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汕头挪威邮局”真相大白

蚁健

<p class="ql-block">编者按:由台湾邮文联谊会编印的年度大型集邮著作《2025集邮汇报》于近期出版。本年度会刊精装本厚达500多页,皇皇巨著,内容一如既往收录海峡两岸集邮人士精心撰写的邮学研究论文和集邮资料。现转载由蚁健撰写的《扑朔迷离的“汕头挪威邮局”真相大白》文章,与大家共同分享。</p> <p class="ql-block">中英文提要: </p><p class="ql-block">汕头自1860年1月1日开埠之后,西方各国列强蜂拥而至,纷纷在汕头设立领事馆,办理各国政府和商民在汕头的事务。随后,有的国家还无视我国邮权,相继在汕头设立邮局,启用邮戳和使用该国发行的邮票,肆无忌惮收寄邮政信件。先后有英国、日本、德国三国,在汕头设立“客邮局”,至今均见有邮戳和实寄封片等邮品留存于世,成为各国列强侵华之罪证。 </p><p class="ql-block">但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以来,集邮界却一直传说汕头开埠之后,挪威王国政府也有在汕头设立领事馆和开设邮局,并一直致力搜寻汕头挪威邮局的邮品。然而,迄今为止,却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汕头挪威邮局的文件资料,以及这方面的邮戳和邮品实物,成为一百多年来汕头“客邮”中的邮史谜团。</p><p class="ql-block">经过本人的考证:原来,汕头设立有挪威王国领事馆和邮局的这个说法,其来源是根据日本东京国家铁道院在1915年8月11日编印的《东亚官方指南: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横贯大陆连接》一书,里面第四章“中国地区”所刊印的“SWATOW汕头地图”中,有英文“Norway Post Office”(挪威邮局)的标注及其地理位置。以及日本铁道省在1919年11月20日总编纂的《朝鲜满洲支那案内》一书,里面第十四章“汕头基本概况”所刊印的“汕头市街道地图”中,有汉文“诺威副领事馆”(挪威副领事馆)的标注及其地理位置。 </p><p class="ql-block">通过反复研究与论证,最终证明日本所编印的这两本书,其地图中所标注的“挪威邮局”和“挪威副领事馆”,完全是子虚乌有的错误标注。事实上,当年挪威王国政府,根本就没有在汕头设立“挪威副领事馆”。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有在汕头设立“挪威邮局”。 </p><p class="ql-block">至此,这个困扰国内外集邮界长达一百多年的“汕头挪威邮局”邮史谜团,终于真相大白!可以说,这只不过是一场历史的误会,或者说是一桩“乌龙事件”摆了。</p> <p class="ql-block">Swatow became a treaty port since 1860. Among the foreign powers that established diplomatic agencies in Swatow , England , Japan , and Germany also maintain post offices there . A story about a Norway post office was also operated in Swatow has floated for around a century . However , no solid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existence of a Norway post office has been found so far . The original source about the " Norway post office in Swatow " might be a book published in 1915 by the Tokyo National Railway Bureau of Japan :亞官方指南:歐洲和亞洲之間的横貫大陸連接 A map of Swatow in chapter 4 about China provided the location of a Norway post office . Anotherbok 那案内, published in 1919 by the Railway Department of Japan also provided the location of Norway consulate on a Swatow street map . This article analyzed available evidences and concluded that the Norway consulate or Norway post office in Swatow did not exist .