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7.1下午我们进入湖北省钟祥市,钟祥隶属于荆门市的一个四线小城。市区街道干净,莫愁湖湖面宽阔,微风细雨惹得水波荡漾、风景宜人。我们就在莫愁湖畔住下。</p> <p class="ql-block"> 环绕莫愁湖一圈有6公里,四周有亲水平台和木制棧道,是钟祥市民早锻炼和休闲散步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翌日四个老头兴致勃勃的去明显陵文化旅游景区游览。显陵是明朝嘉庆皇帝为父母亲修建的陵园,花了47年才建成,嘉庆皇帝也是个大孝子了。</p> <p class="ql-block"> 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佑杭和母亲慈孝献皇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围陵面积183.15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三十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如同"天设地造",是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是嘉靖初年重大历史事件"大礼议"的产物,在明陵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建造过程中,因政治因素、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等原因,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尤其是"一陵两家"的陵寝结构,在历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秘莫测,更为世人称奇,堪称中国帝陵的璀璨明珠。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进入明显陵风景区左边是一张清澈的水塘,水塘边斜摆设一块刻有中英文的大理石碑。中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钟祥.明显陵</p><p class="ql-block">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明显陵之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并于二000年批准将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人类的利益,保护明显陵人人有责。</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二00一年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时(明代)显陵是不允许平民百姓进入的,而 官员人等到此也要一律下马才准进入显陵。大门两边竖着两块“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p> <p class="ql-block"> 下马碑</p><p class="ql-block"> 下马碑是昔日皇家设立的谕令碑,是一种显示封建等级礼仪的标志,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以示对皇权的恭敬。封建社会皇帝陵园神圣的禁区,寻常百姓不能入内,朝廷命官奉命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步行而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p> <p class="ql-block"> 走进显陵只见一条弯曲的石铺路,中间是平整的石板,两边是鹅卵石铺设,完全不像王陵那样大块青石板通直铺设。看到介绍才知道这是"龙鳞神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龙鳞神道</p> <p class="ql-block"> 龙鳞神道</p> <p class="ql-block"> 龙鳞神道</p><p class="ql-block"> 明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龙鳞神道做法的陵寝。龙鳞神道全长1368米,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神道"。龙鳞神道一反中轴对称和通直的原则,随地形变化而弯曲,因此也称之"龙形神道"。</p> <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明显陵</p><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八年元月十三日公布</p> <p class="ql-block"> 九曲御河全长有2000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为陵区主要排水系统,其设计非常巧妙,弯曲的河流以神路为中轴,左右贯穿五座石拱桥至外明塘,将陵区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使景观与建筑巧妙的融合,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自然要素山、水、树木的空间限定作用。九曲御河的建造无疑也是出自风水"通脉护气"的要求。</p><p class="ql-block">(可惜我没办法航拍,只能在视频中拍到一个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 睿功圣德碑亭,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亦御碑楼,是供奉"御制睿功圣德碑”的专用建筑,碑亭平面布局为檐歇山顶式建筑,四面各开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跌睿功圣德碑,碑文为嘉靖皇帝朱厚熜亲自撰记载着其父一生的文治武功、德行操守等,用以昭示后人。碑亭木建筑毁于明末战火,2010年经维修恢复历史原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睿功圣德碑亭</p> <p class="ql-block"> 石像生</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是帝王陵墓前礼仪性建筑和皇权仪卫的缩影,具有守护、辟邪、吉祥和象征的功能。明显陵石像生共12对,依次排列为:狮子1对,懈豸1对,骆驼1对,大象1对,麒麟2对,马2对,武将2对,文臣2对。均用整块巨石雕成,为国内少见的大型石雕群。</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亦称龙凤门,由三门六柱四壁组成,每根柱子的顶端都蹲踞着一只朝天孔,左右装饰云板,额枋上有火焰宝珠,故俗称"火焰牌枋"。古人曾说过"圣殿之有灵星门,盖尊圣门如天门也"。因此,在陵寝中棂星门就是天门,它寓意帝王的灵魂过了此门便上天堂,因为皇帝是真龙天子,是上天的儿子,死后灵魂必须回到天上去。