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如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保温管科技

<p class="ql-block">德昌必游的三大景点推荐!</p><p class="ql-block">德昌,这座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如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果你计划前往西昌,不妨在德昌多停留几日,探索这里的魅力!</p><p class="ql-block">钟鼓楼,又称魁星阁,是德昌的标志性建筑。它建于1848年,古朴典雅,匾额众多,彰显了德昌自古位于川滇要塞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圣心堂,这座由法国传教士于1907年主建的天主教堂,设计精巧,融合了中式元素与哥特风,是中西合璧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凤凰阁、仓圣宫、字库塔,这三处景点都坐落在凤凰嘴山上。凤凰阁是德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1层的仿古建筑阁楼雄伟壮观。字库塔和仓圣宫也分别建于清代,历史悠久,浮雕精美。</p><p class="ql-block">除了人文景点,德昌的自然景色也值得一游。海花沟溪水潺潺、绿意盎然,被誉称为“德昌人的南法”。在这里,你可以尽享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p><p class="ql-block">当然,来到德昌怎能错过当地的美食呢?金娃烧烤、乔宝烧烤、小徐当归羊肉馆等都是不可错过的美食店家。</p><p class="ql-block">交通方面,从西昌到德昌仅需1小时车程;乘坐高铁也仅需20分钟即可到达。快来德昌开启你的历史与自然之旅吧!</p> <p class="ql-block">德昌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p><p class="ql-block">德昌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安宁河谷地带,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南与会理市、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介于东经101°54'—102°29',北纬27°05'—27°36'之间,总面积2284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8个镇、2个乡。截至2021年末,德昌县常住人口21.7万人。</p><p class="ql-block">德昌建制已经有两千余年历史,是“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南丝绸之路必经地。蕴含凤凰文化、“九宫十八庙”佛道教文化、傈僳族文化、红军红色文化及历史民俗文化,全国重点文物战国至西汉大石墓群被誉为“中国金字塔”,有省级保护文物钟鼓楼、字库塔、凉山唯一的傈僳族文化及23处国家、省、州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德昌桑椹”“建昌板鸭”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中国果桑之乡”。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全国绿化模范县、最具投资价值目的地城市、自然(养生)旅游目的地、四川省十大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四川省园林县城,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p><p class="ql-block">2021年,德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6.00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6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8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5421亿元。人均GDP达到39635元。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8.7:27.7:43.6。</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南与会理、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介于东经101°54'—102°29',北纬27°05'—27°36'之间,总面积228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德昌县地形复杂多样,以中山地貌为主,地处安宁河谷地带,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境内螺髻山海拔高度为4354.2米。</p><p class="ql-block">气候特征</p><p class="ql-block">德昌县西临雅砻江、东连螺髻山,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总时数2356小时,年均气温17.7℃,年均相对湿度64.7%,年均PM2.5指数25,负氧离子含量平均12000个/立方厘米,年均降水1074.4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优质天气330天以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傈僳文化</p><p class="ql-block">德昌县傈僳族是四川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两个自治乡,总人口6000多人。傈僳族能歌善舞,傈僳族女人善编织火草麻布、手工羊毛腰带,手工缝制、刺绣的女性衣裙尤具特色。傈僳族喜爱歌舞,无论婚、丧、庆典均要唱歌(对歌)跳舞。</p><p class="ql-block">德昌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并独具风格,傈僳族原生态歌舞、服饰、婚俗、阔时节、口弦、葫芦笙、火草织布技艺、民间文学等等,都是本县最具民族特色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昌县已成功申报了1个国家级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建昌板鸭制作技艺</p><p class="ql-block">建昌板鸭制作技艺是德昌县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p><p class="ql-block">德昌先民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养鸭,至唐咸通六年(865年)蒙诏立建昌府,德昌属建昌府地后,其名曰“建昌鸭”。其后,农户饲养“建昌鸭”相沿成习,在安宁河两岸繁育,主要盛产地是现德昌县的麻栗、阿月、德州、王所等乡镇。“建昌板鸭”是用建昌鸭制作而成的,后经沈万三收集、整理成一整套的制作流程。明清时期建昌板鸭曾被列为贡品,其美名也流传于民间,其制作工艺由沈家代代相传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在德昌县境内板鸭属宴席上品,建昌的板鸭最具特色。建昌板鸭是用放牧饲养3—4月龄的建昌鸭进行填肥1—2周,宰杀后的胴体用盐腌制,再加以天然辅料(青椒、磨菇、沙姜、花椒、胡椒等),腌制1—2天后,自然风干,再进行叠胚、整形即为成品。食用时浸泡、洗净、煮熟、斩块即食,也可蒸食。</p><p class="ql-block">野蜂养殖习俗</p><p class="ql-block">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是德昌县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p><p class="ql-block">傈僳族是狩猎民族,捕猎野蜂是他们狩猎的一项技能,这种技能不知传了多少代,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德昌的傈僳族一直延续着捕养野蜂的习俗,80%的傈僳人家都养有各种野蜂。</p><p class="ql-block">寻找野蜂,德昌傈僳人有一套奇特的方法。