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9.24 21:30到达上海浦东机场。</p><p class="ql-block">9.25凌晨1:55飞往伊斯坦布尔。当地时间8:38降落(北京时间约13:48),飞行时间约十一个小时。11:00时许转机飞往伊斯密尔市,飞行约一小时。到达后在机场汽车出租公司取到网上租的八座大奔,到超市购物,然后开往以弗所附近酒店。该酒店地处海边,三餐全包,有较大的游泳池。下午撄宁的外公、爸爸带着她下水玩了一会儿。我们稍事休息。</p> <p class="ql-block">9.26 上午去圣母玛利亚故居。中午回酒店用餐(开车半小时)。下午游以弗所圣约翰大教堂遗址、以弗所古城。</p><p class="ql-block"> 以弗所(也称艾菲斯)在公元前10世纪由雅典殖民者建立。这个新约《圣经》中出现过的地名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希腊罗马古城。这里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五大城市之一,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曾经繁荣盛极一时。早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的活动迹象,但希腊人登上历史舞台后,这里才迎来了繁荣。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0世纪,雅典殖民者开始建造以弗所城,至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把以弗所纳入希腊帝国的版图。以弗所地处爱琴海岸附近巴因德尔河口,距离入海口不到1公里,凭借便利的海上贸易,它很快发展成为地中海地区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城市,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它都是古罗马帝国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常常被西方人称之为土耳其的庞贝,古代以弗所通向港口的大街,在它的全盛时期,水管和污水管道都装置在大理石石板的下面,50盏街灯挂在廊柱上照明,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街灯。两边有很多商铺,至今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被马车压过的车轮印记。它以阿耳忒弥斯神庙(女神狄安娜的首要神龛)、图书馆和集市著称,但是经过几百年地貌变迁,它的入海口渐渐被淤泥填塞,以弗所赖以生存的海洋贸易遂告终结,加上地中海沿岸频发的地震,以弗所难逃被遗弃的噩运,这座新约《圣经》中出现过的城市,最终沦为一片大理石废墟。</p> <p class="ql-block">9.27 上午去海滨浴场</p><p class="ql-block"> 下午开车往棉花堡,三个半小时到达。</p><p class="ql-block"> 棉花堡在土耳其的纺织工业重镇Denizli,位于西南部山区,距离伊兹密尔约二百公里。土文pamukkale是由Pamuk(棉花)和Kale(城堡)两个字组成的,棉花是指其色白如棉,远看像棉花团,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地形。城堡是说它由整个山坡构成,一层又一层,形状像城堡,故得名棉花堡。</p><p class="ql-block"> 此地多温泉,温泉自洞顶流下,将山坡冲刷成阶梯状,平台处泉水蓄而成塘,人们可坐在里面泡温泉。泉水中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把整个山坡染成白色,像露天溶岩。从上往下看,一方方温泉平台像一面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从下往上看,像刚爆发完的火山,白色的岩浆覆盖了整个山坡,颇为壮观。棉花堡的形成,正是由于地下温泉水不断从地底涌出,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p> <p class="ql-block">9.28 上、下午游棉花堡景区:希拉波利斯古剧场、温泉浴场、棉花堡等。</p><p class="ql-block"> 棉花堡附近的古迹: 修建于2000多年前的阿佛洛狄西亚(Aphrodisias)卫城,至今残存着希腊风格的澡堂、拱门、横梁、石柱长廊、指向天空的大理石柱,它们全部由雪白的大理石雕筑而成,花纹繁复,造型宏伟。而空地上孤独伫立的月女神殿,永远在月光下闪烁清冷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希拉波里斯(Hierapolis)卫城一样是希腊风格的建筑,已经被大地震毁得只剩废墟,考古学家只发掘出城外规模巨大的贵族坟场,夕阳下,借着微弱的光线,天地间只剩几座房屋式坟墓的剪影。</p><p class="ql-block"> 晚上旅馆附近有当地居民举办婚礼,散步后闻声前去观看,一个小广场上正在举行舞会,拍了些视频。</p> <p class="ql-block">9.29 周六 离开棉花堡开往科尼亚市</p><p class="ql-block">科尼亚(亦称孔亚),土耳其城市,安纳托利亚高原中南部农业区的主要中心,科尼亚省省会。背靠托罗斯山,面向科尼亚盆地,海拔1027米。人口40.7万(1984)。</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482名。</p><p class="ql-block">土耳其的科尼亚在历史上,曾经是拜占廷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军事重镇,从1076年至1277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科尼亚苏丹国的首都。特别令科尼亚人民感到自豪的是科尼亚曾是塔吉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迈乌·拉纳的诞生地;还有苦修僧教派创始人扎巴尔·丁·鲁米的陵墓,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历史使科尼亚享誉着“天然历史艺术博物馆”的美名。