</p> <p class="ql-block">纲目</p><p class="ql-block">一、前言</p><p class="ql-block">二、传说中的汕头挪威邮局</p><p class="ql-block">三、不存在的汕头挪威邮局</p><p class="ql-block">四、后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五、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前言 </p><p class="ql-block">1840年(大清道光二十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至1842年8月29日,中英两国在南京城外下关江中的英国皋华丽号军舰上,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依据该条约中的规定,清廷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为“五口通商”。后来,在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又于1858年6月13日至6月27日,在天津分别与俄、美、英、法等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汕头也被列入对西方各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由此,汕头于1860年1月1日,正式开埠和对外开放。 </p><p class="ql-block">自汕头对外开放之后,西方各国列强蜂拥而至,纷纷在汕头设立领事馆,办理各国政府和商民在汕头的事务。随后,有的国家还无视我国邮权,相继在汕头设立邮局,启用邮戳和使用该国发行的邮票,肆无忌惮收寄邮政信件。 </p><p class="ql-block">首先,英国于1860年7月7日,在位于汕头市区对岸妈屿岛的汕头英国领事馆内设立邮局,隶属英国伦敦邮政总署管辖,并由英国邮政大臣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James Bruce),任命小巴德列(Chas.Wm.Bradley,Jr.),出任汕头邮局的首任邮政局长。邮局收寄的邮件通过英国铁行轮船公司(P & O),在1859年开通的往返于汕头港、福州港和香港维多利亚港口的轮船,带运至英属香港邮政总局转运,这是外国列强在汕头设置“客邮”之开端。</p><p class="ql-block">随后,日本、德国纷至沓来,相继效仿,进一步侵犯我中国邮政主权。</p><p class="ql-block">日本起初是在汕头领事分馆内设立邮政代办所,该代办所隶属于厦门日本邮局。后于1904年9月17日,在位于汕头国平路与打石街交界处,正式设立汕头日本邮局。该局主营业务有往来日本地区的小型邮件寄递、日本在汕头侨民的小额储蓄汇款和小额兑换外汇等。邮局设有邮政官一名,邮递员三名,会计收银员一名,邮件服务员三名。</p><p class="ql-block">而德国1873年在汕头设立副领事馆,馆址位于汕头崎碌外马路海边。后至1900年4月1日,德国驻汕头副领事馆正式升格为正领事馆之后,也于1904年5月17日,在位于汕头崎碌外马路的汕头德国领事馆东南大院附近,设立汕头德国邮局。该局由德国驻汕头领事卜海泊兼担任邮局局长一职,主要业务是办理汕头德国商行和侨民寄递的邮件。 </p><p class="ql-block">以上是英国、日本、德国三国,在汕头设立“客邮”之状况,并有邮戳和实寄封片等邮品留存于世,成为各国列强侵华之罪证。其中,以汕头英国邮局存世的邮品为最多,汕头日本邮局次之,汕头德国邮局存世的邮品则最为罕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传说中的汕头挪威邮局 </p><p class="ql-block">但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以来,集邮界却一直传说汕头开埠之后,挪威王国政府也有在汕头设立领事馆和开设邮局,并一直致力搜寻汕头挪威邮局的邮品。然而,迄今为止,却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汕头挪威邮局的文件资料,以及这方面的邮戳和邮品实物,遂成为一百多年来汕头“客邮”中的邮史谜团。 </p><p class="ql-block">记得2020年“英国皇家邮学会第11届中国年会暨邮学论坛”在汕头召开之前夕,其时正逢汕头开埠160周年。故主办单位英国皇家邮学会(The Royal Philatelic Society,London)中国首席代表、《亚洲邮学家》年刊主编王剑智会士,多次携贤伉俪莅临汕头考察。并与本次年会的赞助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蔡少明会士、年会协助人英国皇家邮学会董事会首位华人理事张华东会士、年会承办单位沙鱼涌邮史俱乐部蚁健商讨之后,决定编纂出版《亚洲邮学家》(汕头卷)年刊,以此庆贺本次皇家中国年会在汕头召开和纪念中国东南沿海著名通商口岸汕头开埠160周年。</p><p class="ql-block">为此,我们还在国内外集邮界多方搜求有关汕头挪威邮局的邮品,这可以说是集邮界有史以来一次最大规模搜寻汕头挪威邮局邮品的行动,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最后,我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在《亚洲邮学家》(汕头卷)年刊中(图1为年刊封面),留下了“挪威邮局目前只见地图标出,设在挪威领事馆……目前没有见到这个邮局的有关资料和邮品”之记述。