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扎村一一中国第一土庄

王剑(谢绝鲜花)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大峡谷南出口的沟谷中</p> <p class="ql-block">  是一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新疆现存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四面环山, 逐绿洲而建,苏贝希河穿村而过</p> <p class="ql-block">  民居建在坡间台地上,随地形起伏,高低错落</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巷道四通八达</p> <p class="ql-block">  村道、古树、绿荫</p> <p class="ql-block">  沿街民居</p> <p class="ql-block">  沿街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  沿街巷道</p> <p class="ql-block">  沿街巷道</p> <p class="ql-block">  村内小桥</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还保留着大量的黄粘土生土建筑</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黄粘土生土造房</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保存了大量用黄粘土生土建造的传统民居,是新疆黄粘土生土建筑的典范,被誉为“中国第一土庄”</p> <p class="ql-block">  居民们继承了千百年来用黄粘土生土建造房屋的传统,村内建筑多以土木结构的黄粘土生土建筑为主</p> <p class="ql-block">  用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生土房</p> <p class="ql-block">  破毁的黄粘土生土房</p> <p class="ql-block">  整修后的黄粘土生土房</p> <p class="ql-block">  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生土房,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一层的,也有两层以上的,有独立成院的,也有沿山势连成一片的</p> <p class="ql-block">  有不少房屋,上层为平房,下层为临山挖地而成的窑洞(东暖夏凉),因而也称为窑房</p> <p class="ql-block">  正在整修的黄粘土房内部</p> <p class="ql-block">  一些房屋建筑还遗留宗教印记</p> <p class="ql-block">  展现了独特的西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  每户居民既自成单元,又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建筑浑然一体,特点鲜明</p> <p class="ql-block">  独立成院的黄粘土生土房</p> <p class="ql-block">  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黄粘土生土房</p> <p class="ql-block">  成片房顶相连的黄粘土生土房(与云南土掌房户户相连有一拼),更显原始、粗犷、沧桑</p> <p class="ql-block">  家家相连的黄粘土生土房</p> <p class="ql-block">  户户相通的房顶平台</p> <p class="ql-block">  房顶上的凉房</p> <p class="ql-block">  自然风干的葡萄干</p> <p class="ql-block">  高高在上的凉房</p> <p class="ql-block">  农家乐民居</p> <p class="ql-block">  民居内</p> <p class="ql-block">  民居内</p> <p class="ql-block">  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斑驳的建筑,诉说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村道,引领着人们走进充满故事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以大清真寺为中心,是一座融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新疆东部伊斯兰文化背景下村落格局形态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大清真寺,修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占地20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大清真寺,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与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方法相结合的古清真寺,有别于中国内地传统的清真寺建筑方法,由唤经塔、棒课楼、礼拜殿、讲经堂、阿訇居室、净身房等建筑组成</p> <p class="ql-block">  吐峪沟麻扎村,也是中国影视剧拍摄基地</p> <p class="ql-block">  先后有《七剑下天山》、《火焰山来的鼓手》、《化剑》、《赵丹传》、《额敏和卓》、《冰山下的来客》、《阿娜尔汗》、《大唐玄奘》等众多影视剧来此选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  《阿娜尔汗》的院子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  《阿娜尔汗》的院子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  《阿娜尔汗》的院子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古村落内,感受到时光的流传和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古村、古道、古墓、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全称“麻扎阿勒迪村”,意为“圣墓前的村庄”,因该村坐落在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的前方而得名,村中人多为圣地守墓人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  “麻扎”是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圣地”、“圣徒墓”,主要指伊斯兰教显贵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 吐峪沟麻扎,全称为“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俗称“圣人墓”,相传已有13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传说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其弟子古也门国传教士叶木乃哈带5名弟子最早来中国传教,历尽艰辛,终于东行来到吐峪沟,在携犬的当地牧羊人的帮助下,长住此地继续传教</p> <p class="ql-block">  叶木乃哈等6人和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牧羊人)去世后,被埋在洞里,即吐峪沟麻扎</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方之一,被称为“伊斯兰教七大圣地”之一的“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自古就有来自印度、土耳其等国的穆斯林前来朝拜,是中国境内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地,因此麻扎村也被称为“中国的麦加”</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去麦加朝圣前,要先来吐峪沟麻扎朝拜,去不了麦加朝觐的,来这里7次,就等于去麦加朝圣一次</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  吐峪沟麻扎村,是世界宗教历史文化的交汇地,是绘画摄影爱好者创作的佳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