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夫,天之生物也!始于一本,一本散为万珠,万珠原于一本。独人乎哉?草木鸟兽皆然也!螟蛉之似!形声之似也!其本则非耶?本之一也。花木之相接,技叶之似也!其本则非耶?本之一也。天也。歧而二之者,人也!以人而二乎天,则悖理伤化莫大焉!今夫祖父子孙一气也。为期后者,尸而祝之于庙,燔而祭之于野,不忘本也。先王立宗法,以广其仁,大宗统百世,百世宗之。小宗统五世,五世宗之。贵贱相通,患难相恤,礼俗相先,虽千万人犹一人之身而民焉!有不为仁者呼?此先王之法,故不可废也!宗法废而民俗偷。今之人心,夫,岂异于三代之人心哉?因教之无道、统之无法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常想,这世间万物,皆由一源而生。如同那草木鸟兽,虽形态各异,却皆有其根本。人亦如此,祖父子孙,一脉相承。为了不忘本,我们会在庙中祭祀祖先,也会在野外焚烧祭品以表怀念。先王设立宗法制度,正是为了推广仁爱。无论是大宗还是小宗,都有着明确的传承规则。不论身份贵贱,大家都能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这样的社会,即便有千万人,也如同一人般团结。然而,若宗法制度被废弃,社会风气便会变坏。如今的人心,难道与夏商周三代时的人心不同吗?只是教导的方法不对,管理制度缺失罢了。</p> <p class="ql-block">吾谭之蕃于茶也,非一日矣!我鼻祖光禄大夫可奕翁,配李氏夫人,于武宗会昌四年甲子生男守禄。及携守禄来茶时,则懿宗十四年癸巳(懿宗咸通十四年癸巳即:873年)也。考翁为幽州大将军谭忠之裔。宦居河南,今河南谭家河故址犹存。由河南宦居金陵大平路当涂县贵游乡递至翁仕唐授宣议郎。因懿宗咸通元年(860年)庚辰十二月,江南人事多乖,天道不顺,雪深七尺,黎庶僵仆。翁有乱邦不居之意,遂携家由大平路徙居江西吉州,复由吉州泰和县高行乡早禾市乌龙山石壁下携子守禄徙茶陵,旧称十五都地名邓塘居焉。时已致仕有日矣。中和二年壬寅(882年)八月十三日,复迁尧溪十三都,地名蕉坑大平园。属尧水神山岭之近。地初无名,始祖追念先世金陵大平人也,迁徙屡易,未有安处,迨居尧水叶吉,爰命名“太平园”,以示不忘本也。</p>
<p class="ql-block">我们谭家在茶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先祖光禄大夫可奕翁,与李氏夫人育有一子守禄。后来,他们带着守禄来到茶陵,那是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可奕翁是幽州大将军谭忠的后代,曾在河南做官,河南谭家河的遗址至今尚存。后来,他又在金陵大平路当涂县贵游乡任职,直至被授予宣议郎。由于江南局势动荡,天灾不断,可奕翁决定带着家人迁居江西吉州,再从吉州迁至茶陵。当时,他已经辞官有一段时间了。到了中和二年(882年),他们又搬到了尧溪十三都,取名为“太平园”,以示不忘根本。</p>
<p class="ql-block">守禄娶邓氏夫人,僖宗干符二年乙未(875年)生武兴,武兴配徐氏夫人,生长男:进峰,字文洪,号希峻,又号仰仙。次子:进鸿,字文道,号希仪,号云达。三子:进颇,字文雍,号希廉,号古塘,号东溪。</p>
<p class="ql-block">守禄与邓氏夫人生下了武兴,武兴与徐氏夫人生下了三个儿子:进峰、进鸿和进颇。他们三兄弟,个个才华横溢,文武双全。</p>
<p class="ql-block">昭宣天佑四年(907年)丁卯,朱温篡位,国号大梁,是为五代梁大祖改元开平元年。封湖南武安军节度使马殷为楚王。时天下分裂,各霸一方,称王称帝,不可胜记。梁仅偏安。</p>
<p class="ql-block">马殷成为楚王后,征召了许多优秀人才辅佐自己的国家。谭进峰兄弟三人因其才德出众,被征召入朝。他们在朝中屡立战功,功勋被记录在盟府。楚王下诏封谭进峰为朝议大夫,谭进鸿为司马大夫,谭进颇为武功大夫、金吾左殿镇国将军。还下诏追赠他们三代祖先。</p>
<p class="ql-block">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丁亥八月终,楚始建国,及长兴元年(930年)庚寅十一月楚王死,子希声嗣位。先是,峰兄弟谏王宜尽事大之礼,以保境息民,不徒在国制自雄也。王果遗命去建国之制,复藩镇之旧。唐主以希声为武安靖江军节使度,仍封楚王。三年(932年)壬辰,希声死。希范嗣位,奢淫无度。处士戴偃作《渔父》诗讽之。</p>
<p class="ql-block">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楚国正式建国。到了长兴元年(930年),楚王马殷去世,他的儿子马希声继位。谭进峰兄弟曾劝谏马殷应该尽到藩臣的礼节,以保境安民。马殷去世后,果然留下遗命废除建国的制度,恢复藩镇的旧制。然而,马希声的儿子马希范继位后,生活奢侈淫乱,毫无节制。处士戴偃写了一首《渔父》诗来讽刺他。</p>
<p class="ql-block">三进公生男十八,散居析处。吾祖宏亮,行十一郎,娶李氏,居茶乡。生男仁京,登进士第,仕至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上柱国。配俞氏,封安乐夫人,生男曰彬曰格。吾祖格,宦横州别驾,生男八人,俱登仕版。吾祖第三,讳安,字符泰,宦至大常博士,为静州司户,居清水。(后处尧公,仕至司空相国,子三人,长德裔,从大宗撵。任大理寺丞,子八人,皆登科甲)。</p>
<p class="ql-block">三进公生了十八个儿子,分散居住在各地。我的祖先宏亮,娶了李氏,居住在茶乡。生了儿子仁京,考中进士,做官做到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上柱国。仁京娶了俞氏,俞氏被封为安乐夫人,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彬和格。我的祖先格,在横州做别驾,生了八个儿子,都做了官。</p>
<p class="ql-block">余父讳巽,仕至大常博士,骑都尉,朝奉大夫,荣膺紫诰。吾兄弟二人,长综,任殿中丞,分居池州。予任大理寺丞,政事之暇每以谱碟未修则世系不明,实所疚心。乃乞老归,仿苏明允微意举族谱,考订而修葺之。</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名叫巽,做官做到大常博士、骑都尉、朝奉大夫,还获得了紫诰的荣誉。我们兄弟两人,哥哥叫综,担任殿中丞,居住在池州。我担任大理寺丞,在处理政务的闲暇之余,常常因为家谱没有修缮、家族世系不清楚而感到愧疚。于是我就请求告老还乡,仿照苏明允的微意来编纂族谱,考证并修缮它。</p>
<p class="ql-block">盖族之有贵而有贱,家之有富而有贫,人之有贤而有愚,此其常也。以富贵而大其族者,岂可概哉。先王之立宗法,惟非其种,则锄而去之耳;若同为一本,虽属疏远,犹将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