</p> <p class="ql-block">图1:《亚洲邮学家》(汕头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然而,如此一来,却又引起集邮界人士再次关注“汕头挪威邮局”这个邮史课题,并激发起大家搜寻这方面邮品的热情。</p><p class="ql-block">那么,为什么集邮界长期以来会流传着当年的挪威王国,有在汕头设立领事馆和开设邮局此一说法呢?当然,此说亦绝非空穴来风。 </p><p class="ql-block">原来,根据日本东京国家铁道院在1915年8月11日编印出版的《东亚官方指南: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横贯大陆连接》(大正四年三月卅一日印刷)一书,里面第270页第四章“中国地区”中所刊印的“SWATOW汕头地图”(注:该地图由日本东京野村宗师郞绘制,比例尺: 1/7500),内中便明明白白标注有英文“Norway Post Office”(挪威邮局)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图2为该书所刊印的“SWATOW汕头地图”。而在这张地图之中,不仅标注有汕头挪威邮局,同时还标注有汕头潮海关、大清汕头邮政官局、汕头英国邮局、汕头英国邮政支局、汕头日本邮局、汕头德国邮局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见绿色和蓝色长框所示处)。而这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唯一标注有汕头挪威邮局的地图资料。</p> <p class="ql-block">图2:1915年日本东京国家铁道院编印的汕头地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日本铁道省在1919年11月20日总编纂的《朝鲜满洲支那案内》(由日本东京丁未出版社大正八年六月二十日出版)一书,里面第178页第十四章“汕头基本概况”中所刊印的“汕头市街道地图”(注:该地图由日本东京筑地活版印制版所株式会社绘制),则标注有汉文“诺威副领事馆”(挪威副领事馆)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图3为该书所刊印的“汕头市街道地图”(见蓝色长框所示处)。</p> <p class="ql-block">图3:1919年日本铁道省编印的汕头地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集邮界长期以来一直传说汕头设立有挪威领事馆及其邮局,其说法的根源,便是来自于日本东京国家铁道院和日本铁道省,分别在1915年和1919年所编印的这两本书。而这也正是国内外集邮界人士,多年以来一直致力搜寻汕头挪威邮局邮品之原因所在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不存在的汕头挪威邮局 </p><p class="ql-block">根据本人近年来的考证和收集到的资料所显示:在汕头1860年1月1日开埠之后,先后仅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这五个国家,有派任本国的专职领事在汕头设立领事馆,办理本国政府的事务和商民的业务。至今,这些当年由英、美、法、德、日五国,在汕头所建造的领事馆旧址,仍然保存完好,均有遗迹可寻。</p><p class="ql-block">而当时一些在汕头的政治利益和商业贸易不多,以及侨民业务较少的国家,他们则未有委派专职领事来汕头设立领事馆。而是以委托其他友好国家的驻汕头领事或商业洋行经理之形式,来代理他们在汕头的领事业务,这也是一种成本最低和最为便捷的方式。例如丹麦、荷兰、奥匈帝国、俄国(苏联)等这些国家,他们都是委托其他国家驻汕头领事或洋行经理来担任其代理领事。</p> <p class="ql-block">至于挪威王国方面,我们知道在1814年至1905年期间,世界上存在着挪威•瑞典联盟(Norwegian-Swedish League)这个联盟国。而由于当年挪威•瑞典联盟政府在汕头的事务不多,且其在汕头的商业活动和客居的侨民也较少,远远未有达到派任专职领事来汕头设立领事馆之必要。</p><p class="ql-block">故此,挪威•瑞典联盟政府便以“挪威•瑞典联盟驻汕头副领事”的名义,委托在汕头的德国商人担任其副领事一职,代理挪威、瑞典政府在汕头的事务,以及处理在汕头的挪威、瑞典商人和侨民的各种商业及民事业务。该副领事职位设置于1867年,首任副领事是由德国商人,汕头鲁麟洋行(Dircks & Co.)的创办人海因里希•安德里斯•迪格士(Hinrich Andreas Dircks)担任,系第四级领事,亦称为“商业领事”。图4为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6年编印的《广东省志·外事志》一书中的“晚清时期西方国家驻汕头领事馆简况表”,内中记录迪格士兼任挪威、瑞典驻汕头的代理领事,授任时间是1867年(见表格内红色长框所示处)。