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穆索尔斯基,这位大名鼎鼎的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之一的作曲家,写过不少声乐作品和歌剧,听的不多。对他印象最深的只有两部作品:《展览会上的图画》和《荒山之夜》。 </p><p class="ql-block">《展览会上的图画》非常有创意,十几个片段风格变化很多,是我很喜欢的作品,管弦乐版与钢琴版书架上躺着几十个版本,已经听完的整理成三篇札记;没听完的版本还会接着听接着写。</p><p class="ql-block">最近从一位钢琴家前辈手里买到俄罗斯女钢琴家维多利亚·波斯特妮科娃(Viktoria Postnikova )弹奏的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是个惊喜。原来是冲着她弹的“图展”钢琴版买的,没想到这居然是双LP套装。第二张LP收录的曲目是其他唱片公司很少出,绝大多数大牌钢琴家都很少录过唱片的穆索尔斯基的15首钢琴作品。</p> <p class="ql-block">一首一首听完,竟让我有种找回恍若隔世的童年温暖之感。 这位胡子拉碴,一头乱发的大叔,居然能写出如此细腻,温情,惆怅,抚慰心灵的优美钢琴小品。每一首都如同老电影的回放,让记忆浮想联翩,思绪伴随乡愁,悄悄扩散,往事如烟。</p><p class="ql-block">波尔卡(Porte-en-seigne Polka ),这首短小的3分钟多一点,波斯特妮科娃节奏明快的触键,灵巧轻盈,让这首舞曲活泼明朗,童趣盎然,快速的上下行32分引发的音阶装点的如旋转的舞步,十分可爱。让人一下回到童年。</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是穆索尔斯基的第一首钢琴作品,创作这首作品时才13岁。作曲的技巧上并不复杂,左手的八度双音,有模有样的和声,反复,活泼灵巧的装饰,一切都发自内心,没有一点矫饰。网上听过另外一位女钢琴家Nina Kavtaradze弹奏的同样作品,对“vivo”的节奏感和韵律弹出一点肖邦作品的味道,没有波斯特妮科娃表现的准确。</p> <p class="ql-block">穆索尔斯基出生时父亲有不错的产业,有地有房。据1881年出版的一本写穆索尔斯基的自传,他的母亲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她给幼年的穆索尔斯基启蒙了第一堂钢琴课。七岁时他就能弹奏李斯特的一些简单曲目。十一岁时演奏了约翰·菲尔德(John Shield)的协奏曲。</p><p class="ql-block">少年的穆索尔斯基从保姆那里听了很多到俄罗斯童话故事。但据说他在保姆的指导练习下,弹琴的技巧和风格变得狂野,直到后来在圣彼得堡的安东·赫克老师指导下,他才接受正规音乐创作的章法和训练,学习基本作曲准则。据他自己的回忆,“早期对人民精神和生活方式的熟悉,为我的音乐即兴创作提供了最初也是最大的动力。”。</p><p class="ql-block">虽然老师赫克认为穆索尔斯基今后会成为一名伟大的钢琴家,但他父亲仍坚持让他遵循家族的传统职业道路,把他送去参加了青年近卫军,希望把他锻炼成俄罗斯军队的一名军官。</p><p class="ql-block">穆索尔斯基少年的音乐天赋在他这首波尔卡里展示无疑,作品清新质朴,阳光明媚。有力的和弦可以听出他性格中的刚毅的一面。这首波尔卡展现的是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年轻的少男少女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而现在中国同龄的孩子们可能还在为学校每天的作业忙个不停。</p><p class="ql-block">穆索尔斯基的钢琴作品里有好几首是写童年的记忆,其中有写“保姆和我(Amme und Ich),有写第一次受到惩罚的“First Punishment”等。这让人想起舒曼的《童年即景》。如果说舒曼的《童年即景》是成年人怀旧地回忆起童年时期,那么穆索尔斯基的波尔卡和童年的记忆则是从孩子天真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穆索尔格斯基(Mussorgsky)仿佛是用音乐唤起孤寂的心灵,让自己再次成为一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资料记载穆索尔格斯的的童年主要和母亲在一起,父亲早年去世。他与保姆及母亲关系密切。不幸的是,穆索尔斯基的母亲于1865年去世。父亲去世后他们家就开始走下坡路,母亲去世之后也没留下什么资产。丧母之痛让他的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实际上他一直没有走出这个悲伤的阴影。之后的日子他精神抑郁,借酒浇愁,并不得不接受治疗。长期依赖酒精导致他精神出现了妄想和癫痫。</p><p class="ql-block">穆索尔斯基母亲去世前的作品风格和之后有些区别。和他早年钢琴作品无拘无束的天性相比,他后来的作品充满了孤独和感伤。他的这首童年回忆“Niania et Moi“(保姆和我)是献给母亲的,有如回忆中的欢笑,欢笑伴着泪水。</p><p class="ql-block">和舒曼的《童年即景》不同的是,穆索尔斯基的童年回忆,优美的旋律带着无限的怀念和悠悠的感伤。波斯特妮科娃演奏的这几首回忆触键非常细腻。Crescendo和句尾的弱奏如此柔软,把心融化。仿佛是在追忆穆索尔斯基和母亲和佣人曾经有过的快乐时光。这样的音乐很难让人与照片上不修边幅的穆索尔斯基的形象联系起来。</p> <p class="ql-block">穆索尔斯基的生命只有短短的42个春秋,但他留下了不少作品,有歌剧,声乐作品,等。他的钢琴曲并不多。