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明珠 · 马耳他

张五云

<p class="ql-block">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之称。主要由5个岛屿组成,其中马耳他岛最大,第二大岛为戈佐岛,第三是科米诺岛,其余二个岛无人类居住。马耳他,虽然面积很小,总共才0.8平方公里,却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遗迹,无数恢宏的教堂,一望无际的蓝色地中海岸线,闻名世界的天然良港,广袤的田园风景……是地中海最美丽最神奇的岛屿之一,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马耳他岛是马耳他共和国最大的岛屿,主要城市瓦莱塔。马耳他岛地势多变,丘陵起伏,盆地点缀其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地理魅力。𡷊上拥有众多引人入胜的景点,每一个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瓦莱塔位于马耳他岛东北端马耳他湾一个狭长半岛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566年,</span>是一座古老的欧洲文化名城,以当年指挥马耳他保卫战的“圣约翰骑士团”第六任首领拉·瓦莱塔的名字命名,是马耳他全国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它有许多有趣的别名,如“圣约翰骑士团之城”、“巴洛克的伟大杰作”、“欧洲艺术之城”等。1980年瓦莱塔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瓦莱塔的城门城墙是马耳他首都瓦莱塔的重要地标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马耳他骑士团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在瓦莱塔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和城门。这些城门不仅是城市的防御工事,也是城市的入口和象征,瓦莱塔城门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多种建筑元素,如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城门由巨大的石块和砖块砌成,坚固耐用,城门外有护城河或壕沟,增加了城门的防御能力。</p> <p class="ql-block">“三海神”喷泉,瓦莱塔市的地标性建筑,由3位海神和他们共同托举的一个大圆盘构成。它建于1959年,由马耳他雕塑家文森特·阿帕设计,三海神喷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瓦莱塔城市建筑的布局紧凑而有趣,土黄色墙体,嵌着彩色木质窗户的巴洛克风格建筑错落有致,与笔直且绵长走伏的街道相映成趣。漫步街道,或许转角处能撞见某栋历史建筑,或许抬头能遇见墙上的古老壁龛。</p> <p class="ql-block">旧薄荷街,是瓦莱塔城中最有特色的老街代表,曾是骑士团时期印币铸造工厂的所在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长的街道沿着地势形成一个坡度较缓的“U”型,呈现波浪形,从坡顶一泻而下直落海岸,非常壮观。街道又窄又陡,两侧尽是用马耳他当地特有的“蜂蜜色”岩石所建的旧建筑,颜色素净清新,质感高级典雅。</span>远处,碧海蓝天映衬下的巴洛克风格圆顶教堂,耸立在长街尽头,既壮美恢宏,又恬淡清丽。</p> <p class="ql-block">上巴拉卡公园,是个迷人的公园,始建于17世纪末,曾经是意大利骑士团的私人花园。上巴拉卡公园位于城市高地,是观赏骑士团防御工事的绝佳之地。花园下方海岸边拥有11座礼炮,在 16 世纪直至 1960 年每天日出及日落时,礼炮鸣起代表上下班及城门开关时间,如今这组礼炮在庆祝活动时使用。</p> <p class="ql-block">皇家歌剧院,英国建筑家爱德华米尔顿巴里设计,建于1866年,曾经是瓦莱塔最美丽的建筑之一。不幸的是,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歌剧院遭到了空袭的破坏,现仅存遗址。左侧的青铜雕塑,顶端像爆炸的瞬间,陪伴着落寞的残柱。2013年起,皇家歌剧院的废墟遗址被改建成了露天剧场。</p> <p class="ql-block">马耳他总统府,原为骑士团首领宫,位于首都瓦莱塔中心,建于 1571 年 。英国统治时为英国总督府,1974 年后为马耳他国家总统办公和议会所在地。宫内的兵器库里收藏有5000多件历代兵器和其他装备,是研究历代战争和社会发展史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大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瓦莱塔的地标,一座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span>1573年至1578年由马耳他骑士团修建,19世纪初获得与姆迪纳总主教堂同等地位。