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美的人

潇湘蘅芜

<h3>谁是最美的人 <br>杨箫瑟<br> <br>  巍巍武当,汤汤汉水,在如画山水间,一条钢铁巨龙正逶迤盘旋,初露雄姿。当笔者走进如火如荼建设的汉十高铁工地,深入探寻最美高铁的建设奥秘时,被一群建设者深深震撼了。他们披星戴月、沐风栉雨,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不畏酷暑严寒、不惧艰难险阻,用青春和汗水写下了一幅幅壮丽画卷。谁是最美的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当笔者写下这个题目,眼前没有出现明星们的锥子脸、小蛮腰、樱桃口,而是浮现汉十高铁HSSG-4标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建设者们的身影,在他们前面,有一位精干、踏实的领路人,用辛勤和汗水绘就美好蓝图,他就是中铁十一局汉十高铁HSSG-4标项目经理罗仑。这让笔者不由得想起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些一把干粮一把雪在抗美援朝战场奉献青春的战士,在魏巍眼中是最美最可爱的人。而在笔者眼中,湖北最美高铁的建设者是最美的人。是他们筚路蓝缕,历经艰辛开隧道、铺轨道,打通汉十高铁这条黄金旅游观光线路,使黄鹤楼和武当山距离不再遥远,使朝食武昌鱼、午饮武当茶成为现实。最美的人建最美高铁线路汉十高铁是武汉至西安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399.13km,设计时速350km/h。因沿线串联武当山、古隆中、炎帝神农故里、黄鹤楼等著名风景名胜,沟通襄阳、随州、孝感、武汉等历史文化名城,也被誉为最美高铁线路。罗仑所负责的汉十高铁HSSG-4标横跨随州至十堰,线路长75.77公里,包括站前工程、轨道工程和站后接口工程,既有全线最长的余家山隧道,也有最后的长轨铺设,任务复杂而艰巨,可以说是关系到汉十高铁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自2015年年底开工以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汉十高铁建设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罗仑和他的团队始终无惧风雨、迎难而上。罗仑常说,“铁道兵前无险阻。我们是铁军,困难再多,也要克服。”汉十高铁HSSG-4标施工时间和节奏不能完全取决于自己,需要适时调整工期,跟全线协调,决策者在战略上必须有全局意识,这就好比运动会上的接力赛,跑最后一棒的那位运动员身上担子必定是沉甸甸的。罗仑说:“面对艰巨的任务,作为跑最后一棒的选手,我必须顾全大局,拼尽全力保证工程如期完成。”坐在笔者对面的这位稳重、朴实、睿智的中年男子,是有担当、敢打敢拼的硬汉子。记者了解到,罗仑1971年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他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走出了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等36位将军,被称为“全国将军第一县”。 成长于这片红色的沃土,锤炼了罗仑钢铁一般的意志。从小在麻城乡村长大,罗仑特别能吃苦,做事特别踏实,没有任何背景,他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到今天,靠的就是坚强的意志和可靠的品质。因为他具备务实诚信、勇于担当的精神,所以值得信赖。罗仑说:“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一直教育我做事踏实。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铁十一局,从技术人员做起,每天和工人在一起摸爬滚打,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对施工过程了如指掌。那时候,我从来没考虑过收入,也没想过换单位,不急功近利,只是一心想把事情做好。在工作让别人满意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从技术人员到管理者,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罗仑深深体会到,所有的工作都存在风险,越是怕就越有风险,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不敢承担责任,那是懦夫的表现。真正的弄潮儿,敢于在风口浪尖搏击。作为湖北省最美高铁的主要建设者,自2016年上场以来,罗仑爱岗敬业、敢于负责,勇于创新、乐于奉献,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为安全顺利、优质高效地建成汉十高铁做出了突出贡献。对安全风险控制点,罗仑专门进行重点盯控。2017年10月22日,全线最长的余家山隧道2号斜井小里程掌子面开挖过程中出现异常,前方围岩自稳能力较差,继续向前掘进可能存在塌方的风险。罗仑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到施工掌子面查看,用手抓起爆破观场的碎石反复击打,证实围岩云母含量与设计相比出现较大变化,迅速召开现场紧急会议,制订新的加固防护掘进方案。