单子拉出来只有下面这些:</p><p class="ql-block"> Porte-enseigne Polka (1852)</p><p class="ql-block"> Souvenir d’enfance (1857)</p><p class="ql-block"> Scherzo in B♭ major (1858); also arr. for orchestra</p><p class="ql-block"> Scherzo in C♯ minor (1858); rev. 1860 in Piano Sonata in C major</p><p class="ql-block"> Impromptu passionné (1859)</p><p class="ql-block"> Ein Kinderscherz (Children's Games) (1859, rev.1860)</p><p class="ql-block"> Piano Sonata for Four Hands in C major (1860), Allegro and Scherzo only</p><p class="ql-block"> Intermezzo in modo classico (1862, rev. 1867); also arr. for orchestra</p><p class="ql-block"> Memories of Childhood (1865):</p><p class="ql-block">1. Nanny and I </p><p class="ql-block">2. The First Punishment, 未完成,由Karatygin写完。</p><p class="ql-block"> Rêverie on a theme of V. A. Loginov (1865)</p><p class="ql-block"> La Capricieuse, on a theme of L. Heyden (1865)</p><p class="ql-block"> The Seamstress , scherzino (1871)</p><p class="ql-block"> Pictures from an Exhibition (June 2-22 1874); Ravel改编了室内乐版</p><p class="ql-block"> Pictures from the Crimea:</p><p class="ql-block">1. On the Crimea’s Southern Shore (1879)</p><p class="ql-block">2. Near the Crimea’s Southern Shore (1880)</p><p class="ql-block"> Méditation, album leaf (1880)</p><p class="ql-block"> Une Larme (1880)</p><p class="ql-block"> In the Village (Au village) (ca.1880)</p><p class="ql-block">有黄色标注的是唱片中Viktoria Postnikova 演奏的曲目。</p><p class="ql-block">1856 年冬天,穆索尔斯基近卫军团的一位战友介绍他与俄罗斯作曲家亚历山大·达尔戈梅日斯基认识,让他通过音乐剧,又认识了作曲家米哈伊尔·格林卡的作品。这些作品激发了他自己对俄罗斯风格的热爱。1859 年 6 月,他第一次看到宏伟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十分震撼,这是他第一次对实实在在的俄罗斯历史有了认知。期间,穆索尔斯基又认识了作曲家米利·巴拉基列夫,后者成为了他的老师。</p><p class="ql-block">自从他父亲1853年去世后,穆索尔斯基家族逐渐衰退,兄弟俩发现父亲留下的遗产很快大幅减少,不久,当局废除农奴制度,家族的财务困境让他不得不借债度日。</p><p class="ql-block">穆索尔斯基其实从作曲角度来说,与绝大多数作曲家相比,可以归为“自学成才“的一类。俄罗斯19世纪后期的“五人强力集团”, 又称”五人团”(The Five) 、”新俄罗斯乐派”、”巴拉基列夫小组”,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重要人物。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居伊等五位俄罗斯作曲家。”五人团“ 大致在1856-1861年期间开始形成。当时这几位成员好几位是在军团认识,成立的初衷是希望创作本土风格,走出与传统德奥古典音乐不一样道路,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点融入作品。</p><p class="ql-block">这个时期他们从艺术思想上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影响较大,“五人团“的音乐有很多是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这与当时的时代特点一致,对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做出重要贡献,这五人中,又以穆索尔斯基的音乐最富创意。</p> <p class="ql-block">那个时期的俄罗斯文学,绘画和诗歌等创作不少以风景及大自然及为主题。同时期的法国的绘画和音乐很多也以同样的题材创作。穆索尔斯基的钢琴作品里可以感受到同样的爱好与趣味。唱片里下面这几首都是选择的这种题材:</p><p class="ql-block"> Pictures from the Crimea:</p><p class="ql-block">1. On the Crimea’s Southern Shore (1879)</p><p class="ql-block">2. Near the Crimea’s Southern Shore (1880)</p><p class="ql-block"> In the Village (Au village) (ca.1880)</p><p class="ql-block">作品里散发着自由浪漫的气息,但精妙的乐思里常让人感受到铁骨柔肠的细腻;在1865年和穆索尔斯基关系最亲密的母亲去世后,他的精神受到很大打击。此后他的音乐中终是时不时充满一种对往日的眷恋与回忆,音乐中流淌着宽广的宁静,难掩的怅惘,和失落的昨天。让人看着像是冬天白雪覆盖的广袤的白桦林,在瑟瑟寒风中只留下孤独与孤寂。