</p> <p class="ql-block">图4:1996年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印《广东省志·外事志》一书中的“晚清时期西方国家驻汕头领事馆简况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迪格士是一位十九世纪中叶活跃在中国汕头的德国商人,他还在1864年担任德国驻汕头领事和兼任丹麦驻汕头的代理副领事,在当时汕头的政、商两界之中,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p><p class="ql-block">到了1879年3月,挪威•瑞典联盟驻汕头副领事一职,改为由汕头鲁麟洋行的经理莃路舍•徐律斯(Hülse, William)担任,其在任的时间是1879年3月至1883年12月。图5为1879年6月29日(光绪五年五月十日)大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回复粤海关的《咨复粤海关监督查明瑞典挪威国驻汕副领事莃路舍系商人兼充由》公函,内中记录莃路舍•徐律斯担任挪威、瑞典驻汕头副领事的情况(见红色线条所示处)。</p> <p class="ql-block">图5:1879年大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回复粤海关的《咨复粤海关监督查明瑞典挪威国驻汕副领事莃路舍系商人兼充由》公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至1905年6月7日,挪威议会宣告“挪威•瑞典联盟”解体之后。根据挪威与瑞典签订的《卡尔斯塔德条约》中之协定,两国驻汕头副领事的名义,改为“挪威王国驻汕头副领事”,但暂时保留对瑞典驻汕头外事业务的办理,并由1902年10月6日就任的德国商人夏罗俾(Franz Heinrich Lueder),继续担任挪威王国驻汕头副领事之职。 </p><p class="ql-block">由此可知,汕头自1860年1月1日开埠之后,在1867年至1905年6月7日期间,汕头存在着“挪威•瑞典联盟驻汕头副领事”这个名义,先后有汕头鲁麟洋行的创办人迪格士,鲁麟洋行的经理徐律斯,德国商人夏罗俾等人,代理担任其副领事之职。而自1905年6月7日挪威•瑞典联盟解体之后,挪威王国政府便以“挪威王国驻汕头副领事”的名义,继续委托德商夏罗俾代理担任其副领事。</p><p class="ql-block">而日本东京国家铁道院在1915年编印的《东亚官方指南: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横贯大陆连接》,以及日本铁道省在1919年11月20日总编纂的《朝鲜满洲支那案内》,这两本书内中所刊印的地图,分别标注着“挪威邮局”和“挪威副领事馆”这两个名称,并没有涉及“挪威•瑞典联盟”名称。也就是说,这两本书所记录的历史时空和背景,都是在1905年6月7日以后,亦即挪威王国政府在汕头所设置的“挪威王国驻汕头副领事”一职之时期。</p><p class="ql-block">而其时担任挪威王国驻汕头副领事的是德国商人夏罗俾,他是当时汕头元兴洋行的经理。而在他担任挪威王国驻汕头副领事一职之期间,这个只是名义上存在的“挪威王国驻汕头副领事馆”,或者说是“挪威王国驻汕头副领事办事处”,其实就设在夏罗俾的元兴洋行之内部,并设置有收发邮件的专柜,专门接收或发送挪威王国政府及其商民事务的相关邮件。</p><p class="ql-block">而日本东京国家铁道院和日本铁道省在编印《东亚官方指南: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横贯大陆连接》及《朝鲜满洲支那案内》这两本书之时,却错误地认为挪威王国官方在汕头设立有“挪威邮局”和“挪威副领事馆”,因而才会在地图中标注出汕头挪威副领事馆及其邮局的地理座标。而事实上,当年的挪威王国政府,根本就没有在汕头设立所谓的“挪威副领事馆”。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有在汕头设立“挪威邮局”唉。</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一百多年来集邮界从未发现有关“汕头挪威邮局”的文件档案或相关资料,以及这方面的邮戳和邮品实物,也就不足为奇唉。至此,这个困扰国内外集邮界长达一百多年的“汕头挪威邮局”邮史谜团,终于真相大白!可以说,这只不过是一场历史的误会,或者说是一桩“乌龙事件”摆了。 </p><p class="ql-block">并且,我们再仔细观看日本东京国家铁道院1915年所编印的《东亚官方指南: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横贯大陆连接》一书,内中所刊印的“SWATOW汕头地图”,便可以发现该地图中所标注的“挪威邮局”这栋楼房,其位置就是在汕头居平路和永平路之间的元兴巷(YUK SHYN KOI)。而这栋楼房,恰恰就是当年“汕头德国元兴洋行”的办公楼。正是由于该洋行设立于此,故这条街巷才以该行的商号名称,命名为“元兴巷”(见图6局部地图蓝色方框所示处)。</p> <p class="ql-block">图6:1915年日本东京国家铁道院编印的汕头地图(局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栋当年汕头德国元兴洋行的欧陆式风格双层洋楼,在经历过一百多年的岁月沧桑和风雨洗礼之后。