外部土黄色的墙面并不显眼,朴素无华。</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内部大量运用了华丽的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包括交错雕刻的石墙,金碧辉煌,华丽至极,顶部布满了壁画和大理石雕刻,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马耳他骑士团的民族组成非常复杂,这些骑士来自欧洲各地,有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等,所以在大教堂内每个兵团都有自己的小礼拜堂,供奉不同的主神,并装饰有本团民族风格的饰物。</p> <p class="ql-block">教堂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具吸引力的艺术瑰宝之一是意大利著名画家卡拉瓦乔的《圣约翰的斩首》,</span>这幅画创作于1608年,当时卡拉瓦乔被定为杀人犯而逃往马耳他,骑士团团长收留了他,他在马耳他创作了这幅画。画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示了卡拉瓦乔深刻的光影对比和对现实主义的精湛掌控,成为了巴洛克艺术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以其强烈的情感表现力展示了圣约翰受难时的场景,充满了悲剧性的力量,直击人心。这是卡拉瓦乔唯一签名的作品,因此更显弥足珍贵。</span></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是座为圣约翰骑士团的骑士建造的修道院教堂,教堂墙上有十字勋章图案,顶上有圣约翰生平的大型壁画,教堂地面上覆盖着 400 多块由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镶嵌而成的精致墓碑,纪念着骑士团中一些著名的骑士,这些基碑不仅是骑士身份和荣誉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见证。教堂里还设有骑士团的陵墓 ,埋葬着建都大团长瓦莱塔和其他骑士团成员。所以教堂本身就是半部马耳他骑士史。</p> <p class="ql-block">瓦莱塔是一座充满历史与魅力的城市,每一步都能感受到过去的痕迹与骑士精神的传承。在这里,狭窄的街道和古老的建筑讲述着无尽的故事,蓝天碧海则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漫步瓦莱塔,能找到心灵的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圆顶教堂,建于1833年—1863年,是马耳他最知名的教堂之一,位于瓦莱塔西北部、马耳他岛中央的莫斯塔镇。莫斯塔圆顶教堂拥有世界第三大(一说第四大)、欧洲最大的无支撑穹顶,因此,它也被人亲切地称为“莫斯塔巨蛋”。</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教堂的正式名称是圣母升天教堂,供奉的是圣母玛利亚的神像。教堂外6根巨型石柱,酷似古罗马的万神庙。教堂前的柱廊两侧分布着耶稣12门徒塑像。</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巨大的圆顶震慑人心,装饰风格效仿罗马的万神殿,教堂色调明快,淡淡的蓝色是教堂墙壁的主色调,清爽而冷静,华美的鎏金纹饰,展示了教堂在当地的宗教地位。壁画雕塑精美细腻,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教堂的出名,除了大圆顶外,还有一个“奇迹”故事:1942年4月9日,大约300名信徒正在教堂里做弥撒,纳粹空军投下了一炸弹穿顶而入(照片红圈标识),却没有爆炸,没有人受伤或丧生。同时,还有另外两枚落在教堂外面的炸弹也没有引爆。当时马耳他人深信这是神灵的保佑,所以教堂又被称为“神迹教堂”。如今,在教堂后方的圣墓室中可以看到炸弹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姆迪纳古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马耳他本岛中部,</span>瓦菜塔的迷你版,但比瓦菜塔更古老,在骑士团抵达之前,这里一直是马耳他的首府。姆迪纳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小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被罗马人、阿拉伯人和诺曼人统治过,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城内宗教色彩浓郁,素有“高贵之城”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姆迪纳,坐落在山丘之上,四周被坚固的城墙所环绕,整个古城戒备较为森严。“姆迪纳”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城堡”,远看,确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城堡。