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纯德山祭告文碑</p><p class="ql-block"> 立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正月,坐西面东,亭已毁。碑文为祭告山神的祭文。显陵主山原名为松林山,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嘉靖皇帝效仿成祖朱棣将北京昌平黄土山(现十三陵主山)更名为"天寿山"的做法,将祖陵主山改为"基运山",皇陵主山改为"翔圣山",孝陵主山改为"神烈山",显陵所在的主山"松林山"更名为"纯德山",特立此碑以祭告山神。</p> <p class="ql-block"> 纪瑞文碑</p><p class="ql-block"> 立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正月初八,坐东面西,亭已毁。嘉靖七年(1528年)五月,礼部右侍郎严嵩奉命前来显陵立睿功圣德碑,回京后向嘉靖皇帝复命,说在送碑立碑的过程中遇上了几件祥瑞之事,如改碑题时,灵风飒然,仿佛神灵而来;行礼之时,祥云满天,群臣欢庆等等。严嵩特请命撰文刻石,以昭示万世。嘉靖皇帝听后特别高兴,敕令大学士李时撰《纪瑞文》,刻碑立于显陵。</p> <p class="ql-block"> 纪端文碑原文1500字,这是节选。</p> <p class="ql-block"> 内明塘</p><p class="ql-block"> 内明塘,建于嘉靖六年(1527年),直径33米,呈正圆形。"明塘"取"明堂"谐音,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意为陵区内部开阔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位置,不宜太宽阔,可藏风聚气。明显陵修建内明塘,其一有调节地下玄宫水位的作用,与九曲御河相配合构成了明显陵主要的排水系统;其二,明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内明塘也具有消防功能;其三,内明塘为正圆形且位于裬恩门前广场正中,还具有龙珠的寓意,如果说龙形神道是一条旱龙,那么九曲御河就是一条水龙,两条龙交汇于此,便构成了双龙戏珠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内明塘</p> <p class="ql-block">祾恩殿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取“祭而受福"和"罔极之恩"之意,嘉靖"皇帝命名为"祾恩殿",是供养神牌和举行祭祀的场所。明嘉靖七年(1528年),殿内立加上尊谥文碑一通。祾恩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须弥座台基,面阔5间,进深4间,殿内梁、枋、柱、檩、鎏金斗拱均为</p><p class="ql-block"> 金丝楠木雕凿而成。殿宇四周,设有宽2米的回廊及汉白玉石雕栏板和望柱。外设全浮雕散水龙头60具,四隅及前出月台两侧共有螭首6具,地面建筑及木结构均毁于明末战火。 </p> <p class="ql-block"> 为保护残存的棱恩殿地面特地铺上了木板。看到这残缺的建筑心里一阵阵疼痛,原来的棱恩殿一定是非常恢宏的。</p> <p class="ql-block"> 内明塘前面就是棱恩门。大门两侧各有一幅琉璃壁影,已用玻璃围罩着保护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琉璃影壁在棱恩门左右两侧各一幅,因为年经久远已受损,现在用玻璃架围罩着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 琉璃影壁</p><p class="ql-block"> 祾恩门两侧设置有"八字"形的琉璃影壁为明代各帝陵所无。正面为琼花图案,"琼花"是由牡丹花而引形,以叶为主,枝缠绕花点缀,因此由"穷花富叶"而引申为"琼花富业"之意,寓意草木旺盛、国家繁荣;背面为双龙图案,有藏龙卧虎之意。此影壁不仅有装饰作用,而且增添大门的气势,将棱恩门衬得更加华丽壮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琉璃柱也保护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方城明楼</p> <p class="ql-block"> 方城明楼</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重檐正中悬挂"显陵"牌匾。明楼是陵区供奉“圣号碑"的标志性建筑。圣号碑碑身楷书“恭睿献皇帝之陵",为嘉靖皇帝亲笔所书。明楼木制建筑毁于明末兵火,1990年明楼经维修恢复历史原貌。</p> <p class="ql-block"> 明楼供奉着“恭睿献皇帝之陵”圣号碑</p> <p class="ql-block"> 御赐祭文碑亭</p><p class="ql-block"> 御赐祭文碑亭: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19年),是墓主朱佑杭还是藩王身份时留下的实物23年修缮。碑记录的是墓主病逝之后,武宗皇帝朱厚照闻信皇叔薨逝,不仅辍朝三日,还与慈寿皇太后、皇室宗亲和六业官员等先后派遣大臣前来显陵吊唁的史实,以及人员姓名、祭文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 御赐谥册志文碑亭</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是墓主朱佑杭还未被嘉靖皇帝追封为"皇帝"时留下的实物,2013年修缮。此碑文记载了墓主朱佑杭的生平,及武宗皇帝朱厚照对皇叔一生的评语"仁厚恭慎,人无间言",意思是皇叔为人仁慈谦逊,从没有人对他有负面评价。同时,朱厚照对皇叔兴王的去世非常痛心,特停止朝议三天以致衷悼。</p> <p class="ql-block"> 方城 明楼后一条通道通向陵墓。</p> <p class="ql-block"> 彰显着皇家贵气的琉璃影壁,对外阻挡邪气护照着陵墓中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方城明楼后的城墙呈两个大圆围着双茔。这里绿树成荫,寂静中偶然有蝉鸣,环境幽静。</p> <p class="ql-block"> 双茔城由前、后两座茔城组成。前茔城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19年),是墓主朱柘杭病逝时按藩王规制所建,呈椭圆形,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后茔城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嘉靖南巡钟祥时,钦定为其父母按帝陵规制建造的合葬墓,呈正圆形,直径110米。两座茔城间以瑶台相连呈哑铃状,形成在中国历代帝陵中绝无仅有"一陵两冢"的特殊格局。</p><p class="ql-block">(照片为显陵宣传栏上翻拍)</p> <p class="ql-block"> 因为忌讳我们在明显陵都没有留下自己的照片,好像有点惋惜。前两天(6.29)路过青龙峡景区因为园区关门不让我们游览,周盈天只好在门前为我们拍下这张照片。老头子生气都不想睁开眼睛了。</p><p class="ql-block">(就用这张照片做结尾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