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呼啸宝柱峰~嵩山少室山户外活动游记(宝柱峰之九)

孔明

<p class="ql-block">  《咏宝柱峰》宋 刘本元</p><p class="ql-block"> 芳名宝柱镇中原,六六峰中第一先;</p><p class="ql-block"> 莫道止为登邑重,万方赖尔作擎天。</p><p class="ql-block"> 嵩山宝柱峰,海拔1398米,在少室山主峰连天峰西南,隔凌霄大峡谷与之相望,是少室36峰中南11峰之一。少室山又名九朵莲花山(九顶莲花山),以连天峰为中心,周边九座山峰错落有致,仿佛一朵盛开的莲花,故而古有“少室若莲”之说。《嵩书》:“石呈五色,屹然如柱。”《嵩岳志》:“形如一柱,上耸于天。”故而得名宝柱峰(而驴友们口口相传的宝珠峰实为误读)。</p><p class="ql-block"> 周六一早,一行九人来到山脚下,目标宝柱峰。往次都是走林间小道进的峡谷,这次选择走将军殿方向左转上山。</p> <p class="ql-block">  将军殿(又名将军庙)是少室山有名景点之一,位于一处峡谷之中,是多条户外路线的标志性建筑,传说是纪念一位姓胡的将军,他曾经护卫过一方百姓平安,老百姓便为其建庙供奉,至于将军真实姓名,因多次战乱已不可考。</p><p class="ql-block"> 途中小憩。</p> <p class="ql-block">  小憩过后,来到一处小崖壁,开始攀爬而上。</p> <p class="ql-block">  宝柱峰常规的路线,是走去将军殿的路上,走一条峡谷进入,这次走了将军殿前段切入,正好是常规路线绕过了“蹬鼻子上脸石”,所谓的“蹬鼻子上脸石”,是山脊路线上一块像朝天鱼头的大石头,拍照时候正好坐在鱼头上,脚踩在大鱼的鼻子上,叫做“蹬鼻子上脸”,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沿着峡谷一路向上,来到“天门”,合影留念。天门是宝柱峰路线上一处经典景点,山石形似一座大门,故名天门。每年还有驴友在春节前来为它贴春联,这是独属于户外人的喜庆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  有人问,爬上去干什么?找找阿里巴巴的钥匙,说不定四十大盗的财宝就藏在其中呢。</p> <p class="ql-block">  峡谷走到尽头右转,开始了新一道峡谷的行进,旁边有人写了“虎口”两个字,其实也是一条夏天流水的水道,石面上还残存着流水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道路旁边的一块近乎直立的大石头,又成了我们练手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  夏天的峡谷,遍地绿色,青翠欲滴,有些大叶绿油油的植物,遮盖了大片的峡谷,而今到了冬季,一切又归于沉寂,遍地枯叶,黄土裸露,一片荒凉萧瑟景像。我们来到第一处难点,前锋上去挂了安全绳,队友们陆续攀爬而上。</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垭口,过了垭口,终于看到太阳了,到这里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爬山了,之前都是在峡谷中默默穿行,这里也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朋友指着对面的几个山头,聊起来哪个是紫霄峰,哪个是连天峰,山顶的铁塔隐约可见,对面白道谷中,前后两三处人马正在慢慢的攀登,颇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来到搓板崖,这里也是本条路线最有名的景点,过去也是名列嵩山前十的经典线路,而其代表作就是这面崖壁,我们也不能免俗,顺便致敬一下经典。</p> <p class="ql-block">  爬上搓板崖,部分队友合影留念。刚进户外圈不久,一次大雾中经典的照片,师父说就是在这附近,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当时的情景了。</p> <p class="ql-block">  逆光拍照,“当你可以托起太阳的时候”。队友不喜欢拍照,只是到该换微信头像时候才拍一个,于是说,“拍吧拍吧,又该换头像了”。</p> <p class="ql-block">  嵩山“摆腿崖”。</p> <p class="ql-block">  宝柱峰顶打卡留念。</p><p class="ql-block"> 在嵩山户外爬山十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太室如龙眠,少室如凤舞”,这句话出自傅梅的《嵩书》十三篇,该书是历史上第一部分类详细、体例完备的嵩山专志。傅梅诗《少室三十六峰诗》 其三十三 《宝柱峰》描写如下:</p><p class="ql-block"> 石光成五色,壁立入青冥。</p><p class="ql-block"> 磨崖留姓字,犹胜勒燕铭。</p> <p class="ql-block">  午餐过后,又起风了,匆匆下山。</p> <p class="ql-block">  风声凛冽。</p> <p class="ql-block">  宝柱峰位于少室山南侧,西侧便是幽深的峡谷,“三山两峡夹一线”中的“一线”就是处于半山腰的三皇寨,西北方向缺少大山的阻挡,狂风直接吹了过来,磨裆崖旁边的文冠果树也不欣赏了,小道旁边的杜鹃花丛也不留恋了,观景台上也不拍照了,一门心思,匆匆下山。</p> <p class="ql-block">  斜长石缝,便是这次下山的第一个难点。</p> <p class="ql-block">  做好保护措施,队友们都安全下来了,作安全绳的扁带,却被卡在了石头缝里,东风又爬上去,几经拉扯,无奈30米的绳子变成了20米➕10米,完美解决。户外活动,安全才是最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  来到喇叭口,俯瞰三皇禅院,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喇叭口下山前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  斜脊上有人留了一根竖向的绳子,为后来者提供很好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  下到山底,先后见到了大天井的下口,以及新发现的盘古洞的新洞窟。</p><p class="ql-block"> 高海山先生的《上古神话传说之——盘古开天》(节选)有言如下:</p><p class="ql-block"> 混沌初开天地间,盘古挥斧破苍烟。</p><p class="ql-block"> 头颅化作高山起,双目凝视日月悬。</p><p class="ql-block"> 发须飞散化星宇,肤毛遍生长草棉。</p><p class="ql-block"> 血汗滴落汇江海,雨露气声化风烟。</p> <p class="ql-block">  下到瑞应峰下,来到三皇大殿前,正好有一家三口在大殿前游览,却不知是什么大殿,于是做了一把临时导游:这里是三皇殿,上面三个大字是“天地人”,这里面供奉的是天皇、地皇和人皇。纵览全国,只有这里是游离于传统佛道宗教之外,曾有一副对联“跳出红尘三界外,入住白云一洞中”,这里是以人祖为宗,虔诚祭祀。非佛非道、亦佛亦道,后世才发展出来道教、佛教相关文化。</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八步平,仅有八步平坦之地。</p> <p class="ql-block">  走完“登天梯”、“好汉坡”,出了景区,路边借助反光镜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穿树林,走峡谷,上山脊,一路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爬上宝柱峰顶,借助绳索安全下到景区,顺台阶下山,全程大约12公里左右。总的来说,选了个新口,走了条老路,吹了早晨的寒风,晒了山顶的太阳,听了下山的风“歌”,走了数不清的台阶,一群人自在逍遥,是一次愉快的出行。</p><p class="ql-block"> (照片视频来源于本次活动成员,由孔明编辑而成。如有肖像权方面的要求,请尽快联系本人更换或者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