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沙坪坝公园红卫兵墓园背后的故事~一位老红卫兵的亲口讲述

抱朴居士

<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月16日在重庆首批历史名园沙坪公园游玩时</p> <p class="ql-block">路经西南角一处荒坡时,偶遇一位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原重庆仪表厂)退休的73岁张姓大哥,</p> <p class="ql-block">他指着荒坡上的一片坟墓说,那里就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墓园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庆红卫兵墓园,</p> <p class="ql-block">里面埋着他许多年少的同学,如今荒冢依旧,世道沧桑。</p> <p class="ql-block">从他那充满回忆和黯然神伤的语调中,我感觉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经历和阅历,身上有故事的人。</p> <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我一路攀谈,他便主动给我讲述了发生在十年动乱期间所经历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和不堪回首的荒唐往事,揭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1966年他才14岁,刚初中毕业,属文革前的“老三届”,在1966年5月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期间</p> <p class="ql-block">他便参与了全国大串联,游历了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西安等许多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还在1966年天安门广场上接受过毛主席检阅红卫兵,亲眼目睹了伟人的真实面目,当时毛主席头上已有白发,</p> <p class="ql-block">他由于年幼被人群拥挤到中南海门前,当时数十万激动的红卫兵小将齐声高喊我们要见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伟大领袖毛主席则于1966年8月18日、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5日,11月26日连续9次检阅红卫兵</p> <p class="ql-block">“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从北京串联回当时还是四川省重庆市后,他参加了两大红卫兵和工厂造反派组织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在1967年至1968年期间的八八海战、杨家坪武斗等多起武斗事件。</p> <p class="ql-block">重庆作为造炮制枪的重要工业基地,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两派红卫兵和工厂造反派组织也由最初的辩论升级到钢钎,大刀等冷兵器,到1967年7月29日,传来重庆工业校发生了枪击事件,这算是打响了山城第一枪,武斗立即开始升级,武斗双方都以“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激愤地要消灭对方,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双方很快发展到动枪动炮,机枪、坦克、军舰不在话下。</p> <p class="ql-block">其结果定然是死伤惨重。<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文献记载</span> 1967年7-8月间在重庆发生的杨家坪武斗是全国最大一场武斗,这场武斗共造成死亡1170人,失踪600余人,共受伤3000余人,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谢家湾地区作为主战场,大受破坏。被打死者基本上都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学红卫兵和重庆厂矿企事业的工人造反派,</span>年纪大的多在十几岁或二三十岁,最小的仅11岁。仅八一五派控制的沙坪公园的这处墓地,便埋葬了404人,留下了126处墓碑。</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一代红卫兵,他是狂热的;作为一位经历者,他是幸存的。打响山城第一枪的是在重庆工业学校,而真正发生激烈冲突的是在重庆建设机床厂,当时动用了机枪、大炮和坦克。1967年7、8月间重庆武斗最为惨烈时期,双方为争占制高点,抢夺武器,在建设机床厂爆发了大规模流血武斗冲突,他曾亲眼目睹一位同学被另一派击中胸部后又站起来用枪打中对方。作为通讯员,他负责传递消息,因此未直接参与武斗,但在路经重庆大学时,也亲眼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红卫兵被打死后,尸体横在路边。后《九五命令》的下达终于缓和了武斗。在政府和军方的压力下,这场武斗才停止。现在看来他们的死是无谓的,一点价值也没有,算是那个动乱年代的牺牲品。这一幕幕惨烈的场面目不忍睹,直到今天他仍难以释怀。</p> <p class="ql-block">  后他69年下乡当知青,再后来返城参加工作,辗转重庆几个工厂单位,现安享退休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明确指出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p> <p class="ql-block">  正如1979年5月,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顾城跟父亲顾工到重庆采风。他留下了最早对红卫兵进行反思的诗作《红卫兵墓》:泪,变成了冷漠的灰,荒草掩盖了坟碑。死者带着可笑的自豪,依旧在地下长睡。</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沙坪公园游玩唱歌跳舞打牌娱乐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也许其中不少是当年两派的红卫兵和谐地在一起安度晚年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感恩时代造就了中国空前绝后的一代红卫兵和知青同龄人,也感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走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不是你造就了时代,是时代造就了你。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谨以此文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和年青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