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p><p class="ql-block">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p><p class="ql-block">否则就是自己心目中有少数或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p><p class="ql-block">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无所为的胡作妄为。</p><p class="ql-block">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p><p class="ql-block">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这样就能够写文章了。</p><p class="ql-block">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p><p class="ql-block">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p><p class="ql-block">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行为,凡事行为必须养成的习惯才行。</p><p class="ql-block">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的《背影》</p><p class="ql-block">词与词之间的停顿,有三个办法:一是凭自己的经验,一是查词典,一是请问别人。</p><p class="ql-block">凡是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的事情都不用写,凡是要写出来的事情都和父亲的背影有关系。</p><p class="ql-block">说话要没有多余的话,作文要没有多余的文句。</p><p class="ql-block">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点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p><p class="ql-block">整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茅盾的《浴池速写》</p><p class="ql-block">文章的内容本来是各色各样的。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桩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p><p class="ql-block">作者要写的一定是感到兴趣、觉得有意思的一番光景。</p><p class="ql-block">写这类文章,必须在种种光景里画一圈界线,把要写的都圈在界线里边,用不着的都搁在界线外边。</p><p class="ql-block">写出眼睛里看见的光景,第一要位置分明。</p><p class="ql-block">看见池子怎样就写池子,怎样看见冷水龙头怎样就写冷水龙头怎样,看见洗澡的几个人怎样就写洗澡的几个人怎样。</p><p class="ql-block">小说并不是专写光景的文章。</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写得细腻。写得细腻由于看得精密。</p> <p class="ql-block">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p><p class="ql-block">记叙景物的文章无论用哪一种手法写,接触或知晓是根本的条件。</p><p class="ql-block">徐志摩告诉读者的不单是呆板的景物,而是景物怎样招邀他,引诱他,他怎样为景物所颠倒,所陶醉。换句话说,他告诉读者的是他和康桥的一番永不能忘的交情。</p><p class="ql-block">他不得不采用一种热情的活泼的笔调,像对着一个极熟的朋友,无所不谈,没有一点拘束,谈到眉飞色舞的时候,无妨指手划脚,来几声传神的愉快的叫唤。</p><p class="ql-block">文章里使用了许多重复的语调。</p><p class="ql-block">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p><p class="ql-block">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p><p class="ql-block">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觅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p><p class="ql-block">一般文章是以读者为对象的,执笔写文章,好比面对着读者说话。虽然不用你字,实在却随处有你的意思含在里头。现在明摆着把读者称作你,就变得格外亲切,仿佛作者与读者之间有着亲密的友谊,素来是尔汝相称的。</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使读者增进了观察景物的眼力。如探听河上的春信,就得关心石上的苔痕,关心败草里的花鲜,关心这水流的缓急,关心水草的滋长,关心天上的云霞,关心新来的鸟语。这些不但对观览有用,也是研究自然的门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雪林《收获》</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清新愉快的文章,情境相生。</p><p class="ql-block">无论外界的事物或是内心的变化,都照当时的感受到的写出来,这正是记叙文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