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广东河源市推出“乐游河源”A级旅游景区免费(优惠)游活动,12月7~8日龙川县“佗城景区”(原价40元/人)和“霍山旅游风景区”(原价70元/人)对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免门票,决定向快乐出发。</p> <p class="ql-block">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省寻乌县、定南县,东连梅州市五华县、兴宁市,南接东源县,西临和平县,县城为老隆镇。</p> <p class="ql-block">广北出发到深北站,再转车到龙川西站。</p><p class="ql-block">龙川西站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离佗城景区只有4.5公里,打滴滴时间10分钟,车费10~15元。</p> <p class="ql-block">龙川西站站前广场这个采用秦朝时期篆体字建成的“龙川”字样红色雕塑特别显眼,融入“龙文化”,有秦汉风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佗城</p><p class="ql-block">是首任县令赵佗,后为“南越王”的“兴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称,也是“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番禺、博罗、四会、龙川)唯一一个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是“岭南第一古镇”,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秦将任嚣与赵佗带领50万大军南下平定百越,置龙川县,赵佗为龙川令,后人为纪念赵佗将县城改称为佗城。</span></p><p class="ql-block">佗城虽经历千年沧桑,但至今仍保存有越王井、南越王庙、考棚、学宫(孔庙)、正相塔、正相寺、百姓街、城隍庙、明城墙、苏堤、龙川商会会馆旧址、护城河、坑子里新石器时代遗址等100多处文物古迹。</p> <p class="ql-block">佗城门票40元/人,主要是学宫、南越王庙、越王井、考棚、商会等五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验票,其他地方不用门票。</p><p class="ql-block">佗城并不大,用时3~4小时,我们是在高铁站打滴滴到南门古渡开始游玩的,其实最好的游览路线是:</p><p class="ql-block">北门一学宫一百岁街(姓氏宗祠一条街)一南越王庙一越王井一考棚一城隍庙一西门码头一苏堤一正相塔一南门古渡一天后宫一商会一明代城墙。</p> <p class="ql-block">佗城北门</p><p class="ql-block">城楼为秦汉风格。城墙高逾两丈,面阔五丈余,进深约三丈。城门中间有高丈余的拱形门洞。门前设木吊桥横跨护城河,是古代佗城居民主要出入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学宫</p><p class="ql-block">亦称孔庙,原为历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和儒学管理机构。始建于唐朝,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重建于旧址,2006年曾作重修,现存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是科举时代龙川主要的教育场所。其中,大成殿供奉孔子和先贤,是学子进入学宫前必须祭拜之地。</p> <p class="ql-block">穿过明伦堂,看到一座“石龟”。这“石龟”2016年4月出土于佗城镇南门街天后宫左侧,学名叫“赑屃”[bi xi ],这是继2004年在佗城镇亨渡村出土东汉墓后,佗城镇的又一重大发现。经专家鉴定,这尊石赑屃为明代遗物,有600多年的历史。形似龟,长1.66米,宽1.33米,高0.68米,重约7000多斤,整体完整,材质为红砂岩,龟体刻有阴文,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据我国民间传说龙生九子,通常把赑屃排在九子之首,一般在各地宫殿、祠堂、陵墓中可见到赑屃背负石碑,这样的石碑来历都很显赫,多数是当时皇帝所赐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是避邪挡煞、消灾避害、镇宅纳财之宝。同“四大金刚“保佑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一致。</p> <p class="ql-block">赖总说要认真学习考取功名,到时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呢!</p> <p class="ql-block">孔子像</p> <p class="ql-block">学宫广场还有旗袍秀表演!</p> <p class="ql-block">佗城影剧院</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39年,1962年重修,坐东向西,平面呈长方形,占地2000平方米。