</p><p class="ql-block">穆索尔斯基早期的钢琴作品受益他早期创作的部分歌曲。后期他以一些生活中无关紧要的小琐事为题材创作了一些小品,也符合当时的沙龙特色;这里有他童年的时代,他的故乡,他的亲人,他的故交,还有他失去的土地和家园。</p><p class="ql-block">1866 年,穆索尔斯基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普通人的歌曲,如《亲爱的萨维什娜》、《霍帕克》和《神学院学生》等,艺术上达到成熟,次年又创作了更大规模的系列歌曲。另一部创作于这一时期的作品是交响诗《伊万诺娃之夜》(1867;《荒山之夜》)。1868 年,他创作了无与伦比的套曲《托儿所》的第一首歌,并根据尼古拉·果戈理的《婚姻》的前几幕创作了音乐,使他在作曲方面达到了创作的巅峰。这些艺术歌曲的风格对他的钢琴作品创作提供了更多素材。他的钢琴作品有优美的旋律性,典型的俄罗斯名族音乐的旋律,不拘一格的创意,让他这些钢琴作品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这张唱片的钢琴演奏者是维多利亚·波斯特尼科娃(Viktoria Postnikova )是俄罗斯钢琴学派传承的杰出代表。她当年在欧洲演出时,当地的媒体将她与霍洛维茨相提并论。维多利亚·波斯特尼科娃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音乐家家庭。从三岁起,她就只凭耳朵的记忆就可以在钢琴上弹出她母亲刚教课时学生学习的作品,她如此出色的音乐天分让周围的人大为惊讶。从那时起,母亲教她学习。很快她就被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录取,并在七岁时第一次在乐队中公开演出。她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老师雅科夫·弗列尔(Yacov Flye)的指导下进步飞快。她在一系列国际比赛中获奖,包括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里斯本维纳·达·莫塔国际钢琴比赛、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等,确立了她在音乐界的声誉。</p><p class="ql-block">波斯特尼科娃的演奏继承了老师的特点,极富歌唱性,乐句表现细腻,对弱奏和踏板的出色把握让她这些作品的音色控制非常有色彩感。</p><p class="ql-block">她曾与柏林爱乐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伦敦BBC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以及俄罗斯和日本所有最负盛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合作的指挥家包括博尔特爵士、约翰·巴比罗利爵士、科林·戴维斯爵士、西蒙·拉特尔爵士、库尔特·马苏尔,当然还有她的指挥家丈夫,根纳季·罗日杰斯特文斯基。</p><p class="ql-block">以前她出过不少唱片,包括丈夫指挥的三部柴可夫斯基钢协作品;柴可夫斯基与维也纳交响乐团的三首协奏曲,穆索尔斯基的完整钢琴独奏作品,普罗科菲耶夫的五首协奏曲,以及布索尼、勃拉姆斯、肖邦等人的协奏曲。</p><p class="ql-block">听过她弹奏的柴科夫斯基“四季”优美浪漫,充满诗意;穆索尔斯基的这些钢琴小品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作品的风格变化上比老柴的“四季”更有韵味。</p><p class="ql-block">充满画面感的音乐如一幅幅画卷,在眼前徐徐展现。这时,想起以前读过的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的一首诗(查良铮译),静静的夜晚:</p><p class="ql-block">静静的夜晚,已不是盛夏,</p><p class="ql-block">天空的星斗火一般红,</p><p class="ql-block">田野在幽幽的星光下,</p><p class="ql-block">一面安睡,一面在成熟中……</p><p class="ql-block">啊,它的金色的麦浪</p><p class="ql-block">在寂静的夜里一片沉默,</p><p class="ql-block">只有银白的月光</p><p class="ql-block">在那如梦的波上闪烁……</p><p class="ql-block">刚听完的这首The Village钢琴小品,就是这个感觉。</p><p class="ql-block">静夜在遥远的童年。</p><p class="ql-block">音乐札记</p><p class="ql-block">18/01/2025</p><p class="ql-block">她无与伦比的曲目包括近80首钢琴和管弦乐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图中LP唱片照片来自本人收藏;</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p><p class="ql-block">1)Modest Mussorgsky in Words and Music ----by Davinia Caddy Read & Nicholas Boulton</p><p class="ql-block">2)Mussorgsky’s piano works by Mark Sealey</p><p class="ql-block">3) Grove Music Dictionary; </p><p class="ql-block">4) verbiefestival.com;</p><p class="ql-block">5) Festivalpagues.com;</p><p class="ql-block">6) Wikipedia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