他们通常是捉上一、两只蚱蜢等昆虫,固定在一根细棍上当诱饵。然后用一根长头发,一端打上活结,另一端拴上白色的火草皮或鸡毛等显眼的分量很轻的东西,用作跟踪的参照物。他们拿着有昆虫的细棍在林间舞动,引来野蜂飞到棍上啃虫肉。捕蜂人瞅准时机,将事先准备好的拴有醒目标志物的头发丝,牢牢套在蜂腰上。蜂将肉啃成一个接近花生米大的肉团后,将其抱起往“家”飞,捕蜂人随即跟着飞跑。由于捕获了猎物,蜂的灵活度和飞行速度都慢了很多,捕蜂人就跟着白色的参照物追,看落在什么地方,就能找到野蜂窝的准确位置。用当地人的话说,这就是给野蜂拴个尾巴,跟着走,就能找到蜂窝。在野外用这招找野蜂,非常有效。</p><p class="ql-block">在条件极为困难的年代,傈僳族男人们曾靠捕养野蜂的技能添补家用,为家人填肚充饥,维系生命。野蜂养殖习俗是傈僳族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高腔</p><p class="ql-block">傈僳族高腔是德昌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p><p class="ql-block">傈僳族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民族。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傈僳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传统。德昌傈僳族高腔民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其曲调高亢悠长、唱腔优美、节拍极为自由,韵味浓厚,颇具感染力。广泛流传于四川南部傈僳族所在地区,尤其以德昌金沙乡和南山乡一带的花傈僳族中最为流行。傈僳族中的花傈僳是一支感情丰富的分支,妇女能歌善舞,有着悠久歌唱传统,德昌傈僳族高腔是傈僳族妇女最喜爱的歌唱形式。其少女以上年纪的妇女均喜唱歌,无拘无束,开口即歌,出口成诗,一唱百和,大凡生产劳作、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各种仪式均离不了唱歌。以歌唱作为自娱自乐、自我教育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善于用诗歌和音乐表情达意。因此,傈僳族民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间歌谣。高腔即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p><p class="ql-block">傈僳族高腔民歌享有傈僳族“川剧”的美誉,有字清、腔纯、音高、大小腔互衬、刚柔相映等明显特征。它一般由一人演唱,与傈僳族葫芦笙以复调的形式出现在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现场,歌、葫芦笙、舞蹈为交织体的声音加上视觉上的肢体动作形成了傈僳族独特的艺术形式。</p> <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螺髻山</p><p class="ql-block">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中部,地跨普格、德昌、西昌两县一市,总面积2240平方千米,其中风景名胜区1086平方千米。主峰位于德昌县境内,海拔4359米。景区具有古冰川公园、佛教文化渊源、生态旅游景观,被中外旅游专家赞誉为“中国最后的圣地”。螺髻山于2002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老鹰沟</p><p class="ql-block">位于县东北部麻栗乡。老鹰沟地貌多样,以原始森林、山地、陡崖、峡谷景观为主。</p><p class="ql-block">凤凰嘴</p><p class="ql-block">位于县城北端,安宁河边,远近闻名,为邛都(原西昌)知名景点“六名胜”之三的“凤浴寒潭”,凤凰嘴上有昌圣宫、字库塔。</p><p class="ql-block">魁星阁</p><p class="ql-block">俗称钟鼓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上翔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38年),同治初年太平军经过时毁于战火。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三十一年(1905年)又遭火焚。宣统二年(1910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再次重修。该建筑为条石、青砖城楼式基座,占地142.8平方米,座高7.9米,四周起卷拱,通其往来。座上起建阁楼3层,二、三层逐级上收,为六角攒尖式青筒瓦屋面木结构建筑。早年阁内曾装塑有魁星神像,供文人学子祭拜。</p><p class="ql-block">字库塔</p><p class="ql-block">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六座字库塔,分别是:麻栗字库塔(1852年)、仓圣宫字库塔(1836年)、小高字库塔(1862年)、六所字库塔(1829年)、鱼洞寺字库塔(1885年)、茨达字库塔(1870年)。这些塔形字库均为砖石砌成的仿楼阁六角攒尖式建筑,多为三重檐。唯茨达字库塔为五重檐,建造尤为壮观精美。</p><p class="ql-block">大石墓</p><p class="ql-block">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王所乡政府所在地西南方约400米处,据考证为西汉至战国时期的邛都夷墓葬。因该墓葬是用大石围成墓室,上方用巨石排列盖顶,故名大石墓。该墓葬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傈僳水寨</p><p class="ql-block">位于乐跃镇沙坝村。景点自然风光秀美、傈僳风情浓郁,有冲浪、药浴温泉等旅游项目,旅游配套设施完善。</p> <p class="ql-block">地方特产</p><p class="ql-block">德昌桑椹</p><p class="ql-block">桑椹历来具有食用及药用价值,很早就被作为水果和中药材广泛应用,据《本草纲目》记载:“食之,润肌肤、乌须发、固精气”。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视桑椹为防病保健之佳品,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最佳保健果品”。而德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充足的阳光生产的桑椹品质更胜一筹。其内在品质表现为:营养丰富、绿色天然、防病保健等。</p><p class="ql-block">德昌早蒜薹</p><p class="ql-block">地方名优农业特产品之一,以粗壮、脆嫩、色鲜、条长、香味浓、上市早等特点闻名省内外。2002年四川省公布首批13个“特产之乡”,德昌县为“早蒜薹之乡”。2004年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德昌早蒜薹不用大棚、温室培育,完全采用纯天然、自然、传统的方式种植。蒜薹粗壮、脆嫩、色鲜、香味浓纯。每年元旦节前后即有小批量陆续上市,每年有上千万斤早蒜薹销往全国各地。</p><p class="ql-block">建昌板鸭</p><p class="ql-block">建昌板鸭,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p><p class="ql-block">建昌板鸭是用生态放养填肥后的建昌鸭为原料,经传统工艺腌制风干而成。其外形饱满、体干皮亮、丰厚、紧密呈玫瑰红色、肉质细嫩、香味浓郁、不肥不腻。建昌板鸭拥有几百年的加工历史。据元、明历史记载,西昌原名建昌,以出产板鸭著称,故名建昌板鸭。</p><p class="ql-block">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昌板鸭”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p> <p class="ql-block">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14日,德昌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p><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p><p class="ql-block">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61。</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