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教子诒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

星光灿烂

<p class="ql-block">  且看石刻楹联“诗书教子诒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土楼里设学堂——私塾,在福建土楼中当怀远楼独有。</p> <p class="ql-block">  和其它土楼一样,怀远楼有着厚厚的土墙,高高的瞭望台,隐蔽的防火水道和那流畅的圆……</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座由华侨捐建的世遗点——怀远楼,让我挥之不去的印象,却是她厚厚的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  “诗礼庭”是怀远楼里的一座圆形建筑,当地叫它“厝”。它本身和许多土楼没有太多差别,“楼包厝,厝包楼”是土楼常见的建设布局,只是冠以“诗礼庭”而令人眼神一亮。“诗礼庭”者,读书习礼之处也,且看石刻楹联“诗书教子诒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土楼里设学堂——私塾,在福建土楼中当怀远楼独有。</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的是雕梁画栋、木刻花窗等饰物,然而让人闻出“书味”来,应是那些镏金楹联了。有读书劝善的“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天下良谋读与耕,世间善事忠和孝”;有闲情逸致的“月过花移影,风来竹弄声”,“琴书千古意,花木四晓春”,等等。</p> <p class="ql-block">  “斯是室”是悬挂于“诗礼庭”正厅上的牌匾。“斯是室”闽南人读起来特别嗷口,却显读书味,意应是“这是读书的地方”吧。端庄又不失苍劲的三个大字是清末里人钟金所书。钟金姓简,是清末秀才,写得一手好字。一次简钟金参加漳州府试,待开榜后发现阅卷老师在试卷上题有“文章一般,字盖漳”评语,于是名声便传开了。据说怀远楼里的所有字题,均出自他的手尖笔下。</p> <p class="ql-block">  正厅边上的二个厢房小而精美。门上分别刻有“三苟”、“二南”字样。“三苟”、“二南”何意?现尚莫衷一是。当地楼民称其为“文房”和“武房”,“三苟”为武,“二南”为文,平时放些文武教具等。我则倾向“三苟”、“二南”出自《荀子》和《诗经》的观点。《荀子》第三之《不苟篇》,第一句便是“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意为君子行为以难能为贵,学说以明察为贵,名声以流传为贵。</p><p class="ql-block"> 《诗经》有“风”、“雅”、“颂”之分。“风”中其它十三篇均为带“风”字,唯独开篇不带“风”,为“周南”和“召南”。现广为诵颂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录于《周南》的首篇《关睢》。“三苟”、“二南”真否出于此,有待进一步考究,但从古早私塾以“四书”“五经”的经典儒家学说为核心教学内容的思路看去,有其合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诗礼庭”大大小小的门上,刻有“鉏经、种德”“培兰、植桂”“式穀、诒谋”等字样。“鉏经、种德”意为耕锄(苦读)经书,播种(修炼)德行。“培兰、植桂”则表示我“斯是室”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至于“式穀、诒谋”的“式穀”二字,在《诗经·小雅·小宛》有载。诗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句,意为“小青虫有幼子啊,小野蜂取走它。教育好后代啊,承传好祖德”。“式穀”,祖德也。“诒谋”的“诒”,古同“贻”,遗留之意,那么“诒谋”可理解为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智慧和谋略吧?</p> <p class="ql-block">  走出楼门,抬头看看“怀远楼”三字,默读“怀以德敦以仁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毓人文”对联,不由涌起一股沉甸甸的思绪,遥想百年前飘洋过海谋生不忘祖籍的简氏前辈,他们深知不读书怎能胸怀大志,又怎能久远而不衰的道理,何况今朝我辈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