科尼亚市现有各种博物馆九所、著名清真寺三所,阿拉丁清真寺就是其中一座。这一切使科尼亚成为朝圣地与旅游中心。土耳其著名的塞尔柱大学也在该市。</p> <p class="ql-block">下午抵达,到酒店小歇,逛市区并参观阿拉丁清真寺。阿拉丁清真寺位于土耳其科尼亚的核心——阿拉丁山,其重要程度仅次于梅乌拉那。它修建于13世纪,由一位来自大马士革的建筑师设计,呈阿拉伯式,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曾被装饰、翻修,甚至毁坏重建。</p> <p class="ql-block">9.30 </p><p class="ql-block"> 上午参观梅夫拉那清真寺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梅夫拉那在阿拉伯语中是个尊称,意即“我们的导师”,其原名为杰拉雷丁.鲁米。1207年出生在阿富汗,因躲避蒙古人入侵,举家迁往麦加,后于1228年来到孔亚,并于1273年终老于此。他是伊斯兰教苏菲派创始人,也是苦行僧旋转舞修行方式的创始人。梅夫拉那清真寺博物馆前身是伊斯兰苏菲教派旋转苦行僧侣修行的场所,也是孔亚的一级景点。如今对穆斯林而言,更是一所圣殿,因为创始人杰拉雷丁.鲁米就埋葬在里面,每年至少150万人造访此地。</p><p class="ql-block"> 参观后在一商店内小歇,然后离开科尼亚开往格雷梅镇(卡帕多西亚,世界文化遗产),入住一景区旅馆。这里气温较低,风很大,连忙添加了长袖衣服。</p> <p class="ql-block"> 格雷梅是位于土耳其中部卡帕多西亚地区的一座小城市,相对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卡帕多西亚,格雷梅的名字或许并不被人熟知,但实际上格雷梅就是卡帕多西亚的核心景区,是卡帕多西亚重要的中转枢纽和集散中心。</p><p class="ql-block"> 卡帕多西亚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而闻名于世,这里的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形成蘑菇、竹笋、尖塔一样的石林景观,在阳光的照射下,岩石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被称为“地球上最接近月球的地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将卡帕多西亚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格雷梅就建在卡帕多西亚的石林之中,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石林之城。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创造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方式——岩洞生活。他们利用凝灰岩的柔软性,挖出洞穴作为住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岩洞建筑。</p><p class="ql-block"> 卡帕多西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亚欧大陆的兵家必争之地,赫梯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都在此留下了自己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10.1 上午游览格雷梅国家公园,包括卡帕多西亚石林、岩穴教堂。然后去了鸽子岭、乌希萨尔城堡(亦称乌奇萨要塞,地点就在下榻的旅馆附近。因疲劳没攀登,只在周边观赏并拍照)。</p> <p class="ql-block">10.2 继续参观游览格雷梅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 先是在公路旁的观景点远距离观赏石林地貌,后来开车进入景区腹地,近距离观察。目之所及,重峦叠嶂,异峰突兀。加上蓝天白云的衬托,让人感觉如临仙境,空灵旷达,如梦如幻。</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时许参观了凯马克勒地下城。该地下城建于公元前400年左右,主要是为了躲避宗教迫害。在公园6-7世纪,拜占庭的基督教势力延伸到卡帕多奇亚时,教徒扩建了地下城市,用来躲避阿拉伯或波斯军队的迫害。该地下城共八层,目前开放四层。坑道低矮狭窄,行走需低头弯腰,很吃力。</p><p class="ql-block"> 地下城内有通道、通气孔、生活用水和排水系统,内部设有教坛、教室、卧房、厨房、库房等功能各异的洞穴,能够同时容纳3000人居住生活。地下城内有教堂、石桌、石门、厕所等设施,体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10.3 早晨5点半出发去昨天游览的景区,观看热气球飞行,到达时看到现场车水马龙,有大量游客来此。有的是来乘坐热气球,有的是只是来观看。据观察有为数不少的中国年轻人,租了敞篷老爷车追拍热气球。大约上千只热气球升空飞行约一个半小时,在景区一处平坦的地方降落。我们也驱车跟风体验。那里已停着许多豪华老爷车,俊男靓女们(大部分是中国人)在车上摆出各种娇柔造作的姿势在摆拍,有的还准备了香槟酒、高脚杯,当地的司机们在认真地为她们服务。</p> <p class="ql-block">回酒店用完早餐,稍事休息,去参观代林库尤地下城(一称德林库尤)。</p><p class="ql-block"> 该城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卡帕多西亚最深的地下城,离地面有40多米深,地下约有18-20层,只有8层向游客开放。地下城有1200多间房,居室、礼拜堂、学校、酿酒坊、仓库等设施一应俱全。可居住约1.5万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当时为了躲避战乱而建,曾是当地居民避难的安全庇护所,包含了生活所需的一切设施,如住宅、教堂、仓库、学校和通风系统等。