门楼上的“佗城影剧院”五字为原籍佗城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萧殷所题。该建筑在1960-1970年人民公社时期是当地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也是粤东北保存最完好的同类历史建筑之一。如今为介绍赵佗及展示龙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佗城镇最特别的就是姓氏多,只有区区4万多人口,就发现了179个姓氏,占《百家姓》的四成。一个佗城村,仅有2000多人口,就包容了140个姓氏。所以,龙川佗城镇的佗城村被誉为“中华姓氏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古城目前最繁华的街区“百岁街”,又名百岁坊、百姓街,原名儒学前街。这里有“两多”:一是百岁老人多,二是姓氏宗祠多。在不足500米的街道上有13个姓氏,鼎盛时期集中10余家宗族祠堂。据史籍记载,清末民初,佗城宗祠建筑达到顶峰,有历史记载的宗祠有89间,每间一姓,现仍存48间祠堂。而且还有40多座姓氏宗祠遗址,被誉为“中华姓氏古祠堂博物馆”。现存有黄氏、刘氏、曾氏、蔡氏、张氏、陈氏宗祠等。</p> <p class="ql-block">正在修缮和扩建的刘氏宗祠,汉高祖刘邦的雕像都用上了,相当气派!听看门老头说花了5000万RMB,都是刘氏后人捐资的。</p> <p class="ql-block">南越王庙</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该庙是现存纪念奉祀龙川首任县令、南越王赵佗的唯一建筑,历经数次重修和改名,现为四合院式二进院落建筑,中间为长方形砖铺天井,四边为花岗岩石井栏。属清代岭南建筑艺术风格,补实端庄。</p> <p class="ql-block">走进越王井前有一座牌坊,其上写有“汉风”二字。</p> <p class="ql-block">越王井</p><p class="ql-block">誉为“岭南第一古井”,挖掘于秦代,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河源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壁为砖石结构,井口用弧形红砂岩石块围成,并中泉水源自整山,泉极清冽,味甘而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井上抽上来2000多年的井水还很清澈,赖总喝了一口晚上在县城老隆镇的江边走了一个小时也不累啊,真是好神奇!</p> <p class="ql-block">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前137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省正定县)人。赵佗最初是秦朝的将领,与任嚣一同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了南越国,成为南越国的第一代王和皇帝,从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p><p class="ql-block">赵佗的一生从一位武将转变为龙川县令,管理一方,历经各种困难,最终成功以南越王的身份统治百越之地。他的执政过程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相融合的过程,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赵佗,被誉为岭南开发第一人,被尊为岭南人文的始祖,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越王井左边一座长廊,其中堆放了很多出土的抱鼓石和门枕石以及一些石碑,是越王井悠久历史的印证。</p><p class="ql-block">传说赵佗故居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考棚</p><p class="ql-block">考棚又称“贡院”,是古代科举士子应试的考场。现存考棚始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为四进院落式布局,由大门、厅堂、考场和官员寓所等组成,建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2010年重修时增设科举考试场景和科举考试制度陈列及龙川历代功名人士展览。是目前省内仅存完好的科考场所,是河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据称,国内仅有的两座可考的考棚与学宫并存的科举考试建筑群,这里即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考棚分为文考场和武举的考场。</p> <p class="ql-block">古时考试是非常严格的,里面隔开几个房间,应试者在一个独立的小格子内,吃住都在里面,考试完成前,是不能离开席位的。