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与留存(那不勒斯行记之一)

QYC

<p class="ql-block">原本那不勒斯并不在欧洲人文艺术游计划之内,因疫情后欧签更为保守,为尽可能利用这宝贵的签证有效期,在法国巴黎和西班牙巴塞罗那行程结束之后,部分团友继续意大利那不勒斯之旅。</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那不勒斯~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第一大城市,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8世纪,它就是古希腊人的定居点;公元前326年被古罗马人征服后建新城,这一时期吸引了众多名人到访,包括意大利诗人维吉尔;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停止了城市发展的势头;之后拜占庭人、诺曼人、西班牙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印记;直到‍1860年那不勒斯并入意大利王国。</p><p class="ql-block">‍‍早期古希腊人以神话中的海妖“帕耳忒诺珀”(Parthenope)命名那不勒斯,海妖又名“塞壬”,大众熟悉的星巴克咖啡Logo形象就来自于她。《荷马史诗·奥德塞》中,塞壬生活在那不勒斯海域,她以天籁般的歌声迷惑过往船只,使船员们不顾一切投身大海,为追寻她而死。后来塞壬爱上用蜡封住耳朵的尤里西斯,外表傲慢的塞壬内心极为脆弱,面对尤利西斯的无动于衷,她从自傲的高峰跌落到绝望的深渊,伤心地从悬崖上跳下。塞壬的躯体被海浪冲至岸边,变成了那不勒斯海湾。</p><p class="ql-block">‍古希腊时期那不勒斯被称为“Neapolis”,意为“新城市”;可以解释为古希腊人在此地建立新城市或是因为这里是当时一个新兴的贸易和战略要地。</p> <p class="ql-block">(海妖“塞壬”~星巴克咖啡Logo)</p> <p class="ql-block">(那不勒斯海湾~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令人意外的是,以阳光明媚著称的那不勒斯在我们到达起就连日下雨,直至我们离开时才雨过天晴。我们不得不取消所有户外活动,也就有了相对富足的时间参观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国立卡波迪蒙特博物馆、圣塞维罗礼拜堂、圣嘉勒圣殿等等。</p> <p class="ql-block">(参观博物馆、礼拜堂、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在2022年和2023年曾连续两年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分别举办“伊特鲁里亚人”特展和“古罗马文物精品”展,我因此了解到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馆之一,主要收藏古希腊、古罗马文物以及庞贝和赫库兰尼姆两座古城考古发掘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雕塑的核心部分是法尔内塞收藏,包括其家族在长达一个多世纪中挖掘卡拉卡拉浴场、古罗马广场、帕拉丁山等地的古罗马遗迹,以及收购、没收、豪门嫁妆等多渠道持续充盈的藏品,这些雕塑原先装点着法尔内塞家族各地的花园和宫殿。</p><p class="ql-block">‍1734年,西班牙波旁王朝统治那不勒斯,国王卡洛斯将母亲伊丽莎白·法尔内塞收藏于罗马和帕尔马的丰富珍宝全部转移到那不勒斯,成为今天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卡洛斯三世的母亲伊丽莎白·法尔内塞~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一《法尔内塞的赫拉克勒斯》位于展厅中央,非常醒目;另一件镇馆之宝《法尔内塞公牛》更是占据单独一个展厅,参观者可以360度欣赏细节。或许因连日阴雨,游人很少,真是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厅廊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镇馆之宝~《法尔内塞公牛》</b></p> <p class="ql-block">1546年,教皇保罗三世的考古队在罗马卡拉卡拉浴场的废墟中发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一块完整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法尔内塞公牛》。</span>据记载,这件庞大的大理石群雕取材于希腊神话“惩罚狄耳刻”的一个场景。传说底比斯国王<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吕科斯</span>遗弃前妻<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安提奥珀</span>后娶<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狄耳刻</span>为妻,<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狄耳刻</span>设计迫害<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安提奥珀</span>和她的儿子,欲将<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安提奥珀</span>挂在牡牛犄角上。<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安提奥珀</span>的儿子长大后为母复仇,最终将<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狄耳刻</span>绑在牛角上,在岩石上撞死。 </p> <p class="ql-block">(《法尔内塞公牛》)</p> <p class="ql-block">这个看似情节并不复杂的故事,包含着很多动作,细察每个人物手的姿态,哪怕是残缺的,也由衷感叹古代艺术家的高深造诣。</p> <p class="ql-block">((《法尔内塞公牛》细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镇馆之宝~《休息中的赫拉克勒斯》</b></p> <p class="ql-block">《休息中的赫拉克勒斯》是卡拉卡拉浴场中最著名的雕塑,也是法尔内塞收藏的象征,因而被命名为《法尔内塞的赫拉克勒斯》。</p><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的“十二项功绩”是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充满了挑战、勇气和转变。讲述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通过智慧和力量,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展示他面对内心脆弱,完成自我超越。</p><p class="ql-block">‍雕像表达疲惫的赫拉克勒斯斜倚着木棍,上面挂有他“杀死涅墨亚猛狮”后作为战利品剥下的狮子皮。终于完成国王设定的十二项危险而艰巨的任务,成就了英雄伟绩。</p> <p class="ql-block">(《法尔内塞的赫拉克勒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馆藏珍品~《举天球的阿特拉斯》</b></p> <p class="ql-block">擎天神阿特拉斯是耐力的化身,他拥有高大的身材和无穷的力气,是希腊神话中<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泰坦</span>对抗<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宙斯</span>战争的领袖,在<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泰坦</span>战败后,他被罚到世界最西边扛起天球<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乌拉诺斯</span>,支撑即将塌陷的天。北非摩洛哥临近大西洋的一片山脉就叫做“阿特拉斯山”。</p> <p class="ql-block">(《举天球的阿特拉斯》)</p> <p class="ql-block">(阿特特斯山脉地图~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阿特拉斯山脉远景~2019年摄于摩洛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馆藏珍品~《手执里拉琴的阿波罗》</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他是光明之神和音乐之神。</span>在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的赫尔墨斯偷了阿波罗的牛群,为了防止阿波罗生气,他杀了一只乌龟,用偷来的牛肠做了琴弦,创造了里拉琴,并把它送给了阿波罗。当阿波罗听到赫尔墨斯弹奏里拉琴的美妙声音后,他平息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怒气,</span>同意用里拉琴交换牛群。</p><p class="ql-block">‍《手执里拉琴的阿波罗》材质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产于埃及的斑岩石和</span>大理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颜色火红的斑</span>岩石极为珍贵,各时期的雕塑家们修复了残缺的部分,也根据不同时代国王的喜好对作品进行重塑,赋予新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手执里拉琴的阿波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馆藏珍品~《法尔内塞杯》</b></p> <p class="ql-block">这只从外形看完全是一只盘子的宝石藏品正式名字叫《法尔内塞杯》,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4世纪至前1世纪的</span>古罗马时代珍贵宝石~红缟玛瑙制作,是馆藏1500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宝石藏品中最重要的一件。</span>正面刻有人物浮雕,显然也是希腊神话故事,杯底(盘底)雕纹为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美杜莎。据介绍,当时人们认为使用刻有美杜莎形象的杯子可以防止中毒。</p> <p class="ql-block">(法尔内塞杯)</p> <p class="ql-block">琳琅满目的雕塑有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人物,也有罗马帝国皇帝等历史人物;有半身像,也有各种人物造型;古罗马雕塑几乎都是希腊化时期青铜雕塑的复制品,古罗马仰慕古希腊文明,“言必称希腊”。我们一边欣赏雕塑艺术,一边学习神话体系,体会着古希腊雕塑艺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p> <p class="ql-block">(各种人物头像)</p> <p class="ql-block">(各式人物造型)</p> <p class="ql-block">(其他雕刻艺术)</p> <p class="ql-block">1734年后,卡洛斯国王推动并主持因维苏威火山喷发而遭掩埋的庞贝与赫库兰尼姆两座古城的考古挖掘,从而有了海量的古罗马文物。