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一进腊月,我们的城市开始被装扮起来。各主要街道张灯结彩,到了夜间,灯火透明,整个城市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不夜城。商场里,各种年货堆积如山……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一一春节。</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般景象,我虽然心里也为之高兴,但也许是年事已高的原因,这一切都激发不出我的兴趣和兴奋之情,要说是年味儿和人们对春节的向往,还是不如多年前,那时,虽然人民的生活还很清贫,但人们对春节从精神上和行动上的投入大一一年味儿十足。所以,那时的春节总在我的心头萦绕,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临近春节时,大自然就给城市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天寒地冻,白雪皑皑,银色覆盖着大地,人们的每一步脚印,都记录着冬日的浪漫与诗意。街上的人们,浑身上下全副武装:大头鞋,棉裤,棉衣或棉大衣,围脖或脖套,还有耳包,最上面是棉帽子,手上还离不开各种棉手套,说话或喘气儿便象吐烟圈似的喷出哈气。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没有感到天气有多冷,因为对春节的期盼和为春节做的准备,让我们的心中似燃烧着一团火……</p> <p class="ql-block"> 当时,年龄与我相仿的孩子们,都热切的盼望着春节一一过年,孩子们的期望是多方面的:</p> <p class="ql-block"> 一是盼着:满足腹中嗷嗷待哺的馋姓大虫,过年时好吃的东西很多,让我们期盼一一又粘、又甜、又脆的灶糖;各种味道的糖块;在蒸汽采暖的房间里,化开后吃在嘴里透心凉爽的冻秋子梨;与酸菜炖在一起的五花肉……</p><p class="ql-block"> 二是盼着:过年能有新衣服穿,女孩子爱新衣服,男孩子也是如此,记得有一年,过年前家里给我买了一件藏蓝色的棉猴,乐得我穿上后,就想着去院儿里展示一番……</p><p class="ql-block"> 一一灶糖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冻秋子梨</p> <p class="ql-block"> 三是盼着:过年能放鞭炮,那时孩子们放的鞭炮主要是小鞭儿一一个头小、给孩子们带来的危险也小、而且,那时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都把成掛的小鞭拆开来,单个的去燃放,一开始,手拿燃烧着的香,颤抖的去接近小鞭儿的药捻,看着药捻的燃烧逐渐接近炮竹,心中便有絲絲的成就感;稍大些时,点燃手中的鞭炮便甩出,听着爆竹噼噼啪啪的在空中炸响,真让我们兴奋无比。</p><p class="ql-block"> 还有呲花,那是供小孩子们玩的最小型的焰火,现在也有,在黑暗中点燃呲花,手摇着或做出其它一些动作,看着呲花被点燃时放出多彩的焰火和雪地上映出我们手舞足蹈的身影,别提多开心了。</p><p class="ql-block"> 一一小鞭儿</p> <p class="ql-block"> 燃放呲花</p> <p class="ql-block"> 四是盼着:过年看电影,那时,人们的娱乐活动不很丰富,一般来说,就是听广播和看电影而已,少数的人看戏(评、京、话剧),因为春节放假的时间最长,所以电影看的也比较集中,还没到过年的时候,心里就在想:家长单位能分几场电影票呢?因为年节假日时,电影院就没有散票出售了。看着电影院的电影预报,包括新电影上映前的海报,心里期盼着家长单位最好能分某场电影的票,因为我的家长对外业务联系不多,所以手中的电影票就不多,可能是看到我太期望看电影了,记得有一年,父亲给我写了张条子,让我去找人民电影院的经理,走后门买了一些电影票。当手中有了电影票,就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怎么还不到时间呢?简直是度时如年,当到了从家里出发的时间,从穿外衣时就开始兴奋起来,大家互相照应着:穿没穿好衣服?落没落下什么东西?</p><p class="ql-block"> 虽然大家的心里都着急,但一般情况下,也就是有邻居苏大奶参加的情况下,路也不能走快,因为她老人家是裹脚,还有路滑怕摔跤等原因,每次她都走在后面,但这时,走在最后面的一定是我,因为我怕老人家摔倒,走在她后面,随时准备出手相助,这让老人家很受感动,记得多年后,大约是在九几年吧,她从沈阳老姑娘家回到长春二姑娘家时,还让人找我、想见见我。