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年味旧亿,时光深处的芬芳与眷恋

草堂闲翁

<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年味宛如一首悠扬的老歌,每每奏响,便将那深藏在时光深处的记忆唤醒,那些往昔的年味,如同芬芳的花朵,永远绽放在记忆的花园里,令人眷恋不已。</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儿时,年是心中最殷切的期盼。那时候,日子过得平淡而缓慢,仿佛只有过年才是岁月的华章。一进入腊月,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激动得不行。因为过年意味着可以穿上新衣,平时总是穿着打了补丁或者洗得发白的旧衣,新衣那崭新的质感和鲜艳的颜色,对我们来说就像是最珍贵的宝藏。还记得,总是在过年前的好多天,就会把新衣拿出来,在身上比了又比,小心翼翼地叠好放回去,就盼着大年初一那天能够早早穿上,在小伙伴面前好好炫耀一番。</p><p class="ql-block"> 而且,过年就有各种平时难得一见的美食。平日里,粗茶淡饭是常态,能吃饱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但到了过年,家里的厨房就像一个魔法屋,母亲忙碌的身影在里面穿梭,不一会儿就飘出诱人的香气。蒸馒头时,那又白又大的馒头,散发着淡淡的麦香,咬一口软软的,那是家的味道。还有那香甜的豆沙包,红色的豆沙馅又香又甜,总是趁母亲不注意就偷偷地吃上一口,然后心满意足地跑出去玩。当然,最让人垂涎欲滴的还是那炖肉的香味,肉在锅里咕噜咕噜地炖着,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就围在厨房门口,肚子咕噜咕噜地叫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那种对美食的渴望,现在想来都觉得好笑又可爱。</p><p class="ql-block"> 年的仪式感</p><p class="ql-block"> 年的仪式感也是儿时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了小年,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卫生,这一扫似乎不仅仅是扫去了一年的灰尘,更像是扫去了过去一年所有的烦恼忧愁,以洁净一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大人们会把窗户擦得透亮,屋子里到处都被收拾得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 接着就是贴春联、挂年画和福字。父亲总是很认真地贴春联,他会先把春联在桌上铺平,用刷子蘸上浆糊,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春联的背面,然后再稳稳地贴到门上。那一幅幅红红的春联,写满了吉祥的话语,像是对新年的美好祈愿。还有那一张张大红福字,倒着贴在门上,预示着福来到,那是一种质朴而又美好的向往。各种各样的年画也被贴在墙上,画中的胖娃娃抱着鲤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这些年画让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喜庆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放鞭炮也是过年的一大乐趣。男孩子总是对鞭炮特别着迷,我虽然胆小,却也喜欢看那些鞭炮绽放出五颜六色绚烂的色彩。当鞭炮点燃的瞬间,整个院子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照亮了院子里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我们幸福快乐的容颜,那一声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仿佛是新年的欢笑,在空气中回荡,伴随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年的味道就越发浓郁了。</p><p class="ql-block"> 团圆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明白,年味不仅仅是新衣美食和鞭炮,更多的是团圆的温暖。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不管在外的亲人离得多远,都会想尽办法赶回家。那时候,年就成了一张张握在手里的车票,无论天南地北,雪雨风霜,回家过年成了每个人迫不及待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那是母亲辛苦准备了好几天的成果。大家一边吃着饭,一边分享着这一年的经历,有欢笑,有泪水,有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在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疲惫都烟消云散,只剩下亲情的温暖在心中流淌。守岁的时候,嘴里含着糖块,手里握着苹果,虽然最后会不知不觉地睡着,但那种温馨的感觉却永远留在了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年的热情似乎渐渐被时光冲淡。如今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新衣随时可以买,美食也不再是过年的专属,鞭炮也因为环保等原因不能随意燃放。但每当新年的脚步临近,那些儿时关于年味的记忆就会像潮水般涌来,那是时光深处的芬芳,永远不会消散。 </p><p class="ql-block"> 我们怀念的,或许是那个物质并不丰富却充满纯真快乐的年代,是那份对生活简单而纯粹的热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团圆和温暖。那些关于年味的旧忆,如同岁月长河中的明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眷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按语: </p><p class="ql-block"> 不同年代,年味儿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太早的年味儿是贫穷,是寒酸,是穷乐呵,太晚的年味又太平淡,平时的吃穿和过年几乎一模一样,这时候过年和五一、十一长假差不多,都是休息几天而已。</p><p class="ql-block"> 最有年味儿的年味儿应该是六、七十年代,最怀念过年味道的也就是那个年代的小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体验和感觉,因为我就是那个年代的乡下孩子,现在已经是六十多岁的退休老人了。</p><p class="ql-block"> 年代不同,年味儿不同,对年味儿的感觉、体验和怀恋程度也不同,但对年味的向往、期盼和陶醉都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乡土文化的传承、变迁的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年味儿作为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并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和无限希望,一代一代地传承至今,也必将把年味文化的薪火继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背景:自制</p><p class="ql-block">音乐: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