城内狭窄而古老的街道两旁排列着大量的中世纪建筑,这些建筑风格融合了阿拉伯和巴洛克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城门,是《权力的游戏》剧中“君临城”的取景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门建于1724年,那头持盾的雄狮,是兰斯特洛家族永恒的象征。</span>城门背面上面有三尊神像,中间的是圣徒保罗。据说公元60年,使徒保罗在轮船失事以后,登上马耳他岛,并在这里居住了下来,岛上有很多保罗在此传教的故事。左边的一尊是个圣女神像,一个火钳夹下圣女的一只乳房,这是一个自残而拒婚的凄惨故事。</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后是小门洞,18世纪的宫殿维勒纳宫,现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宫殿为巴洛克式,大门上方的大盾徽雕刻精致,上面还有皇冠,门前四条半露的方柱图案精美。宫殿的前身,曾先后是西班牙总督官邸和大地震后重建城市的设计者Vilhena的大宅,在姆迪那雍容华贵的贵族住宅中具有代表性。博物馆1973年开展,收藏了许多自然历史资料,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主题展。</p> <p class="ql-block">主广场上的圣保罗大教堂,始建于17世纪,是一座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堂,也是马耳他的主教大教堂。教堂是为了纪念圣保罗船难而修建,据说教堂下面是圣保罗的藏身之地,圣人在这里度过了海难之后的那段时光。教堂顶上的双子钟楼下面的大钟,就像马耳他所有的宗教场所的钟一样,显示着不同的时间,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据说这样可以混淆恶魔的视听,保证弥撒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这个凸出阳台的楼房,曾是法国占领军的司令部。法军在马耳他期间军纪很差,甚至偷盗教堂里的珍宝,后来几乎被马耳他人赶走,但是木制的骑楼式阳台确实引人注目。据说此类造型源自北非,随着骑士团的到来而流行,成为别具一格的时尚,一直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城,时光在这里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倒流了几个世纪。厚重的城墙、精致的城门、蜜黄的墙面、狭窄的窄道、彩色的木门、满墙的花藤,还有时不时从身旁穿行而过的马车、让人有种穿越中世纪欧洲的错觉,神秘而迷人。</p> <p class="ql-block">这个典型的中世纪古城,平实而低调,没有城市的嘈杂,没有集市的喧闹,没有拥挤的人流,有的只是慵懒的阳光和安静的街道,故而又被称为“寂静之城”。</p> <p class="ql-block">漫步穿梭在古城小巷中,随处可见兼具肃穆之美和生活情调的景致,每一处都值得停下脚步,细细欣赏。</p> <p class="ql-block">三姐妹城,是由三个相连的海岬城市组成的一块区域,城市的名字是维多里奥萨(Vittoriosa,胜利)、科斯皮库亚(Coapicua,不可攻克)和森格里亚(Senglea,勇敢),看名字就可知道这三个城市的光荣历史。三姐妹城呈“品”字型排列,是马耳他历史的摇篮。三姐妹城还是马耳他骑士团最初的定居地,最早的“家”。这里的宫殿、教堂、要塞和堡垒比首都瓦莱塔的还要古老,见证了马耳他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三姐妹城是马耳他的三座防御性城市,自腓尼基时代起,三姐妹城的小海湾就一直是马耳他重要的港口,如今仍是,港口遍布了游轮和帆船。漫步岸边,仿佛置身于威尼斯,却比威尼斯宁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托里奥萨城是三姐妹城中最有名、</span>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城,中世纪就已存在(其余两城建于16~17世纪),一度曾是马耳他的首都。维托里奥萨,是“马耳他大围攻”的主战场,也是圣约翰骑士团在马耳他最早的栖息地。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被称为“马耳他历史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维托里奥萨城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巴洛克、阿拉伯等风格的建筑,还隐约可见往昔的繁荣,狭窄的街道和古老的建筑充满了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维托里奥萨的海事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岛上最大的博物馆,</span>坐落在建于1840年的前皇家海军面包店中,是地中海舰队的主要面包店。博物馆有超过2万件文物的集合,展示了马耳他海军的发展历史。