</span>地下每一层的入口都用一块巨大的石门堵住,以防入侵者进入,里面的住户则可以通过地道在各层之间自由出入而不被发觉。</p><p class="ql-block">地下城还有通道和别的地下城相连,已知的一条10公里长的通道使代林库尤地下城与其姐妹城即我们前天参观的凯马克勒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这座古老的地下城建筑奇迹,不仅展示了古代文明的智慧和工程技术,还为当代游客提供了一次独特的历史探险之旅。</p><p class="ql-block"> 因为地下城内巷道狭窄,行走很吃力,我和太太下到第五层之后就提前返回地面了。</p> <p class="ql-block">10.4 上午从格雷梅开车往13:30 从卡帕多西亚的开塞利机场起飞,往伊斯坦布尔。15:00抵达。</p><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这座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曾是三大帝国(古罗马、拜占庭、奥斯曼)的首都,拥有三千年的历史。希腊时期,它是文明之光拜占庭;东罗马时代,它是信仰之巅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它是圣城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的名字也反映了其多元文化的融合,<span style="font-size:18px;">见证东西方文明交汇,现为土耳其重要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扼守着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峡。不仅是欧洲文化和体育的中心,还被誉为世界首都,连接着东西方,展现着无尽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傍晚离开酒店到大巴扎市场、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处散步。这一带是最热闹的老城区,沿街商店鳞次栉比,名胜古迹众多,车水马龙,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10.5 上午十时许出门,本来打算先去游览圣索菲亚大教堂,看到排队的人太多,就去了对面的蓝色清真寺,据说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p><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清真寺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另有4个较小圆顶,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高43米,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p><p class="ql-block">1609年,14岁即位的阿赫迈特苏丹命令建筑师迈赫迈特·阿加(Mehmet Aga)在原来的阿伊舍苏丹的王宫上修建一座能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希腊文:Ἁγία Σοφία,英文:Hagia Sophia,意为上帝智慧,圣智教堂,1453年被征服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强行改为清真寺)相比的清真寺,以证明他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p><p class="ql-block">1617年,清真寺完工。它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杰作。这是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奥斯曼土耳其的突厥伊斯兰教文化相结合的建筑,运用的是拜占庭帝国希腊文化的建筑技术来表现伊斯兰教文化,如果没有四周的六座叫拜塔,那么他就会被看成一座东正教教堂,这也是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各国的建筑方式,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参观者进入主殿时要脱下鞋子,女士还要包上头巾。里面的确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只不过有点空空荡荡的感觉,不像国内的佛教名刹那样,除了佛祖之外,还有阵容庞大的金刚、菩萨、罗汉的高大塑像。虔诚的氛围挺充足,似乎缺少了一些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出来时,圣索菲亚大教堂那边依然有很长的队伍在排队购票。只得去了耶莱巴坦地下水宫(Yerebatan Sarnici),这是土耳其规模最大也是最有名的地下宫殿,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336根高9米的粗大科林斯式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而这些石柱据说均是从安塔托利亚地区的神殿中搬运来的。</p><p class="ql-block"> 这里原是6世纪拜占庭时期因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据史料记载,地下水宫是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动用七千名奴隶在教堂废墟上建成的,一方面为的是保证宫廷用水供给,一方面是防止敌人围困,有备无患。水宫储水量达10万吨之多,如果蓄满了水,据说可供当时全城人喝一个月。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水宫被废置,直至十六世纪中期,荷兰人无意发现了它,才使其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晚上去海边,观赏博斯普鲁斯海峡夜景。