</p><p class="ql-block">桌面上放着自己带的吃住用品,地上还放着尿壶,体现了古代科举考试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看这位兄弟高兴的样子,应该是经过科考中状元了,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p> <p class="ql-block">武举考场,俺也来试试!</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p><p class="ql-block">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位于佗城西门附近。庙宇四进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建筑,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庙内有佛殿、斋堂、客堂,尤以建在台基上的佛殿最宏伟。</p><p class="ql-block">城隍庙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承载着多重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可惜今天城隍庙没开进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西门古码头</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宋代,是古代当地最主要的水上交通枢纽。据史载,佗城西门码头从宋朝至清朝中叶一直热闹繁忙,后因护城河淤塞和陆上交通日渐发达而功能衰退。</p> <p class="ql-block">西门码头现存石桥始建于宋代,跨越西门护城河连接苏堤。</p> <p class="ql-block">苏堤</p><p class="ql-block">据《龙川县志》载,苏堤是由苏辙所建,用于防洪和灌溉城外的良田。苏堤外的田间小路通向风雨亭。该亭是光绪八年建成的防洪堤,亭内仍可见清代岭南才子宋湘所作的一幅对联,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苏堤旁的苏辙像与介绍</p> <p class="ql-block">苏堤古道,筑于宋代。堤面长约1000米,高2.5米,顶宽2米,底宽6米,路面铺设鹅卵石,外墙石砌,横断面呈梯形,中间用沙土夯实。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苏辙贬至循州(龙川),寓居佗城东山寺,著有《龙川略志》《龙川别志》等诗作。同时,他倡筑嶅湖堤灌田抗旱。后人为纪念他,将他所筑的堤命名为“苏堤”。</p> <p class="ql-block">佗城有两多:一个是姓氏宗祠多,二是长寿老人多。也许佗城长寿老人多的原因大概跟他们喜欢在这鹅卵石古道上散步有关吧。所以佗城旅游,一定要去苏堤古道走一走,顺便看看苏堤古道尽头的正相寺和正相塔。</p> <p class="ql-block">正相塔</p><p class="ql-block">正相塔亦称开元塔,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至今有12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相传宋代著名宰相吴潜由于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潮州,途径此地,后来在返京途中于塔下修建一座寺庙。为了纪念吴潜,人们将寺庙称为正相寺,寺上面的塔亦更名为正相塔。正相塔为六角形楼阁式砖塔,端径8.2米,每边长4.5米,塔高32.5米。</p><p class="ql-block">由于塔离得比较远没有走过去,只离远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南门古渡码头</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坐北向南,原址仍存,2005年重修码头,总长32米,宽20米,有180平方米的平台,供乡民乘船上落或装卸货物。码头边现有山歌神树、感恩亭等民俗景点。</p> <p class="ql-block">护城河上的鱼鳞坝,可惜水不大。</p> <p class="ql-block">龙川商会旧址</p><p class="ql-block">龙川商会建筑始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主体为中西合壁的三层楼房。该楼系清朝年间当地商人为“联络各方信息,共谋求存之道”而建造,是旧时龙川商业联合成员聚集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在1941年文化大营救时期,廖承志、连贯等人曾将龙川商会作为中转站,使得原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得以借东江水道逃出生天。</p> <p class="ql-block">明代城墙</p><p class="ql-block">据史载,秦时佗城(龙川县城)为不规则方形土城,土城墙周长800米。宋熙宁年间(公元1069-1077),将秦代土城扩大改建为砖城,土墙改为砖墙,周长约2400米。现存古城墙始建于明代,墙体为石灰拌沙土夯就。</p><p class="ql-block">东江河畔的龙川县商会让我们一窥其在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商会外面的古代城墙见证了龙川历代川流不息的水运和繁荣的商业。