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中 的 楷 模 一一追思第六届“全国健康老人”获得者周义生舅舅

乐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我一直以来十分敬重的舅父大人,第六届“全国健康老人”获得者周义生老人110周岁生日。虽然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巳14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处世为人,他的品格修养一直铭刻在在我的脑海中。毫不夸张地说,他一直是我心中不灭的灯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舅父老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后进入湘阴县城三井头的驰名商行“中华协”当学徒。因聪慧勤劳好学善为而深得掌柜喜欢。后由于战乱 ,便辗转老家乌龙嘴做点小商小贩生意度日。直到解放后的合作化时期,因为本地文化人太少,便被录用做了陶器社的会计。他的财务生涯直至文化革命中期被被极左路线冲击才被迫离岗中止。 </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一个老人?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题目。当然,国家公布的社会主义价格观中关于公民层面的表述已经高度概括: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内涵丰富的字词。但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行动实践,却又千差万别。回想舅父的人生轨迹,是否具有以下两个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乐对逆境,热爱生活。文革时期中段,他当作所谓的廿一种人抓起来强制劳动改造,担土担粪,清扫卫生,送柴送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次,我在一处地方碰巧遇到了他老人家,要是在这以前,我们舅侄一定会有很多话说,这一次我却清楚地记得,就在我们彼此撞见的瞬间,他便立马扭头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后天我想了很久,便马上醒悟,他是生怕连累了我这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外甥的前途。当然,这种日子终将结束,但是他长期以来从不记恨整过他的人,也不提及那些被羞辱的过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居老恭谦,尊老爱幼。有一次舅父母住在女婿建辉夫妇家的四楼,我晚上去探望俩位老人,本来大家都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后来,外孙笑笑回来,随即用遥控器又调了一个台,在看他喜欢的内容。随后舅父便离开沙发去看报了。为这个举动,我曾问过他,为什么您在看喜欢的京剧不继续呢?他回答我:要得好,老让小!还有一件事更值得说说。那就是对待“育舅”七十岁生日的事。育舅是我舅妈父母带的养子。比舅舅舅妈小许多,很长时间与舅舅舅妈居住。俩老送他参了军,复员后又帮他看对象结了婚。后来安排在铁路上工作。可以说姐姐姐夫倾注了非常多的爱给了他。可能是工作繁忙,也许是家事拖累,或许还有他想报答姐姐姐夫却又很为难的原因,后来就很少联系。更谈不上主动看望,更谈不上感恩了。这样的表现令我舅妈生气。我舅妈生性贤惠,地方上评价是三岁细伢子都不得罪的。舅妈生气并批评其不顾亲情,这些舅舅是知道的。但是当翻阅日历育舅即将七十寿辰时,他却提出要去汨罗祝寿。舅妈表态不大赞同,舅舅却用六个字作了回答:“要得好,大敬小”!这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所以至今记忆犹新!后来我常用他老人家的这六字来活学活用来化解以大敬小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舅父是2004年底由县里推荐参加第六届“全国健康老人”评选的。这个评选由国家老年人体育协会,全国老龄协会和全国妇联三家组织举办的。据查现每四年举行一次。2004年全国共评选了569名。我舅父实至名归的当选,我想应该是填补了湘阴县参加评选的空白。这一年,他刚好90岁。我还记得他给我分享这份喜悦的情景。当时,我还只是个55岁的中年。还不知晓这份荣誉的份量。现在回想这奖杯是多少个万里挑一,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全国健康老人”的评选条件是够高够多了。除去年龄还有数项要求,身体本身固然是基本的。它对心理素养,品行德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家庭建设等。我肤浅地回顾他老人家的所思所想与言谈举止得出四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爱好广泛。他向来喜欢京剧,很小的时去他们家就听过他用老式留声机放梅兰芳等京剧名家的唱段的印象。他爱好美食,包括湘菜、海鲜等。还记他老人家谈起过做湘菜鱼丸还得河鲜杆子鱼剃下的肉才好吃。每当到他家做客,他便一边夹菜给我一边讲解烹饪的技法。我虽在听却也云里雾里只欣品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坚持锻炼。八十岁以后,舅舅舅妈就基本在女儿博文家居住。每天上午他老人家都要从江东中路步行至县城老街的三井头。来回一趟大概三四华里。为什么去那,是因为打小学徒的店铺就在此处。这里有他老人家够多的美好回忆……他走步快捷,精神矍铄。挺胸拔背,一点都不觉得是个九十岁的神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善于交流。他老从不夸夸其谈。一旦遇到了有兴趣的人和事,他便可以和你深度交流。勤于表达池是他的一个特点。大概是他92岁之时,他和大家一起去汨罗庆贺克娅表姐80岁寿庆,他在宴席上的短暂发言可以说惊动四座。大家惊喜地发现,原来92岁老人可以与帅哥美女如此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不断修养。他老常跟我说过一便句话,我特别铭记。那就是:学到老,活到老,修养到老。他讲的修养应该包括很广很深。我肤浅的理解就是勤于学习,接受新的信息,接受新的事物。他有一个习惯,每次从三井头返回便要顺道报利亭买点《文萃》《文摘》之类的报纸书籍回家阅读,有值得分享的还不忘简述介绍。但凡与人交流,一直是宣传正面的信息,我想他之所以健康长寿,也与满身心的正能量大有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老人家的一生,交织着顺畅与逆境,充满了喜悦与挫折。他与我舅妈周满娭毑一生相依相伴,相敬如宾,男做女帮,恩爱有嘉,是左邻右舍人见人夸的模范夫妻!他的三个子女既遗传了父母的优秀基因,更延续老俩口许多优良品格。三兄妹虽分别在不同的居住地生活。都能得朋友同事及邻居们的好评。大儿子现已81岁,其妻患老年痴呆十几年都靠丈夫日夜照料,细心呵护,近年还要亲自喂吃,端屎端尿。我与表哥交谈,他从无怨言。有人说“周嗲如果推荐参加孝老爱亲模范评选,保准能通过!”我想,这就是前有榜样,后有传承。什么样的父母言传身教出什么样的子女。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不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延续弘扬的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祝愿远在天国的舅舅舅妈新春快乐!灵魂安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舅舅舅妈,我们永远怀念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