1777年,他的儿子费尔南多四世将法尔内塞藏品与两座古城发掘的珍宝合二为一,收藏于翻新扩建的“皇家波旁博物馆”,由此构成博物馆藏品的两大核心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家波旁博物馆”就是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考古发掘文物,包括壁画、马赛克装饰画、雕塑等,可谓稀世珍宝。‍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人以如此精美的画面装饰墙体、地面、穹顶、神龛,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有戏剧故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物肖像</span>、海洋生物、几何纹样……令今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庞贝古城遗址模型)</p> <p class="ql-block">(壁画)</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镶嵌画)</p> <p class="ql-block">(雕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塞维罗礼拜堂</b></p> <p class="ql-block">“圣塞维罗礼拜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名“圣塞维罗小堂”,也称“圣母怜子小堂”,仅</span>展出28件藏品,以宗教主题雕塑为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塞维罗礼拜堂的建立源自十六世纪末的一个传说:一名无辜男子被押送至监狱,途中经过塞维罗宫花园,这时花园一堵墙突然倒塌,显出一尊圣母像。他立即向圣母像祈求公正判决,最终被无罪释放。这尊圣母像所在之处因此成为朝圣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塞维罗宫属于桑格罗家族,传说流传后,身患重病的托雷马焦雷公爵<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乔万·弗朗切斯科·迪·桑格罗</span>来此祈祷,竟奇迹般痊愈,他因此决定在宫殿花园中建立一座私人礼拜堂,圣塞维罗小堂于1593年建成。</p><p class="ql-block">1613年,他的儿子<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亚历山德罗·迪·桑格罗</span>扩建礼拜堂作为家族墓地,以埋葬供奉先人。</p><p class="ql-block">1740年代起,时任托雷马焦雷公爵的<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雷蒙多·迪·桑格罗</span>决定重建礼拜堂,聘请多位意大利雕塑家为礼拜堂创作雕塑作品。</p><p class="ql-block">‍今天它已不再发挥教堂作用,成为那不勒斯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它将巴洛克之美永恒成一尊尊雕塑,让几个世纪之后的我们,得以欣赏大师们的鬼斧神工之作。</p> <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3件雕塑展品分别为《蒙纱的基督》、《幻灭》与《谦逊》,《蒙纱的基督》陈设在礼拜堂的中心位置,另两件分别位于《蒙纱的基督》两侧。</p><p class="ql-block">‍《蒙纱的基督》是世界上最精细的雕塑作品之一,展现了基督盖着透明裹尸布的场景。雕刻笔触精致细腻,让人误以为基督身上覆盖了一层真实的面纱。</p><p class="ql-block">‍<b>由于馆内不允许拍照,所有图片来自礼拜堂的官网。</b></p> <p class="ql-block">(圣塞维罗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蒙纱的基督》)</p> <p class="ql-block">(脚边耶稣受难的刑具)</p> <p class="ql-block">《幻灭》表现一个男人正在挣脱象征罪恶的网,意为摆脱罪恶。一只有翅膀的精灵正在帮助他,精灵额头上的小火苗代表人的智慧。这尊雕塑最让人叹为观止莫过于那张真假难辨的网,大理石似乎成了真的绳网,站在雕塑下仰头细看,仿佛可感受到被网住的束缚感。</p><p class="ql-block">‍《幻灭》是雷蒙多·迪·桑格罗献给父亲安东尼奥公爵的雕塑作品。在妻子早逝后,安东尼奥过着混乱的生活,将儿子托付给祖父照顾,自己则游历欧洲;晚年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厌倦,为曾经的行为忏悔,他回到那不勒斯,在牧师生活的宁静中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幻灭》)</p> <p class="ql-block">《谦虚》是一个女神的形象,被一层薄纱轻轻覆盖,近乎完美。可清晰看见她面部的肌理、发型和身体轮廓,然而她的眼睛半睁半闭,仿佛已无生气。女神斜倚在左边的牌匾上,这块牌匾已经破裂,代表她早逝的生命。玫瑰花环装饰并将薄纱束缚在她的身上,犹如散发出沉静伤感的气息。</p><p class="ql-block">‍雷蒙多·迪·桑格罗将这座雕塑献给自己的母亲,她去世时雷蒙多还不满周岁,可以想象,他的一生都在渴望母爱的深情中度过。</p> <p class="ql-block">(《谦虚》)</p> <p class="ql-block">中央美术学院西方艺术史专家范景中教授说:宇宙间也许有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但也许没有比人类所创造的更高级的艺术!</p><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那不勒斯众多艺术精品价值连城是次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直抵人心!</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