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难忘儿时的年味 满满美好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岁月无情,往事如风,一年如此之快,还来不及回望,旧岁时光就要转瞬即逝,又和这一年说再见了 。也要即将迎来新的一年,算算看,过年的倒计时就剩十来天了。 每当我想起那儿时的春节,总会涌出写不完的快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出生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那时候,每逢过年,我的父亲总会念叨: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年年难过年年过。 那时,我只有八、九岁,心中只有玩和吃的念头,根本无法领悟父亲话语中的含义,但我知道,他既盼望过年,却又忧愁过年。那时候,平时没啥好吃的,我们就天天盼着过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小时候,那是一个纯真而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爷爷奶奶还健在,父母亲还是年轻时候的模样,而我还是孩子,一切还是最初的样子;那个时候,我们很小,但很快乐,无忧无虑,家里虽穷,却在欢乐中度过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那个时候,躺在暧暖的炕上,望着天空中明亮的月亮,数着星星,听着奶奶讲着神话故事,发现那个时候的月亮是那么的亮,空气是那么的新鲜; 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放学回来,没有作业任务,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零食,一吃完饭,就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一起出去打闹玩耍,大风天的,捉迷藏、推铁环、跳绳,常常玩的是一身汗,一玩就是一整天;在村子中尽情的玩耍,处处是欢声笑语,笑声是那么的甜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的春节,孩子们大多和过个周末没什么区别,天天是作业,要不宁可多玩一会手机,也不愿出去玩耍了,孩子们的童趣也消失掉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想想过得好快啊,再过个二年也都快七十了,我们都不再年轻了。 记得我们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就嫌过得太慢,现在是真的害怕过年,开口就说:咋过的这么快呢?又老一岁了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那时候,一进腊月,年味便如同发酵的面团,一天比一天浓郁,人们也随之开启了一场热热闹闹、忙忙碌碌的迎春大作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时候,熟人之间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年货置办得咋样了? 那个时候,一进腊月,我们也就跟着父亲去赶集市。当时和现在不同,全是步行,总不觉得走路很累。 到了集市,市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卖年画的、卖鞭炮的、和摆着一大溜坚果干货的,我们精心挑选。什么花生、瓜子、糖果、冻梨、冻柿子等,这些全是当时最好的美味。而母亲则在家里一头扎进厨房,忙着掏米、挑豆子,准备推碾子,准备给我们蒸豆包、蒸年糕、发面、做豆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今时代,物质极大的丰富了,只有你想不到,却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出门就是大商场、大超市,里面的货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什么天南的、海北的、国内的、国外的,什么吃的啦、喝的啦、穿的啦、用的啦,应有尽有,只要你手里有钱,想买什么就有什么;更为简单的是,很多的年轻人在家用手机操作一番,用不了几天,所网购的物品,就会送到你家门口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记忆里的年味,是从宰杀年猪的那一刻开始弥漫。以前,家家户户都要养一头猪,这些肥猪,要用自家的粮食、野菜、谷糠、和淘米水等来喂养。经宠养一年有余,生长期长,是正宗的土猪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过年杀猪,是儿时过年隆重的时节,用老话讲,过年杀猪,才会显得热闹。 猪都是自家养的,养到整一年一百多斤,杀猪的那一天,一家当户都要请过来吃上那顿北方名菜一一杀猪菜。那时候的猪肉煮出来是满屋漂香,沁人心脾。一碗碗,一盆盆,热辣滚烫,香气喷喷,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最好吃的,是顶属那灌血肠、煎血肠,这也是我们东北一带出名的一道名菜。 杀猪时,在猪血里加入点荞麦面、大蒜、食盐、姜等,然后可灌肠煮熟,再接着煎着吃,这即是主食,又是副食,吃起来让你回味无穷,顿顿吃也不够,即使到现在,也仍是我的最爱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你们说,现在乡下还有人养猪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到腊月,母亲就显得更加忙碌了。我们兄弟五个,母亲在那火苗如豆的煤油灯下,赶紧给我们赶制新衣新鞋,纳鞋底,缝鞋帮,尖锥大针粗线,密密匝匝,在那几天里,母亲常常熬夜到深夜,我一觉醒来,母亲还在那煤油灯下缝衣做鞋。</b></p><p class="ql-block"><b> 妈妈做的豆包、年糕,金灿灿,香甜糯滑。 吃年糕的方式有很多种,具体选择完全取决于个人口味,有蘸红糖的、蘸白糖的、蘸蜂蜜的,但是,我觉得这些太过普通,我最喜欢吃的是蘸着苏子盐吃,苏子香味浓郁,口感更加香甜,让味道更加好吃。其实,我这里偷偷的告诉你,还有一种更为好吃的方式:那就是取一小勺浑油,再加点红糖,那可是有滋有味,美味香甜,油而不腻,嘎嘎的好吃,贼拉的香,都把人香迷糊了。没有猪油的年糕是不香的,只有把猪油和糖加在一起,吃起来才会好吃到让你停不下来 。</b></p><p class="ql-block"><b> 而现在的豆包年糕,全是由机器加工的,一年四季都能做,随时都有,但是,买来的豆包年糕,吃起来却是硬绑绑、冷冰冰,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那时候过年,想起我的老叔。