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村

凡草

<p class="ql-block">  位于襄汾县城东汾河之滨的丁村,是拥有“一村两国保”的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p><p class="ql-block"> 丁村民宅位建于明代,清至民国续建,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民宅建筑群分北、南、西、中四大组,现在保存较完好的院落有40座。据建房题记,建于明代6座、清28座,民国2座,未发现纪年但建筑风格属清代的有10座。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民宅不同于像乔家大院那样的商家院落,也不同于像皇城相府那样的官宦之家,它是真正的百姓宅院,是我国北方汉民族四合院建筑的“珍贵”标本,堪称封建社会农业庄园。</p> <p class="ql-block"><b>丁村遗址</b></p> <p class="ql-block">丁村遗址经1954和1976年两次大规模的发掘,出土了近万件石器、28种动物化石。出土的三枚幼儿牙齿化石和一块幼儿右顶骨化石震惊世界。幼儿铲形门齿化石与欧洲人的勺形门齿有着本质区别。右顶骨化石上有顶枕间骨,该特征在白种人中很少见,而在黄种人中很普遍,有力的驳斥了西方学者认为的“中国人种西来说”的观点,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证明了丁村人就是现代黄种人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  丁村遗址被发现,这是继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出土化石是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早期智人,被称为“丁村人”。遗址中发现了石器打制现场,30万年前的人类用火遗迹,以及伴生的动物化石。</p> <p class="ql-block">丁村遗址的标志性器物叫做“三棱大尖状器”或者“鹤嘴形尖状器”,专家给出了一个统一的名称——丁村尖状器(厚尖状器)。</p> <p class="ql-block">尖状器,是丁村遗址的标志性器物,叫做“三棱大尖状器”或者“鹤嘴形尖状器”,并给出了一个统一的名称——丁村尖状器(厚尖状器)。</p> <p class="ql-block">  灵光寺琉璃塔,又名“西梁砖塔”,位于襄汾县邓庄镇上北梁村西,是金代的古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 灵光寺琉璃塔创建于唐贞观年间,金皇统年间重修。灵光寺琉璃塔是灵光寺内的主要建筑遗存,是一座平面八边形楼阁式木构琉璃砖塔,原有十三级。每级正面有小圈门,一层南侧开拱门进入塔内,其余七面设假拱门,塔残存七层,塔高为22.44米。塔各层檐部均为琉璃斗栱、兰普、垂莲柱。椽飞、勾头、滴水为砖雕仿制,三层出平座。琉璃斗栱为仿木构五铺作重下昂计心造。灵光寺琉璃塔较好地保存了金代建筑历史原貌,为研究金代琉璃塔提供了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附:运城市新绛历史文化景点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