而博物馆门口一排黑魆魆的大炮正对着海湾,提醒游客这里曾是一片血雨腥风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城里山路蜿蜒,靠海的尽头是古老的圣安吉洛堡垒,<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概是马耳他岛上最老的一个碉堡了,</span>与瓦莱塔隔海相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管是很久以前的腓尼基人、外逃过来的圣约翰骑士团,还是近现代的英国人都以此作防御工事。</span>城堡建于中世纪,气势恢宏。如今虽已经过精心修缮,仍保留了中世纪的风貌。走进城堡,抚今追昔,可领略厚重的历史底蕴。城堡也是《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森格里亚城位于一个狭窄的岬角,正对瓦莱塔的大码头。是三姐妹城中最年轻的一座城市。森格里亚,原名“伊思拉”,马耳他语为“半岛”之意。1565年的大围攻中,森格里亚受到圣安吉洛城堡等的防御保护,城里军民作战英勇,被授予“不可战胜之城”的称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墙厚实而雄伟,见证了无数战争与征战。</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最有名的地方,是与瓦莱塔隔水相望的格莱阿花园。花园海岸边设有一个碉堡形状的哨塔,寓意这里正守卫着港口的安全。哨塔上可找到著名的荷鲁斯之眼。海滨长廊和美丽的花园让这座城市成为了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三姐妹城共同见证了马耳他的历史变迁,承载了无数的传奇故事。游走在这些古老的街头巷尾,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战火与荣耀的时代。在三姐妹城可探索马耳他的历史,感受马耳他古老文明的瑰丽,领略地中海岛国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作为地中海中心的马耳他,蓝色是这里无法取代的主打色。马耳他以其壮美的海洋胜景闻名于世,而其中,被称为马耳他“三蓝”的“蓝湖”、“蓝洞”和“蓝窗”最为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蓝湖,是科米诺岛港湾的一片海域。蓝湖很美,像是上天无意中丢入凡间的一块蓝宝石。海水清澈透明,融入绿色的蓝,融入蓝色的绿,蓝绿交织,蓝绿浸染,令人惊艳。</p> <p class="ql-block">蓝洞,位于马耳他岛的西南端,外貌类似桂林的象鼻山。蓝洞是由7个天然洞组成的水上洞穴群,观赏蓝洞或坐船进洞,或观景台俯瞰。洞里的海水经阳光折射,呈现蓝绿色,晶莹透亮,美得令人哑然。好莱坞大片《特洛依木马》曾在蓝洞拍摄。</p> <p class="ql-block">蓝窗,蔚蓝之窗,是马耳他标志性景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戈佐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span>《权力的游戏》的取景地。蓝窗是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年前两大石灰岩的崩塌而形成的天然大拱门</span>,仿佛一扇窗子,往“窗外”看去,海水与天空互相映衬,异常壮美。可惜2017年3月著名的蓝窗被一场暴雨冲塌,这座矗立在地中海中的千年天然大拱门永远地消失,成了一个巨石堆,还是那句话,好景还需趁早看。</p> <p class="ql-block">小蓝窗,位于佐戈岛西北部的天然峡谷里。景点周围交通不是很方便,都是当地的土路,整个景点不大,往来游客比较少,算得上是岛上的一个小众旅游地。站在景区门口,可以看到两侧峡谷,岩壁上修建了栈道,可以近距离观看小蓝洞。</p> <p class="ql-block">马耳他“三蓝”,犹如地中海的三颗璀璨的蓝宝石,马耳他蓝,无与伦比的美丽,使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戈佐岛,马耳他第二大岛,位于马耳他主岛的西北方,中间隔着小小的科米诺岛。戈佐岛历史悠久,据考证,在5000年前就有人居住。戈佐岛相对比较封闭,朴实恬淡,较好地保持了最古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吉干提亚巨石神庙遗址 :吉干提亚,在马耳他语中是“巨人”之意。<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独立式巨石建筑之一,也是马耳他著名的考古遗迹。</span>始建于公元前3600年,比埃及的金字塔还早一千多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的布局和结构与天文学和宗教仪式有关,是当时人们进行宗教活动和祭祀的场所,1980年被</span>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巨石矗立,还保有当年的轮廓、拱门、巨窗等。</p> <p class="ql-block">神庙由两个巨石庙组成,南部的巨石庙建造的最早,建于公元前 3600 年,北部的则建造于公元前 2900 年。