这是说到春节看电影想起的事,其实平时看电影时,我也是这样做,也许是遗传基因的关系吧,我的外孙子也有这个特点,出行时爱关注别人……</p><p class="ql-block"> 一一<<大闹天宫>>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 <<五十一号兵站>>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 除了孩子们期盼的一些事,当年在春节前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一一买年画,已经记不清年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城市中消失的了,而在当年,那几乎是每户人家在过年时都要够置办的必需品。记得:那时也没有什么露天的摊床,那正是新华书店最忙碌的时候,只见得:重庆路上的新华书店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除了在柜台内摆放,在天棚下,还拉起了纵横交错的绳子,上面吊挂着各种年画:喜气洋洋的胖宝宝,手捧着鲤鱼,象征着连年有余;男孩儿们喜欢的一一雄姿飒爽的三国戏曲年画中的武将;女孩儿们喜欢的一一由王文娟扮演的越剧<<追鱼>>中的鲤鱼精……数不尽的年画,让人们目不暇接。买回后,人们把年画贴在自家的墙壁上,不但成为了一种室内装饰,还增添了家里的节日气氛。更难忘的是:有一年三十晚上,新华书店的职工送货上门,現在想起来,仍感动不已,只想为那些現今不知身在何处的叔叔阿姨们点赞、祈祷!</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小孩们称她为“大媳妇人儿”。</p> <p class="ql-block"> 王文娟扮演的越剧<<追鱼>>中的鲤鱼精。</p> <p class="ql-block"> 戏剧中的三国武将一一关羽、张飞和赵云。</p> <p class="ql-block"> 到了年三十,人们都开始了家中的忙碌:大人们在厨房内准备着年夜饭,炒菜的油烟和做饭的水蒸气充斥着没有排烟设备的厨房;小孩子们家里家外的呼叫着、欢跑着……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香气弥漫,团圆的温暖情感充满了整个房间……</p><p class="ql-block"> 饭后,大人们忙着剁馅儿、和面、包饺子。小孩子们有的要和大人们学着包饺子,更多的是忙着听广播,放鞭炮。午夜时,室外鞭炮齐鸣,辞旧迎新,过年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p><p class="ql-block"> 过年,说是放假,其实,人们是在很紧张的情况下度过的,大年初一,一般的来说是有拜年、发红包等事情要做,所以,经年三十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初一也不能睡懒觉。</p><p class="ql-block"> 初一, 还有一个盼头,就是这天若下雪,对整个一年必是好的兆头,记得有一年的初一:一大早,雪花便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而后,雪花又慢慢的飘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正是应了老话:瑞雪兆丰年啊,新的一年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来,那时,对春节的关注、对春节的期盼、对春节的投入、对春节的享受,是全民性的。所以,春节是那么的纯朴而不失隆重,是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也许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春节的吃喝也一如平常;也许是能让人们关注的媒体多了,如电视、手机、春晚等;也许是外界的干扰多了,如什么“圣诞”一类的所谓节日;也许是供年青人玩乐的休闲娱乐方式多了;也许是我已是年入七旬,只关注给孙辈儿们发红包了,;也许是与时俱进什么的,人们对春节的关注度不如从前了,我以为:不管怎样,春节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且看此时,仍有多少身在外乡之人,借助各种交通工具,不辞劳苦,还要回家过年。虽然我经历春节已有几十次,尽管欢度节日已有许多形式上的变化,但春节的主要内容是不变的,它之所以重要:是在于阖家团圆、继承中华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以,我们更要过好自已的节日一一春节。</p><p class="ql-block"> 在此,给各位朋友拜个早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