这就是硝粉!原来硝洞就是因为盛产硝矿而得名。其中,一个叫做“燕乐洞”的洞顶和洞壁有怪异的文字和鸟兽骷髅等的图案,看起来是有人专门用油烟熏成。原来,这里的主洞中还有十来个古硝池遗迹,硝池不远处的一个岔洞洞口留下的“怡樂”字样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说,早在5000年前,硝洞内就有人类活动了。据向导称,沙湾区派来的专业地质考察人员曾在洞内发现了一把石斧,后经专家鉴定,确定为距今5000年的物品。</p><p class="ql-block">  1990年4月12日,沙湾区派出的地质考察队在硝洞洞口采集到石斧一件,经四川文物管理委员会鉴定,该石斧系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物品。当时,这把石斧收藏在郭沫若旧居博物馆内,保存完好。该石斧称为“龟背形石斧”,长14.5厘米,宽11厘米,厚2.5厘米,斧柄呈龟头状,龟背有打制痕迹,三面为单刃微弧,有凹凸不平之感。它从沙湾区铜茨乡出土的那一刻起,便宣告了乐山文明在距今5000多年前便已开始。</p><p class="ql-block">5、奇:岩石敲断后能“长”回原形</p><p class="ql-block">  硝洞入口外是一道约200米高的硝斗岩,硝斗岩上方有一个宽约2米的岩阶。站在这里仰望,只能勉强看见更上方的岩壁。这道岩壁的最上方呈一道优美的弧线,岩壁笔直如刀削,上面的植被极为稀少。当地村民称,岩阶至岩壁顶端的垂直距离有450多米,据说在岩壁中部生长了一株仙草,这株仙草极为神奇。传说这株仙草让刚死去的人服下,便能起死回生。而就在这一株仙草的旁边,有一块更加神奇的岩石。据说这块岩石中藏有一块金砖。因传说这块神奇的石头内藏有一块金砖,曾引来不少人寻找。但遗憾的是,这些人找到这块神奇的岩石后,曾想尽各种办法敲断石头,但并未发现那块金砖。最令人称奇的是,这块被人敲断的岩石就像有生命一样,会在一夜之间“长”回原形,让人瞠目结舌。我们试图通过相机记录下岩壁后放大图片寻找这块岩石,但岩壁上的石头众多,奇异的植被也不少,分不清哪株植被是“仙草”,哪块石头是村民讲述的神奇岩石。</p><p class="ql-block">  有人揣测,硝斗岩所在地以前被称为“天坑”,应该是地壳剧烈运动时形成的。在岩壁的后面,很可能存在并未凝固的岩浆,这些岩浆可能会通过狭长的通道“流”出来,最终形成坚固的岩石。但是,这种揣测似乎并不能令人信服。至于岩石内部是否藏有金砖,从未有人证实,我们也不得而知,目前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硝斗岩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虽然沙湾硝洞早在5000多年前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遗迹,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还有人在这里采硝熬硝,但这个古老的洞穴却一直被神秘的传说笼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传说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洞内藏有13亿美金</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说;“听前人讲,上世纪40年代末期,国民党部队溃败后,一名将军曾带着13亿美金准备逃往云南避祸。当行军至铜茨乡时,残余部队一时无法将这么多美元带走。这个将军便带上亲信将13亿美金藏进硝洞内,打算以后再来取走。后来,残余部队在前往云南的途中神秘失踪,这笔巨款便一直藏在洞内。但是,他们到底将这13亿美金藏在什么地方,至今无人知晓。”</p><p class="ql-block">  一探究竟:从入洞开始,探秘组的眼睛就没有放过硝洞内每个角落,甚至连地上的熬硝坑都要多看几眼,或者用手摸一摸,结果一无所获。几十年来,“寻美金”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从来没听见有人寻到。前不久,当地警方还强行将3名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带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传说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美丽村姑神秘失踪</p><p class="ql-block">  据传,最早之前硝洞叫官洞,自从洞内发现硝石后,许多制硝的外地人涌入硝洞熬硝。自从这些外地人到来后,每到下午时分,当地就有美丽的村姑在硝洞附近打猪草时神秘失踪,短短一个月内就发生了好几起。尽管当时全村人都在寻找,但始终没有发现任何线索,连尸骨也未见到。更奇怪的是,洞内晚上总会不时地发出怪异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一探究竟:进洞前,探秘组在洞外仔细寻觅了一番。在离洞口约100米处一个大石头下面,发现了一堆碎裂的白骨。由于没看到头骨,因此不清楚这是人骨还是动物骨。