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的美篇

<p class="ql-block">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经验,对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奋斗方向。推动三北工程科学治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北方风沙危害严重,西北、东北西部、内蒙古、河北、河南等地沙荒遍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52年起,我国开展沙漠综合考察、风沙物理研究和局部的风沙危害治理。1956年,毛泽东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新中国自此开启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征程,1959年编制了防沙治沙规划。1977年联合国召开防治荒漠化会议,我国积极响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启工程带动防沙治沙的新纪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北地区分布着四大沙地和八大沙漠,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防治沙漠化的核心区域。三北工程第一阶段(1978~2000年)的前三期工程确定了七大重点项目。其中的京包-包兰铁路两侧绿化项目,在沙坡头地区创造性地使用草方格固沙获“科技进步特等奖”“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等称号。七大重点项目的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林针对我国面积最大的两大风沙策源地进行治理。科尔沁沙地共完成330万公顷,人工造林269万公顷,飞播造林6.76万公顷,封山育林53.9万公顷,在毛乌素沙地共完成245万公顷,人工造林191万公顷,飞播造林31.1万公顷,封山育林22.6万公顷,沙地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治理效果显著。千禧年,三北工程四期规划结合《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突出森林的生态功能,加大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二级防护林种的建设比重,规划造林950.02万公顷,其中防风固沙林260.05万公顷,水土保持林325.31万公顷。在三北工程区,选取了30个具有代表性的县(旗、区)开展精准治沙重点县建设工作,到2020年底精准治沙重点县已完成建设任务260.13万亩,带动了防沙治沙工作向精细化管理、由重“量”到重“质”转变。通过对沙化土地和封山(沙)育林工作的调查研究得出了“自然恢复为主、辅助人工措施”的工作思路,并结合乡村振兴,进行了《三北工程精准治沙与乡村振兴》课题研究。积极开展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建设,于今年首批启动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两个科学绿化试点县,探索不同地域类型区科学绿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为全面推进三北工程科学绿化建设一批示范样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北工程防沙治采取草方格固沙、封沙育林、飞机播种、人工造林种草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由2000年均缩减1183平方公里,实现“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转变。发明创造了“引水拉沙”“五带一体”“六位一体”等科学有效的治沙方法,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生态安全屏障,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成功典范。</p> <p class="ql-block">水调歌头</p><p class="ql-block">作者: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p><p class="ql-block">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三峡梦”,曾担心能否防原子弹,终于圆梦</p><p class="ql-block">长江“母亲河”带来无限福泽,但多次露出狰狞一面带来迅猛洪水。</p><p class="ql-block">1953年,毛主席长江武汉河段考察:“这么多支流水库加起来,能不能抵上在三峡修建一个大水库?”“为何不直接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这个三峡水库怎么样?”建造三峡大坝定下基调,实现“高峡出平湖”的治水兴邦。</p><p class="ql-block">一、驯服长江洪水的梦想</p><p class="ql-block">1931年长江洪灾,14.5万人不幸遇难。</p><p class="ql-block">1954年洪水3万人丧生100万人无家可归。</p><p class="ql-block">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提出建设三峡水利工程设想,国民政府按照该设想与美国垦务局合作。三四十年代国内外专家实地考察,中国烽火连天、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新中国建立1953年毛主席首个提出解决长江水患的领导人。</p><p class="ql-block">毛主席逐步解决长江防洪,在三峡打造根治长江水患大坝。</p><p class="ql-block">考虑到技术、国内外形势,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为“试点”</p><p class="ql-block">1956年,南巡途经长江,写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p><p class="ql-block">二、毛主席的“三峡梦”</p><p class="ql-block">1958毛主席正式建设三峡工程提出议题。</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参观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建于春秋战国有数千年的历史,造福中华千年。至今都在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建设黄河三门峡水库时毛主席提醒关注泥沙淤积问题。不断深入研究三峡工程</p><p class="ql-block">1969年,水利电力部提出启动三峡工程建设:“现在要打仗,你头顶着200亿立方米水,怕不怕?”驳回</p><p class="ql-block">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提议认可。</p><p class="ql-block">三、中华儿女终圆三峡梦</p><p class="ql-block">1958年正式提出以来,为此进行了十多年研究与论证,三峡工程的轮廓变得越发清晰,倾注了毕生心血。</p><p class="ql-block">1992年,三峡工程正式翻开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毛主席防原子弹问题,三峡大坝属于混凝土重力坝,拥有极强的抗打击能力。随国防实力提升,反导系统建立,其他国不敢轻易对三峡大坝下手。</p><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启动,直至2020年,酝酿数十年的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p><p class="ql-block">从毛主席“高峡出平湖”蓝图到三峡工程竣工经历了七十余载,中华百年三峡大梦实现,三峡大坝横锁西岭峡谷之上,守卫着长江两岸民众的安宁,为长江流域带来发展新机会,给两岸人民带来无限福泽。</p> <p class="ql-block">峡工程是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三峡工程是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综合性水利工程,显著防洪效益和发电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峡工程始于1994年,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其大坝高185米,蓄水高程为175米,水库长2335米,安装了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三峡水电站全年累计发电量超过988亿千瓦时,减少大量原煤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p><p class="ql-block">三峡工程的建设解决长江中下游的严重洪水问题,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和通航的需求。经济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