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竿竹浓荫密——-云栖竹径

金丽平

<p class="ql-block">  云栖竹径是西湖新十景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幽雅宁静、竹海茂密而</span>深受杭州人青睐,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云山南麓云栖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有一年多没去了,趁着冬日暖阳,坐上公交车,来到了这里。进入景区,呈现在眼前是“一径万竿绿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幽美景色,郁郁葱葱,生机蓬勃,完全没有冬日萧条寂寞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一条蜿蜒的竹径,穿越于茂密的翠竹林中,阳光透过五云山,在竹林中留下了一道道亮眼的光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过这座古朴苍劲,上书“云栖”两字的石牌坊,就是峡谷竹林中蜿蜒而上的云栖竹径。走在这条有着悠久历史沉淀感的石子与条石铺成的小径中,欣赏着两旁挺拔俊秀的翠竹,眼前突然浮现出唐朝诗人李白“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与友相聚竹林小息,欢言举杯,畅饮美酒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云栖竹径山高坞深,云雾缭绕,清净幽雅。以清、凉、绿、净的特色景观著称,修篁绕径、古木交柯。一路走去,除了茂密的翠竹,两旁古老的枫香和浙江楠古树群,更添了悠久苍翠的绿意。云栖竹径古树种类之多,树龄之大,在整个杭州市区可谓独占鳌头。这些古树与万竿翠竹相互映衬,成为云栖竹径特有的绿意幽深、清净悠然的生态景观。</p> <p class="ql-block">  沿着竹径穿过三聚亭,就进入了云栖竹径景区,沿途碑亭、古木、洗心池等景点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座颇有年代感的六角攒尖顶亭,亭中之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云栖竹径”四个苍劲潇洒的大字,为1985年陈云所题。是</span>新西湖十景的第一块景碑。</p><p class="ql-block"> 1987年4月陈云再次来云栖竹径,在碑亭旁亲手栽下三棵樟树,30多年过去了,樟树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  洗心亭最早建于明代,名为洗心。意为以心为重,以洗为要。古曰:人世间,清浊两重天,最勤莫过于洗,最脏莫过于心。人的一生,片刻不可放松的,就是洗心。</p><p class="ql-block"> 洗心亭四周翠竹掩映,幽静而富有意境。清代诗人陈灿专为此赋诗云:“客到洗心亭子坐,顿教尘虑一时湔”,这个“湔”字就是洗的意思。 人活于世,少不了凡尘俗虑,蒙扰于心,须臾之间不能释怀,需要常洗常新。可以涤荡心胸,消除尘虑、<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智清明、愉悦心情。</span></p> <p class="ql-block">洗心亭前的一池碧水,清澈见底。如明镜般倒影着亭子、小桥,也让站在池边的人看到自己的倒影和脸上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  过了洗心亭,沿着翠竹环绕的竹径,继续前行。竹径只有我一人,在慢慢地走着,静静地看着,轻轻地呼吸着,仿佛进入了一个超脱世俗的世界,心情自然而然地宁静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  云栖竹径,突出了竹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超凡不俗的品格。竹子被历代文人墨客推崇为</span>“梅兰菊竹”四君子之一。而“岁寒三友”,竹子也名列其中。每当秋风拂去,寒冬来临之时,竹子依然坚韧不拔、青葱翠绿,彰显其特有的坚韧优雅之气质。</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前,不一会儿来到位于竹径主干道上的双碑亭。这是一座四角翘檐的亭子,看起来极其简陋,确有着200多年的历史。亭子内原立有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御碑各一块,因而得名双碑亭‌。御碑记录了两位皇帝巡游云栖竹径时的情景。他俩都曾沿着御道漫步于此,并留下了不少诗篇‌。</p><p class="ql-block"> 双碑亭不仅是云栖竹径的历史遗迹,还见证了它变迁和发展。亭后的三棵枫香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云栖景区中最古老的树木之一,见证了云栖从寺庙到景观的千年变迁‌。</p> <p class="ql-block">  沿着竹径走到尽头,有一座“遇雨亭”。遇雨亭的建筑风格采用了典型的江南园林布局,以亭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回廊和花园。亭子的屋顶采用了典型的硬山式风格,檐口上的雕刻精致而独特。</p><p class="ql-block"> 相传康熙皇帝巡游到这里时,遇到一场大雨,坐在亭中欣赏美景,留下了《云栖遇雨》的诗篇:“钱江风雨促前旌,竹树缤纷细草萌”。亭柱上有楹联:“山深独闻清凉界,竹翠常飞妙彩云”,从而使得“遇雨亭”有了丰富的文化渊源和悠久的历史内涵。</p> <p class="ql-block">这是“遇雨亭”内康熙亲笔的诗碑,展现了康熙皇帝在归途遇雨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钱江风雨、竹树缤纷的景象,以及百姓瞻仰的虔诚,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雨中画卷。</p> <p class="ql-block">  过了“遇雨亭”,继续往里走,与山坳紧贴处,有一小巧精致的四角翘檐亭——“密云亭”。两边亭柱上的对联写道“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描绘了密云亭的景色,水从石头旁边流出显得格外清凉,风从花丛中吹来带着香气。</p> <p class="ql-block">  来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景区的最深处,也是最高处,就是“</span>篁竹亭‌”为康熙所赐。是云栖竹径九座亭子之一。双层翘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环境幽雅。冬日暖阳下,小坐一会,看着婆娑的竹子,听着偶尔的鸟鸣,让你心静如水,轻松愉悦。</p> <p class="ql-block">  从篁竹亭返回,过了双碑亭,有一条紧贴山边的“木栈道”,通往洗心亭。走在茂竹幽幽的木栈道上,有一种融入翠竹成荫,溪流叮咚的感觉。随着栈道的蜿蜒深入,景色越发幽静迷人,是一处无法复制的天堂胜地。</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云栖竹径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也值得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