</p> <p class="ql-block">10.6 </p><p class="ql-block">一,圣索菲亚大教堂</p><p class="ql-block">索菲亚大教堂是位于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宗教建筑,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p><p class="ql-block">索菲亚大教堂由公元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间都是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在公元1204年至1261年成为拉丁帝国的大教堂,1453年5月29日被转为清真寺,直至1934年被世俗化,现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二,皇宫(托普卡帕宫(土耳其语:奥斯曼土耳其语:طوپقپو سرايى)是位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座皇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宫是昔日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娱乐的场所,现今则是当地主要的观光胜地。)</p><p class="ql-block">三,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四,再去看海峡</p><p class="ql-block">五,铁道博物馆(老火车站,电影《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10.7 乘船观光,去海峡对岸后再回头。在海边一鱼市买生鲜鱼虾然后就地加工、品尝。(包括鲈鱼对虾鱿鱼圈等)。</p><p class="ql-block"> 下午去了加拉太石塔(又称加拉达石塔)。</p><p class="ql-block"> 加拉太塔(Galata Tower)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加拉太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拜占庭时期,最初是用木头建造的灯塔,后在十字军东征时被焚毁。热那亚人在1348年用石料重建了这座塔,</span>作为瞭望塔和军事防御建筑。加拉太塔最初被称为基督之塔(Christea Turris),后来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被称为加拉太塔(Galata Kulesi)。</p><p class="ql-block"> 加拉太塔在历史上曾担任多种角色,包括监狱、天文台和消防塔等。在16世纪,它曾被用作地牢和庇护所,关押基督教战俘。17世纪,它成为造船厂的供应仓库。1717年,它被用作消防塔,直到1965年至1967年经过最后一次修复后,它以商业化的形式向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经过多次重建和修复,加拉太塔成为了伊斯坦布尔不可或缺的历史遗迹和旅游胜地。</span>如今,加拉太塔不仅是伊斯坦布尔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还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游客可以通过电梯到达七层,最后两层需要步行。塔顶的观景台提供了360度俯瞰伊斯坦布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10.8 看了一处老教堂,中午就在教堂后面的餐馆就餐(露天),还在旁边的个旅游纪念品商店买了些东西。然后去了一处叫做紫色的贵族的老教堂。</p> <p class="ql-block">10.9 上午早餐后,出去用剩余的零钱买了一只玩具猫给孙女,300里拉,折合60元人民币。九时许预约的出租车来接,开往机场,14:10起飞(东航)。</p><p class="ql-block">23:15(北京时间4:15)抵达上海浦东机场。飞行仅用了九个小时。8时许抵达杭州。</p><p class="ql-block"> 此次土耳其之行共计16天,虽说体力又经受住了一次考验,但是比起六十岁之前去西欧、美国时,已经有些差别了。除了自然规律所致,与近几年疫情泛滥无疑也有一定关系。</p><p class="ql-block"> 综合在土耳其走马看花的印象,有“五多四少”:城乡沿途清真寺多,大街小巷商舖排档多,景区商业区游客多,保留的古迹遗存多,街上小孩子比老年人多。行政机构少,警察城管少,保安保洁少,标语横幅宣传牌少。</p><p class="ql-block"> 总体感觉,与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前夕有某些相像。土耳其是继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金砖国家”之后又一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享有“新钻国家”的美誉,并且是“二十国集团”的成员。2006年,美国高盛公司创造“新钻11国”概念,这一概念是根据劳动力成长、资本存量与技术成长三项指标推估出GDP增长率,认为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韩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等11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潜力上仅次于“金砖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有良好表现,其前景也充满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