方案制订后,他每天带头奔赴现场指导施工,从超前支护、拱架安装及注浆加固入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二十多天加固防护处置,终于顺利通过80多米长的隐患地段。在罗仑带领下,汉十高铁HSSG-4标项目部获得8次“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安全事故为零。采访罗仑时,笔者问:“隧道如果塌方,后果不堪设想,您冲在最前面,那是有生命危险的,当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妻儿老小?”罗仑笑着说:“当时一心只想解决问题,什么都顾不得考虑。那种危险的情况下,作为项目负责人,我肯定要冲在前面。”极端天气,意志发挥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罗仑带领下,汉十高铁HSSG-4标先后荣获十堰市“十二五”劳动竞赛“优秀单位”、汉十铁路“先进党组织”、“红旗党员责任区”、“劳动竞赛第一名”等荣誉,共获得汉十公司绿牌奖励11次,各项工作均在全线名列前茅。这一项项荣誉背后,浸透了奋斗者的汗水。去年夏天,湖北不断拉起高温橙色预警。因为天气太热,汉十高铁全线6家施工单位无砟道床施工进度都非常缓慢,有的每天总产量不到1公里,最高的一家总产量1.7公里。高铁建设的每一天都是非常宝贵的,按照这个进度,2019年年底汉十高铁通车的目标将无法实现。罗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其他标段仍然按部就班时,他决定加大施工组织投入,增加一倍人力,以此推进工程进度,引领全线。按照施工安排,汉十高铁HSSG-4标随州段双线43.7公里无砟轨道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任务非常艰巨。在这种情况下,罗仑实行领导分工包保责任制,带头到任务最繁重、工期最紧急的随州段蹲点。他组织精兵强将,合理安排工序,每天24小时施工。极端天气下干活,靠的是意志。越是辛苦越向前,这时候,领导干部和党员必须冲在最前面。罗仑说,当时他与分部党员干部一起天天守在工地上,经常是衣服干了湿、湿了干,被汗水浸透,每天睡觉不到三四个小时。工人轮流倒班,但管理者不能换,必须守在工地上,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汉十高铁HSSG-4标无砟轨道施工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提前三天完成。汉十高铁HSSG-4标隧道桥涵众多、安全风险大,有9项重难点工程需要攻关。面对严峻挑战,罗仑组织开展了“三亮、四比、五评”活动,党工委5名委员分别成立红旗责任区,创建“党员先锋岗”15个,积极开展“汉十工匠”技能比武等活动。此外,罗仑还组织项目部相继开展了“百日大干”“大干二季度,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建高品质工程、促高质量发展”“迎静态验收、保高质量开通”等系列劳动竞赛活动,并多次荣获汉十公司劳动竞赛评比第一名。人文情怀,播撒温情在工地采访时,罗仑提到手下的工人总是满怀柔情。作为管理者,没有铁的手腕,工程进度和质量无法保证,但缺少人文情怀,只靠制度来管理,难免会招来怨言,并会导致消极情绪,无法发挥所有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来自乡村、有着良好家教的罗仑始终保持着淳朴厚道的本性。他说,抓安全,是源自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只要涉及安全问题绝不计算成本。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是时刻在心中萦绕、睡梦中都不敢放松的事情。站在工人的角度来说,能平平安安来、平平安安去,是家人的期盼,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家老小期待的眼神。“换位思考,我们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在工地上,我们牵不牵挂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有割舍不断的牵挂。”说到这里,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动了真情。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常怀大爱之心,这个世界会变得美好而温暖。罗仑说,就我而言,对工人的关心从点到角都要想到,人心换人心,我对他们好,他们在工作中也会有更多的动力。我经常在思考,怎么管理?怎么使工程不再是冷冰冰的工程?施工是机械化的,但人心是温暖的,管理是需要人文情怀的。罗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建设工地环境恶劣,长期在艰苦条件下施工,很多工人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伤痛。如何保持战斗力?首先必须使他们远离疾病的困扰。项目部主动与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为工人定期提供免费医疗,并派出体检车到工地,为每位工人免费体检。去年6月至9月5日,正是无砟轨道铺设的关键时期。