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三国古栈道

秋风

<p class="ql-block">宕昌三国古栈道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军事遗迹,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父子奉司马昭之令率兵伐蜀,为避开秦岭天险,选择从陇南出奇兵进入蜀地,在宕昌境内的深山峡谷中修栈道、架桥渡江,打通了进入巴蜀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主要遗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化马村古栈道遗址:位于宕昌县两河口镇王院村境内,沿岷江南北两岸分布,北至双桥村、南至化马村,全境长约15,000米。现存栈道仅留方形的栈道孔,高低错落有序,相距约0.6-2.5米,栈道口高24厘米、宽26厘米、内深40厘米。</p><p class="ql-block">- 邓邓桥古栈道遗址:位于宕昌县城南32公里处官亭乡花石峡口岷江之上,是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著名古迹。桥两岸约十五公里长的峡谷崖壁上,仍断断续续遗存数十个古栈道柱洞。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栈道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建筑形式:多为桥阁式栈道,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插入木梁,再在木梁上铺设木板,形成悬空的道路。如邓邓桥栈道,是在两岸岩石上砌筑石堤,堤岸边横放一根大圆木,再将数根大圆木置于横木之上,一头挑出堤岸数尺,层层平叠,逐层加长伸出,最后用长木连成桥面。</p><p class="ql-block">- 地势险要:古栈道所在之处山高水急、峭壁峻绝,岷江水流湍急,两岸山峰高耸入云,地势十分险要,是阴平古道最艰险的地段,只有开凿栈道才能供军队通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军事意义:邓艾父子率领魏军通过这些古栈道,成功偷渡阴平,绕过了蜀军的主力防线,出其不意地直逼成都,为魏国灭蜀奠定了重要基础,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p><p class="ql-block">- 文化意义:宕昌三国古栈道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实物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三国时期的军事战略、交通建设、民族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