而在洞内,探秘组的确听到洞的深处传出怪异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传说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洞内怪兽吞活人</p><p class="ql-block">  据传,上世纪40年代末期,当地一位姓何的村民曾带着干粮独自进洞探险,结果有去无回。后来他的两位兄弟打着火把,进洞寻找,其中一人不小心跌进了洞内的一处水潭。此时,一张黑色的大嘴顿时出现在水面上,硬将他活生生吞了进去。见此情形,另一人连爬带滚地朝洞口方向逃窜,这才躲过一劫。后来,洞内怪兽生吞活人事件便在当地广泛流传。</p><p class="ql-block">  一探究竟:对于这个传说,户外教练山野(网名)不以为然。他说,天然形成的溶洞内环境恶劣,基本上不可能生长植物,身体庞大的动物更不可能在洞内生存繁衍。而当探秘组走进硝洞时,发现洞内果然有“怪兽”存在。不过,这些“怪兽”都是千姿百态的岩石或钟乳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传说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邓通曾在此造币</p><p class="ql-block">  传说在很久以前,硝洞是一个专门生产铜币的“印钞厂”,汉代的邓氏铜币就是在硝洞中铸造的。铜茨乡的地名也与此有关,当地人为了纪念邓通,将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取名为“通茨”。由于“通”字与“铜”字的读音相近,当地又盛产铜且曾生产过铜钱,后来又被人误写为“铜茨”。</p><p class="ql-block">  一探究竟:我们专门查阅了有关历史资料。据班固《汉书》记载,汉文帝曾“赐通(邓通)蜀严道铜山”,从此以后,邓通“得自铸钱”。同时,史料上还交代了邓通的身世:“邓通,蜀郡南安人也……”《汉书》中所说的“蜀郡南安”实际上包含了今天的乐山市。而据西南民族大学文字专家钟如雄教授分析,“茨”字可引申为“家乡”、“村庄”或“乡镇”。“如果‘铜茨’最初写作‘通茨’,那么就可以理解为‘邓通的家乡’,如此看来,当地的民间传说的确是可信的。”</p> <p class="ql-block">  坑底往上望,似天窗开放,瀑布似天河流下。</p> <p class="ql-block">  坑底往上望。</p> <p class="ql-block">  坑底景象</p> <p class="ql-block">  突然流下的洪水。</p> <p class="ql-block">  洞内风光</p> <p class="ql-block">  钻洞,队长在前,我们紧随其后。</p> <p class="ql-block">  山下回望硝斗岩,瀑布似一线细流飘下。</p> <p class="ql-block">  营业村码头</p> <p class="ql-block">  硝洞古遗址碑</p> <p class="ql-block">安池村码头</p> <p class="ql-block">  航行在水库中间的机动船。</p> <p class="ql-block">  航行在库中间的采沙船。</p> <p class="ql-block">  铜街子水电站位于中国四川省、大渡河下游河段上,上游接龚嘴水电站,下游接沙湾水电站,距乐山市80km。3</p><p class="ql-block">河床实体重力式溢流坝,最大坝高82m。总库容2.0亿立方米。水电站安装4台轴流转桨水轮发电机组,单机15万kW装机容量60万kW,保证出力13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32.1亿kW·h。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漂木和改善下游通航效益。工程于1985年开工,1992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94年12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  铜街子电站库区,它位于福禄、牛石和铜茨三镇交界处。坝区位于大渡河高山峡谷到丘陵宽谷的过渡带,坝址正处于峡谷出口处,河谷宽400米,泄洪期声势浩荡,长达33公里的水电站库区内,湖面波光潋滟,水平如镜;两岸峰峦峭壁,溶洞挂岩,悬泉飞瀑,花香鸟语,库区内数十座小岛如海螺浮于水面,氤氲弥漫、风光明丽。</p> <p class="ql-block">  库区风光迷人,当你走进这风景如画,就能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船在湖中行,人在画中游,犹如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我也来当一下船老大。</p> <p class="ql-block">  张大姐不减当年风采</p> <p class="ql-block">妖艳的老队长俩对手。</p> <p class="ql-block">  满载而归的采沙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