</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是民间供奉天后娘娘(妈祖)的坛庙。佗城天后宫始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原建筑已毁,2005年重建。现为三进正屋,占地面积465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佗城的惠和饭店吃中饭,当地特色杂锦煲和腊肠不错。</p> <p class="ql-block">晚上到龙川县城老隆镇坐宿,佗城到老隆镇不到10公里,打车20元左右。</p><p class="ql-block">吃过当地特色瘦肉汤,到东江边看夜景,沿着江边走了一圈要一小时。</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从县城打滴滴到霍山风景区,费用70元左右,用时不到1小时。</p> <p class="ql-block">霍山旅游风景区</p><p class="ql-block">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东江村,毗邻兴宁、五华,距龙川县城47公里。</p><p class="ql-block">霍山,是广东七大名山(罗浮山、丹霞山、西樵山、鼎湖山、梧桐山、白云山、霍山)之一,方圆10公里,海拨550米,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誉,有372座险峻峰峦,景色秀丽著名者计有48峰、27岩、13奇石、11泉池、8大洞府。其中有:酒瓮凌云、雄狮吼龙、太乙仙岩、横岩傲雾、一线曙光、吊谷上棚、地下花园、船头观日、砻衣接佛、玉麟玩月等十大胜景。</p><p class="ql-block">秦代霍龙为躲避战祸隐居于此并结庐讲学,传播中原文化,后人将此山命名为“霍山”。历代诸多文人墨客、王公朝臣、高僧老道慕名前来,如唐代李忱(唐宣宗)、宋代苏轼、苏辙等 。</p> <p class="ql-block">霍山路线大概如下:</p><p class="ql-block">从验票处山门沿登山台阶经过--诗词碑林--太乙岩/灵山寺--一线天--乘飞天魔毯--玻璃桥--凌空栈道(大概要1.5小时,沿途看各主要景点)--绕一大圈回到一线天处--上登高岗--经过太乙岩--下山。</p><p class="ql-block">门票价格是70元/人(不含玻璃栈道和魔毯)。飞天魔毯(30元/人)和玻璃栈道(35元/人)。</p><p class="ql-block">游玩时长:3~4小时。</p> <p class="ql-block">从验票处山门沿登山台阶可经过“诗词碑林”,诗句碑林有很多名人写的关于霍山的诗。</p><p class="ql-block">苏东坡被贬惠州时曾经游历过龙川霍山,留下不少诗篇,其中一篇《霍山》:霍山佳气绕葱笼,势压循州第一峰;石径面尘随雨扫,洞门无锁借云封;船头昔日仙曾渡,瓮里当年酒更浓;捷步登临开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p><p class="ql-block">可见霍山的主要景点酒瓮石、船头石,在宋代已经得名。</p> <p class="ql-block">沿路有很多树干上画的3D彩绘动物画看起来栩栩如生,让人恍惚走在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世界。</p> <p class="ql-block">太乙岩</p><p class="ql-block">是霍山最大的天然石室,深约二十米,广约三十七米,高五米,清幽可人。洞中原有一井,深遂无底,传说与汕头的大海相通,时闻海啸。岩内昔为青华观,岩前建灵山寺,唐宣宗为僧时,曾到此。</p> <p class="ql-block">灵山寺</p><p class="ql-block">又称灵山护国禅寺,由唐代僧人大颠法师创建于贞元七年(791年)。当时灵山一带荒芜,野兽出没,百姓不敢靠近。大颠法师云游至此,见灵山林木茂密,山水秀丽,决定在此修筑寺庙。在佛门弟子和周围百姓的帮助下,建成了一座占地700顷的名刹,赐名“灵山护国禅寺”。唐宋间香火最盛,元时遭遇兵燹,寺废。1993年,重建寺庙大堂、钟鼓楼,铸大铜钟,重塑释迦牟尼像及十八罗汉等佛像。</p><p class="ql-block">灵山寺背靠大山的岩石,庙前就是悬崖,远观非常有气势,也被称为悬崖寺庙。寺院的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都是由天然的石洞而成。</p> <p class="ql-block">酒瓮石</p><p class="ql-block">灵山寺处回望可看到这个酷似酒瓮的石头就是酒瓮石,是霍山的名片和网红打卡点,之前石头的孔洞中有甘泉流出,就是屈大均诗中的"酒瓮峰头石,涓涓出醴泉”。</p> <p class="ql-block">仙姑遗履</p><p class="ql-block">何仙姑是八仙之一。相传何仙姑未成仙之前俗名何二姑,广东增城人,以织鞋为业,常为罗浮山寺中僧人采梅充斋。罗浮山北数百里外的循州山寺有棵巨大的杨梅树,何氏每采其实,及斋而返。二十岁那年采梅途经太乙岩,时逢当地久旱无雨,五谷不收。何二姑脱鞋跪地向玉皇大帝求雨,连跪了三天三夜,其诚感动玉皇大帝,便命南海龙王前来行云布雨,当天下起了滂沱大雨,何二姑只顾避雨走的太匆忙,忘了穿鞋。何二姑成仙后,一双绣花鞋就石化于此。