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某天,在整理爸爸的笔记时,看到一段他记录学习书法的文字,五百多个字把他离休后学习的心态,学习的过程简单的做了表述。</p> <p class="ql-block">老爸去年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墨迹陪伴着我们,珍贵无比!在此我一字不漏的把爸爸的心得抄写下来,就像又看到慈祥的父亲在桌前手握毛笔认真写字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著名书法家邓散木说:临帖(碑)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选定了某一本帖,就要一口气练下去,不到成功不止,这是练字的诀窍之一。邓先生的这句话,可以作为我们学好书法的座右铭。学书法,要选准范本,治学方法很重要,学序也很关键,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必须严格顺序,掌握方法,循序渐进,方可取胜。</p><p class="ql-block">学龄歌:百岁不稀罕,九十笑嘻嘻,八十青春期,七十小兄弟,六十幼儿時,五十还在摇篮里。</p> <p class="ql-block">我于1983年离休,84年参加我所在的干休所的书法组练书法,同时84年进省老年大学,因书法班人满无法挤进去,只好报名学历史,尽可能找机会去听书法课。1991年在旧书摊上购得一本现代魏碑书法,特喜爱,专心致志,多练习临摩这本帖,一口气练到93年,自觉有所长进,写了一幅现代魏碑体的书法作品被云南省军区办的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书法展选中参展,这是我首幅参展作品。</p> <p class="ql-block">此后,以现代魏碑体为范本,实践掌握方法,抓住学序这个关键,坚持练习,一直到2010年本所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书法展时,我参展作品十五幅,有现代魏碑、楷书,隶书,行草等,干休所将参展作品编成册,发给每一位参展者留做纪念。以上是我学书法实践的过程,从学龄看1984年到2010年仅有16年,还在摇篮里呢!”</p> <p class="ql-block">记得2015年八十九岁的父亲仍然笔耕不辍,我回干休所看望他和母亲,恰逢他刚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书写“祖国在我心中”几个大字,以表他对祖国的热爱,我立马用手机记录了那个瞬间。</p> <p class="ql-block">2021年九十五岁爱书法的老父亲拿不动他心爱的毛笔了,让我把他成册的书法送到医院,帮助他细细的回味他学习的那些普通的日子,幸福的整个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