我的老叔,是方圆十里八乡有名的大文化人,每过腊月初八,左邻右舍的邻居们,就会拿着大红纸,排着队的来家里让写对联,叔叔自已还搭上墨水、毛笔,不厌其烦的给每一位来的人写好吉祥的春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叔叔那毛笔楷书,确实笔法清秀,红纸黑字,笔走龙蛇,工笔端正。乡亲们在旁边看着刚写好的对联,上下打量,细细品味,就好像多能看懂似的,其实。他们连不少的字都不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国人心里最重要的节日,除夕之夜,是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洋溢的一个节日。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连除夕还上班不休息、不放假了,你们说,除夕不是过年,那啥叫过年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古人把燃放烟花爆竹视为新年的气象,步入新岁的象征,但如今“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最近有不少地方都禁放烟花爆竹了,据说是为了安全、环保,怕引起火灾,可是,大过年的,也没个动静,没有了啪啪啪的鞭炮声,冷冷清清一片,似乎少了烟火气,年味也就显得淡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大年三十,吃完早饭,就要帮着大人,打扫院内院外,干干净净迎新年。大人张贴对联时,我们就要给端着煮好的白面浆糊锅,递刷子、笤帚、和对联,都寄托着我们对新一年的期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在家里给我们煮肉、做饭。那个时候,能吃上一大碗蘸蒜泥的瘦肉,就是年的特权。记得那个时候,烀上一大锅的肉和骨头,我们吃的满脸是油,有滋有味,满屋子都香; 但是,现在为什么肉没肉味、菜没菜味、水果没有水果味了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小时候,日子过得穷,哪顿饭也不能浪费,却唯独年夜饭是一年里唯一的奢侈狂吃,一定要准备个丰盛点。妈妈从上午就忙着开始准备,凉菜、炒菜,荤素搭配,可劲儿的上,每年都总是能做出十来道的饭菜。饭菜的香味飘满整个屋子,全家人吃的那个香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吃着妈妈做的满满一桌子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充满着无比的幸福。 那个时候,爷爷奶奶还都健在,爷爷还高兴的喝上二两,一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其乐融融,团聚在一起,分享着美味的年夜饭,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更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和家庭团圆的温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那个时候,没有暖气,没有空调,堂屋里烧着红彤彤的火,炕头上热乎乎的。 吃完年夜饭,一家子好多口,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吃着花生瓜子,喝着浓浓的茶水,唠着嗑儿,聊着快乐的往事,守候在电视机旁,专等着赵忠祥、倪萍的出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候,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那才叫过年呢。现如今,也不像之前那么渴望了,原来喜欢的演员也都没有了。现在想想,我也已经好久没有看春晚节目了,不知道你们还有多少人在看电视节目呢? 不仅感慨,时过境迁,这年是赿过越没意思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很快,大年三十十二点的倒计时快到了。父亲就领着我去院子里点燃鞭炮,二踢脚会腾空而起,霎那间,响彻云天,金光四射,震耳欲聋;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鞭炮声也纷纷响起。妈妈在屋里煮着饺子。“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不吃上除夕夜的饺子,就不算是过年,这是我们老百姓说的话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奶奶则领着我们,倒满祭酒,跪在地上,虔诚的点燃上不少的香和黄纸,嘴里还念念有词,祈祷上天风调雨顺,祈福保佑我们四季平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目不暇接,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的人吃年夜饭,都选择去酒店里聚餐了,去了以后,人人都像履行个公务似的,低着头看着手机,酒足饭饱之后就回家,这样倒是省事了,但是,年味却赿来越淡了,亲情的纷围哪能和过去的家宴相比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时候,天很冷,雪很大,肉很香,糖也很甜,妈妈做的饭菜好香,过年的饺子不知那么的好吃!</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大年初一的早晨,在朦胧中就会被外面的一阵阵鞭炮声惊醒,你要想睡一会儿懒觉是不可能的,早早的就被爸爸妈妈哄起来,我们也慌忙爬出被窝,然后洗洗脸,吃上妈妈给煮好的饺子,然后,穿上新衣、新鞋,摆上花生、瓜子、糖果并装上盘,沏茶的开水也准备好,等迎接来家里拜年的左邻右舍们。然后,我们也跟着父母去给长辈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长辈们还给我们几元钱的压岁钱,有爷爷奶奶给的,爸爸妈妈给的,叔叔婶婶给的,还有姑姑、姑夫丶舅舅舅妈给的,虽然说为数不多,但难得的礼遇,会倍加珍贵,可是,收到的压岁钱刚到手还没捂热乎,就会被妈妈毫不掩饰的收回去,就说怕丢了要给我保管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的初一早晨,各家各户都不会关门的,要等着拜年的人来。现在想想,那时候真的很热闹,也真有年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拜年的方式也变得简单了起来。