</p> <p class="ql-block">仙人跪膝</p><p class="ql-block">相传,往仙人跪膝一跪,可以使人消除疲劳,还可以治好风湿性关节病,在“仙人跪膝”的左边还有一张仙人床。</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p><p class="ql-block">沿栈道往前走就是另外一个主要景点“一线天”。这个一线天与以往看不一样,景观宽很多。</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10来分钟,就来到飞天魔毯的地方,由于山不是很高,我们没坐飞天魔毯,也没走玻璃栈道,爬石阶向上走到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船头石</p><p class="ql-block">作为霍山的最高峰,船头石海拔550米,因其形状像一条船的船头而得名。站在船头石上,可以俯瞰整个霍山景区和远处的山峰田园。</p> <p class="ql-block">神龟昂首</p><p class="ql-block">游步凌空栈道,运眺登高岗方向,可见一只大海龟,畅游天空,高昂头颅,傲视远方。酒瓮石的顶端就似海龟的头,狮子峰就似是海龟的身,狮子峰山下呈现出海龟的四只脚,形态活灵活现,气势宏伟。</p><p class="ql-block">“嗟神龟之奇物,体乾坤之天然。”</p><p class="ql-block">“神龟昂首海上来,探海仰首笑对天”。</p><p class="ql-block">7000多万年前,这里原是一片汪海,相传海里有一只神龟潜心修炼千年,终成正果。因当地民风淳朴,人们勤劳善良而感动,驻扎于此,昂首向天,日夜守护一方百姓。</p> <p class="ql-block">砻盂接佛</p><p class="ql-block">“砻盂石”,又称“大佛迹峰、“砻衣石”也叫“砻盂接佛”。山峰上有佛迹十数处,侧面有澄泉,既清且甘。下有岩洞,叫“东塘岩”、“犁壁岩”。</p><p class="ql-block">相传,文殊苦萨曾到此巡游,故有佛迹。岩壁上面好似一个“佛首”,从空中观看,仍可见到一石猴面,面带着微笑注视远方,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意,遥望此峰,形似旧时农村舂米的砻和古代一种盛液体的器血“盂”,故名“砻盂石”。传说此砻有米出,供“酒瓮石”酿酒所用。峰上有“七井仙泉”,亦称“七星井泉”,势如七星,各大如盆,瓮深数尺,泉水清澈,随汲随盈,不汲不溢,最为奇异。传说此井之水,取之泡茶,清香无比;用来磨剑,永不生锈:捧之洗脸,可葆青春:饮之解渴,益寿延年。</p> <p class="ql-block">从不同角度看似猪、似狮、似狗,还是似猴!</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又变这样!</p> <p class="ql-block">蟠桃献母</p><p class="ql-block">椭圆的石头远看像蟠桃,讲述的是一个孝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鲤跃龙门</p><p class="ql-block">位于姐妹石西南崖麓有一块形如一跃而起的鱼头石,能清晰看见鱼的嘴巴、鱼的眼睛,欲跳龙门,故叫“鲤跃龙门”。</p><p class="ql-block">传说这鱼是当年鲤鱼跃龙门后石化至此,每年逢高考前夕,凡前来浏览霍山的应试学子,都要遥相膜拜一番,当年高考都超水平发挥,“考的全会,蒙的全对”。其中神奇效应到底如何,也只有曾经膜拜的人自己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姐妹石</p><p class="ql-block">一对孪生的石头,守望相助。</p> <p class="ql-block">霍山的不只有神奇的酒瓮石、船头石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奇峰怪石,真是“霍山奇石甲岭南”。</p> <p class="ql-block">从船头石下山沿5公里凌空栈道绕山崖回旋一圈,又回到一线天景点处。</p> <p class="ql-block">最后这个情侣岗是比较坑爹的景点,没什么景色,没体力不建议爬上去。</p> <p class="ql-block">霍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地壳由六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运动过程中会发生相互撞击和挤压,从而形成了河源霍山。霍山属于丹霞地貌,这种地貌通常是流水切割侵蚀赤红色岩壁的结果。</p><p class="ql-block">早在七千万年前,霍山一带还是汪洋大海,后来随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霍山所在的海底隆起成为陆地,经过千百万年的地质变化,形成了现在这些造型奇特、怪石嶙峋的山峰地貌。</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在山门口吃了中饭,问饭店老板说村里有接学生去县城上学的车,7座车每人20元。司机听说我们要去高铁站,要加收每人20元,当我们傻,从县城到高铁站打的一个车才20元,决定先去县城再打的去龙川高铁站返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