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石斋杂记(四十二)汪承垕致黄宾虹信函

蓝银坤

<p class="ql-block">兰石斋杂记(四十二)</p><p class="ql-block"> 汪承垕致黄宾虹信函</p><p class="ql-block"> 蓝银坤</p><p class="ql-block"> 兰石斋藏有一件汪承垕致黄宾虹先生的信函,照录如下:</p><p class="ql-block">滨虹先生大人有道:</p><p class="ql-block"> 廿年瞻仰,一旦相知。海上平安,故人无恙!</p><p class="ql-block"> 夏弢甫先太师所著《檀弓辩诬》曾献书南京谭组庵先生为其题署,并拟各处劝消,得获盈余悉委婉归夏氏。浙省建设厅赵抡圃先生、婺人也,访得夏家已返当涂,渠曾云其家又属姻戚,将来有事总可帮忙,此书之印,刻不容缓,且系先祖共国公手录,尤为可宝。前信请先暂代印五百本,其钱随后即当汇上。其书请即代印,时机难得,岁不我与,敢请先生撰序跋以志因缘,千秋盛事也!</p><p class="ql-block"> 先生为先高祖绘“访焦图”,归舟过严子陵、谢先生墓,与宗人大理菊三展玩再三,又江亢虎大父韵涛先生所书扇,程芭田太史书联亦奇观也!</p><p class="ql-block"> 专布敬敂便安。</p><p class="ql-block"> 长铭先生道候!</p><p class="ql-block"> 汪承垕顿首</p><p class="ql-block"> 四月廿二日</p><p class="ql-block"> 汪承垕,歙县瞻淇人,与黄宾虹先生同乡,是上海汪怡记茶庄股东。其祖父汪廷栋家学渊源,对数学、舆地学、测绘均有研究,清同治间,随左宗棠到西北,曾任甘肃河州知州七年。辞官归老后,在瞻淇兴文会,善举甚多,村民及族人尊称其为“大德公”。其与晚清诸多名宿有交集,如绩溪胡光墉(雪岩)、南陵徐乃昌等。其中,信中所言的当涂夏弢甫,就是夏炘,字心伯,号弢甫,道光乙酉举人,先后官吴江、婺源教谕。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时曾聘参戎幕。其学兼综汉、宋,长诗、社二经,尤其深研朱子之书。博考义理、训诂、名物、制度、说文、小学,精研深造,自得其所。信中所说的《檀弓辩诬》在同治七年由其门人吏部侍郎胡肇智进御,得到同治皇帝褒扬并命武英殿刊刻颁发。《礼记•檀弓》一书是记载孔门讨论丧葬礼节内容,展现孔门论学方式、特征及其学术生态的一部著作。夏炘《檀弓辩诬》认为:“《檀弓》托于记礼之词、问答之语,浑然不露圭角,未尝不以孔子为圣而所述之事,无一不与圣人相反,未尝不以诸子为贤而所载之绩,无一不与贤人相戾,阳予之名而阴毁其实,其所以丑诋痛訾者,几于无复忌惮。”继而认为:“《檀弓》一书专为诋訾孔门而作。”曾国藩评价《檀弓辩诬》一书“发千古之覆,成一家之言,足与阎氏《尚书疏证》同为不刊之典”。</p><p class="ql-block"> 《檀弓辩诬》有咸丰刻同治印、民国刻本。汪承垕这次请黄宾虹先生所要印行的《檀弓辩诬》是其先祖手录本,请了谭组庵(延闿)题署书名,又各处劝销有收获,所以特别请黄宾虹先生撰写序或跋以志因缘。从这封信表述以及谭延闿从政及去世时间(1930年去世)来看,时间应该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黄宾虹先生居于上海的时间段。</p><p class="ql-block"> 此信特别有意思的是汪承垕从上海回歙县“归舟过严子陵、谢先生墓”时,在舟中“与宗人大理菊三展玩再三”欣赏黄宾虹先生为其高祖画的“访焦图”。其时的“谢先生墓”应该还存在于严子陵钓台之南的严陵坞江湾,我记得1934年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发行的周天放、叶浅予先生所著的《富春江游览志》中就有谢皋羽墓道照片。黄宾虹先生有画也曾题到“严陵钓台山麓有四先生祠,以祀谢翱、吴思齐、方凤诸贤。”</p><p class="ql-block"> 信中提到的江亢虎大父(祖父)江韵涛是翰林编修,其子江德宣曾任工部员外郎。江亢虎是名学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研究的第一人,也是毛泽东提及过的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者。后因为担任汪精卫伪政府国务委员、考试院副院长,沦为汉奸。1945年10月,国民党军统局在北京将江亢虎捕获,1946年初军统局将江亢虎从北京移押至南京,国民政府于1946年11月以汉奸罪判处江亢虎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1954年病逝狱中。</p><p class="ql-block"> 汪怡记茶庄1924年在汉口花楼居巷维安里开办,“汪怡记”,出自《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句,以汪氏长、二房七兄弟名义合股成立。1933年迁至上海法租界恺自尔路八仙桥(现金陵路)。数十年经营,汪怡记茶庄成为宁、沪、杭一带享有盛名的茶号。汪怡记还是抗战时期上海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汪承垕的侄女汪丽华(汪平)、汪毓华、侄子汪鼎耜都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1949年在南京西路陕西中路口增设汪怡记分店。1950年响应中央号召发展私营经济,开办华新茶庄。1954年公私合营,汪怡记茶庄及其品牌被转为国有,划入中国畜产土产进出口公司上海茶叶进出口分公司内销站。1971年上海茶叶进出口分公司内销站划归上海糖业烟酒集团管理,汪怡记归属黄浦区糖业糕点公司,后归属冠生园食品公司。1991年至今归属泰康食品公司。2001年10月,汪怡记从金陵路八仙桥搬至延安中路西藏路口。2014年被认定为老字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