当时天气特别炎热,晚上通宵作业,每天中午只休息两三个小时,43公里线路上,有9个作业点,最高峰时有2500多人施工,工地上密密麻麻都是人,灯火通明。天气这么炎热,组织这么多人干活,必须要想办法鼓舞士气。罗仑要求每个工地上必须设置清凉站,提供消暑用品。他还对流水作业规定施工时间,采取奖惩机制,每一道工序提前完成,便会有奖励,对单日产量最高的工人也有奖励,并授予标兵称号。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下,虽然天气炎热,工人们却个个工作热情高涨。施工一方,遗爱一方。罗仑组织项目部青年员工与十堰市茅箭医院青年联谊,向双塘小学进行爱心捐赠,关爱乡村留守儿童。项目部还将部分岗位向所在乡村开放,吸纳当地人员就业,让一线职工和普通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绿色施工,让天更蓝水更绿施工一方,播撒绿色一方。从小生活在乡村的罗仑看惯了青山绿水,对植物有着某种偏爱。当年晚清重臣左宗棠西进收复新疆时带领湘军一路植柳,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后来人们为纪念左宗棠,便将他和部属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环境第一,生存至上,这是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的真理。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根植人心。汉十高铁HSSG-4标跨越丹江口库区和武当山景区,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罗仑把环境生态保护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主动承担起建设绿色高铁的历史责任,让这方热土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罗仑煞费苦心。汉十高铁官山河特大桥跨越汉江支流,为保证水中墩施工期间不造成水体污染,罗仑组织人员实地踏勘,制订了水中墩采取浮吊配合水上施工的方案。为防止设备作业期间油污渗漏污染河水,罗仑带领分部经理对每一桩、每一锤亲自把关,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导致渗漏的环节。在最易造成污染的钢护筒和钢围堰施工期间,罗仑多方联系可靠的打桩设备和泥浆收集运输船,并在施工期间多次到现场监督泥浆污水排放收集情况,每周安排人员抽取河水开展水质检测分析,确保官山河特大桥在水中墩施工期间不发生一起污染事故。采访时,罗仑介绍,汉十高铁HSSG-4标始终把沿线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现“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影响”的环保目标。“由于丹江口库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其周边施工期间,需要慎之又慎,我生怕污染了环境,破坏植被,那我就是当地老百姓眼中的罪人,也是历史的罪人。”罗仑说:“既要环境美,不能影响当地群众生活,还要工程美,交出一条漂亮的铁路,这是我们项目部必须完成的目标。”为避开工程施工对丹江水质影响,罗仑带领项目部技术人员制订了施工便道绕行方案,运距比变更前增加10km,使得丹江口水源得到完好保护。为避免雨季施工期间污水排放,项目沿河堤沿线设置截水沟,将地表水进行集中沉淀处理,虽然增加工程成本800万元,但有效消除了施工污水排放。在每一个单项工程施工中,项目部都制定环保作业要求,标段便道每天坚持不间断洒水降尘,护坡挡墙完成一段及时绿化一段,项目沿线环境不断优化。坚持建设生态高铁,罗仑对此从不动摇。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原土的扰动,减少对地面树木、草皮和生态链的破坏。项目部对项目范围20余个弃渣场,严格按照“先挡后弃”原则,尽量少新建便道,尽量少占农田、林地,尽量不破坏作业区域以外的地表,优先施工挡墙和排水体系,及时进行土体覆盖,并喷撒草籽绿化,最大限度还耕还林。在项目完工后,坚持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保护沿线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确保项目沿线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完整如新。在余家山隧道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原2#斜井设计存在征地面积大、占用大量耕地、污染地方水源等情况。为尽可能少占用耕地和水塘,经勘查后,罗仑将2#斜井变更至规划中的汉江物流园区,变更后的方案比原方案虽然增加开挖110余米,但是避开了站线长度1Km当地居民的生活区,最大限度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受到十堰市政府好评。如今,斜井周边绿意盎然,呈现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文明施工,环保施工,作为管理者,罗仑的目光总是看得长远。我们可以设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