有的人甚至觉得给长辈去拜年都是一种麻烦或负担,拜年用手机,用微信,或者直接发个红包了事,懒得去跑一趟拜望,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远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发压岁钱也都成了负担,你多了我少了的,都不开心,听着不冷不热的话题,各种攀比,亲人与亲人之间的交流也渐渐缺少了真挚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赿来趆疏远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记忆中,过了初一,从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人情靠走动,亲戚靠来往。记得小时候去姑姑家、舅舅家、姨妈家,是名副其实的走,靠双脚实实在在的步行到亲戚家。那时候的路,都是乡间小路,沟沟坎坎,全是泥泞的土路,一走就是大半天,后来条件好点了,就渐渐的骑着自行车跑几十里的路程。走亲戚家拜新年,少不了要带上礼物,那时候的礼品很具特色,不是自家包好的白面,就是自己煎炸的点心糖果类,再后来就是烟、酒和各种营养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前去亲戚家,见面真是格外亲热,问这这那,谈天说地,一唠就是大半天,好像有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嗑,那才叫亲戚啊! 亲情那个时候才真叫有啊!现在还哪有亲戚,有钱就有亲戚,有用就有亲戚,八竿子打不着都得上门来认亲;没钱没有用,再多的亲戚也不会认你。过去虽然是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但是,最起码还讲究个远近亲情的,不大理儿着,哪像现在直接都六亲不认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的人啊,同那个时候相比较,确实有钱了,想吃啥就吃啥,想买啥就买啥,确实富裕了,富得眼里除了钱,别的啥都没有了 。 如今的人们几乎都不怎么走亲戚,亲戚们也不怎么联系,也不相往来,不怎走动,无论是谁似乎过得特别的孤独,你不来我不往。现在的拜年,买上各种礼品,一样买不好就被嫌弃,说三道四的; 以前走亲戚从初一走到十五还走不完,现在走亲戚家拜年,开着车一天要走十几家,来了一杯水也不喝,连饭都不吃,丢下礼物扭头就走,还说今天很忙,还有还少事,忙就不要来了呗,不就是走个过场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别说,再过些年,年轻人一长大了,也许老表们见面,都不一定会认的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候的春节,在忙碌中,亲朋好友不忘事先邀约,初几到谁家作客,初几又到谁家作客,客来客往,家家宴请,今天你家,明天我家,桌上的菜肴虽然没有现在的高档,但其情浓浓,其乐融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的印象当中,那个时候的农村,谁比谁穷不了多少,谁比谁也富不了多少,贫富差距没有现在这么大,生活虽然说穷了点,但人人都纯真、朴实、善良,没有杂念,没有攀比,日子过得平安祥和 ;现在日子过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那美好的东西却永远都失去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时候是赶集市,备年货的忙碌,长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拥挤;小时候,吃着妈妈做的饭菜,那是贼拉的香,长大了,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小时候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的是年味,现在过年不缺年货,缺的是年味;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那个时候,吃啥都香,现在啥都能吃得上,但就是没胃口;小时候,大人小孩过年才要买一件新衣服穿,而现在每天都穿新衣新鞋。现在年纪大了,生活条件好了,却感觉过年的气氛没有了,年味也越来越淡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过年,人们住着楼房,开着小车,衣着华丽,鸡鸭鱼肉,虽然说生活趆来赿好,但是,还是忘不了儿时的过年的记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岁数趆大,就越是怀念起小时候的年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如今,老屋依在,但已破败不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已魂归故里,变成一捧红土;回到老家去,再也听不到呼唤我乳名的声音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又是一年春来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年不同”;该逝去的终将逝去,但不该逝去的,却也要逝去。遥远记忆中的年味,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儿时的年味,是我们挥之不去的那份乡愁和美好的记忆,回顾过去的年味儿,让人留恋、梦萦魂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年又一年,过去的那些岁月,不变的是日出日落,一年四季,变了的是我们逐渐苍老了的容颜。现在离家在外已四、五十年了,但家乡的年味仍然记忆犹新,时常涌上心头,而且愈久弥香,经年更醇。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腊月的味道,是年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去,年就只剩下回忆了,然而,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岁月怎么变迁,家乡的那份年味儿,不仅是味觉上的记忆,而是心灵上的眷恋,因为,这是儿时的记忆,是永远的乡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祝 愿 祖 国 欣 欣 向 荣, 人 民 生 活 蒸 蒸 日 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年关又近,未来正来。你好2025,你好未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2025年 1月 18日</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