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边境自驾游第34天。今天青海久治县~甘肃玛曲~四川阿坝郎木寺,一天跨三省。途中的美景应接不暇,真的是拍不完,走不动。 早饭后八点出发, 出久治县城沿着河谷流域北上,久治到玛曲108公里,路况差,但沿途风光很美。 在久治县行驶三十多公里就到了甘南玛曲县地界阿万仓乡。贡赛尔喀木道藏语意为贡曲、赛尔曲、道吉曲三条河流与黄河汇流之地,又称阿曼仓湿地公园,2008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五大草原湿地中的首位 那里,黄河的支流在大地上画出无数条曲线,也画出了一片片水草丰美的牧草场。 玛曲县的阿万仓湿地草原,位于海拔3600米的青藏高原上,是我国著名的湿地之一,也是若尔盖、尕海、曼扎塘湿地的核心区。也是甘南最美的草原之一,称玛曲阿万仓湿地草原。 我们坐在这片草原上,周围是悠闲吃草的马儿和羊群,远处是勤劳的藏民在劳作,以及散布在地平线上的小村庄,蓝天白云下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脑海里突然就有了那段歌词: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了伴你个春夏秋冬。。。。。😄 极目远处是阿万仓娘玛寺,又称阿万仓召岱娘玛寺,位于阿万仓扎西贡色滩中心,创建于1834年,寺址选在黄河沿岸,与散日玛寺毗邻。 见路边露营的喇嘛 还有摄友,我前往交流, 近处阿万仓娘玛寺就在路边,我们没有进入,借百度了解。 娘玛寺始建于1834年,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这里不仅有世界上最大的藏经转经筒,还有中国最大的六字真言塔。寺庙内供奉着莲花生大师的金像、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和大悲观音的佛像,每一尊都显得庄严而神圣。 这是2018年建成的转经筒,高达42.38米,重达320吨。转经筒周身遍布经文和浮雕,外贴纯金箔,共用黄金60公斤,约1160㎡。转经筒内部藏有经书约11万册,没有任何内部马达,只能靠人力推动,需要多人协作才能把神圣的转经筒转起来。 不远处还有一座寺庙,不知是否是散日玛寺。 阿万仓镇明朗整洁, 我们没有逗留,继续前往玛曲县城, 抵达玛曲县城是中午11点半,午饭后前往附近的黄河第一湾, 黄河从玛曲县城边上流过,南连阿万仓乡,北接玛曲县城 黄河大桥于1979年建成,是两地交通更为便捷。玛曲黄河大桥也已成为旅游景点。 玛曲是藏语“黄河”的意思,海拔3400米,这里有着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滚滚流水在大地上画出“黄河第一弯”优美的弧线。 用无人机拍摄第一湾的效果会更好。 离开黄河第一湾后继续前往郎木寺。 郎木寺已在眼前了,<br> (百度)郎木寺位于甘、青、川交界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海拔3480米,占地面积55公顷。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两座藏传佛教寺院规模宏大,僧人合计有1000多人,占到郎木寺镇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br> 刚才还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此刻已是晴空万里。 进入郎木寺,再一次感受藏族文化的充分的体现, 藏族人民在漫长的自然斗争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他们的宗教信仰到日常生活,无不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藏族的语言文字、宗教经典、历史文献、逻辑哲学、天文历算等,都是这个民族智慧结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藏族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 <p class="ql-block">观景平台上拍一个视频。</p> 我游玩2个多小时,前前后后转了一个遍,就是天葬台没有去。 游玩结束后前往若尔盖方向, 今天是星期五,见住校的学生放假回家, 路边有一座蛮大的酒店,设施齐全,估计主要是接团,我们决定就住这里了。安排好住宿后,我就出门采风了😄 风光摄影是展现这种美好景象的最佳方式之一,通过镜头,我们可以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美丽瞬间, 藏民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他们身着传统的藏族服饰,头戴鲜艳的帽子,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这些景象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和谐。 今天还走进藏民家帮助修好冰柜插座(入住红星镇后去附近的嘎戈村采风,路上受请托帮助修冰柜插座,还真修好了,拍照留个喜悦) 放学后的孩子们在有限的娱乐活动中, 篮球算是最爱了。 看着欢快远去的孩子们, 和宁静的村庄远方的山峦,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和不同文化的热爱与敬畏。 这片土地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时也能探索和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