虽然人去楼空、年久失修,外表陈旧、残破不堪。但它依然得以保存,悬立不倒,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着它往日曾经的辉煌,并成为汕头开埠与对外通商贸易的历史见证(图7为现今位于汕头元兴巷6号“汕头德国元兴洋行”旧址)。 </p> <p class="ql-block">图7:现位于汕头元兴巷6号的“汕头德国元兴洋行”旧址(邹晓东拍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后续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到了1921年11月2日,因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英国作为战胜国接收了汕头德国元兴洋行的财产及其所属楼房。故此,挪威王国驻汕头副领事一职,又改由英国开滦煤矿汕头代理商、顺泰洋行的主任特•卡尔•兰都马(T.Carr Ramsey)担任,其办理领事业务的地点,就设在位于汕头外马路长仁里的顺泰洋行内部。</p><p class="ql-block">后至1932年7月,挪威王国驻汕头副领事一职,又改由英国商人武兰勒(Frederick Murer)担任。图8为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6年编印的《广东省志·外事志》一书中的“民国时期西方国家驻汕头领事馆简况表”,内中记录武兰勒在1932年7月起担任挪威驻汕头的副领事(见表格内红色长框所示处)。此外,该简况表内中还显示武兰勒在1938年10月起,还兼任丹麦驻汕头的副领事。 </p> <p class="ql-block">图8:1996年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印《广东省志·外事志》一书中的“民国时期西方国家驻汕头领事馆简况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9年6月21日汕头被日军占领沦陷之后,至11月2日,挪威王国驻汕头副领事的业务办理地点,又迁移至汕头永平路2号的“日本台湾银行汕头支店”楼上,并受日本陆支波集团军派遣部队司令部所管辖(图9为汕头沦陷时期的日本台湾银行汕头支店)。 </p> <p class="ql-block">图9:汕头沦陷时期的日本台湾银行汕头支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时光飞逝。当历史车轮迈入本世纪的2010年12月22日,这栋当年的日本台湾银行汕头支店大楼旧址,由汕头市政府改设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该陈列馆系统展示汕头自1860年1月1日开埠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诉述汕头开埠的意义,以及开埠所带来的繁荣景象,遂成为对外宣传汕头历史文化的名片(图10至图14为2010年设立的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图10:2010年设立的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1: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板画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2: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大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3: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之开埠前后展览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4: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之华侨投资展览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参考文献 </p><p class="ql-block">1.《东亚官方指南: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横贯大陆连接》,日本东京国家铁道院1915年8月11日编印。 </p><p class="ql-block">2.《朝鲜满洲支那案内》,日本铁道省1919年11月20日编印。 </p><p class="ql-block">3.《广东省志·外事志》,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6年编印。 </p><p class="ql-block">4.《汕头邮政史(1863~1949)》,蔡少明、蚁健著,沙鱼涌邮史俱乐部2024年出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