整个神庙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墙壁高达 7 米,有些石块重达 50 吨,神庙的设计和建造显示了当时人们高超的工程技术和数学知识</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城,戈佐岛的岛都(首府),<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名拉巴特,阿拉伯语“城市”的意思。1887年,为了庆祝英女王维多利亚加冕50周年,改为现名。</span></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大城堡位于马耳他的戈佐岛,是蓝色马耳他内的一颗“明珠”一般的存在。因为它不管是从地理位置来看,还是从建筑风格、艺术价值来看,都是戈佐岛的代表性建筑,因此当地人称其为“戈佐岛之魂”。</p> <p class="ql-block">建于中世纪的古城堡,<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名叫齐塔德拉,即马耳他语“城堡”的意思。在英国人统治时期,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25岁生日,将其改名为维多利亚城堡。当地人仍称之为齐塔德拉。</span>古城堡就建在城中心的制高点,向下俯瞰,整个维多利亚城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有不少断壁残垣,可见当时的规模不小,现存的建筑很有气派。抚摸当年的石头,叩问尘封的历史;踩着古人的足迹,遥想昔日的辉煌,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城堡里有众多建筑,最著名的是戈佐大教堂,也被称作 “圣母升天大教堂”,位于马耳他戈佐岛的维多利亚城堡内,教堂建于 1697 年至 1711 年之间,整座教堂呈现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城堡是整个地方的制高点,在城堡上凭栏远眺,戈佐岛一览无余,城外是原野和无际的大海,城内是密集的石头建筑,城里的格局与瓦莱塔并无太多的不同,但又宁静许多。</p> <p class="ql-block">塔平努圣母教堂,戈佐岛的地标建筑之一,位于岛的西北角。教堂起源可追溯到16世纪,当时在此处建立了一座小教堂,1883年有一农妇在这座老旧的小教堂中听到玛丽亚的圣音,从此该地便成了朝圣地,戈佐岛民在1920年合力建成这座教堂,后来在1932年教宗将之升格为大教堂。教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一座国家神殿,是献给塔皮努的圣母玛利亚的。整个教堂是用马耳他特有的蜜糖色的岩石建造的,显得很温馨。</p> <p class="ql-block">整个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围没有什么建筑,</span>似乎是独立存在的一般,教堂前有一个小广场,两侧各有雕着壁画的弧形石壁,还立有雕塑,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塔平努圣母教堂,融合了罗马式和哥诗式风格的元素。教堂虽然不大,但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内部装饰美丽的马赛克彩色玻璃窗和雕塑等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精美典雅</span>。</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的神灵极为灵验,世界各地很多信徒都到此朝拜、祈祷。在教堂内的一间房内可以看到,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或亲自来还愿的各种信件、纪念品摆满了房间的内墙上和柜子,有些证信已经很有年头了,所以塔平努圣母教堂又称为灵验教堂。</p> <p class="ql-block">戈佐岛还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岛屿,被认为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描述的海之女神卡吕普索居住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将奥德修斯困在她的俄吉吉亚岛(即戈佐岛)上七年,</span>戈佐岛是个险峻的地方。事实上,这里却一片静穆祥和。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城市里,回归自我应是最妙之事了,戈佐岛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马耳他,弹丸之地,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地中海岛国,竟汇聚了如此众多的人文和自然美景,整个国家无处不是风景,而又如此的别具一格。这就是马耳他,一个集造物主万千宠爱和悠久历史于一身的国家,一个让人永远不会忘怀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