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小伙壮如山” 这首脍炙人口歌曲,这里就是原创地,名扬世界的阿里山,著名的高山茶就出在这里--嘉义。 “早上好”,8点刚到,阿财的一声呼叫,开始了2013年5月19日的行程。阿财滔滔不竭的介绍起了:阿里山的五奇“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时间原因,“日出、晚霞”是没戏了。至于云海和做小火车,就看大家的运气了。 台湾民谣《高山情》唱的好,体现了我们这里山好、水好、景色好,当然孕育出的茶叶会更好,美如水的姑娘采下的茶,品着能不好吗? 这里是阿里山脉,海拔在1000米以上,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长出的茶叶芽叶柔软,叶皮肉厚,果胶质高,质如味美,芳香脱俗,甘醇甜美,当你侵泡,汤绿透明,喉韵生津,口齿留香,可说是不可多得的茶中上品。 听着阿财介绍,仿佛走进了茶的世界,品味到了芳菲的茶香,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行程,就到了阿里山的脚下,车也停在了公路旁的“冠军茶庄”门前,茶庄的服务小姐,已在门口等候。 我们进店品茶中,外面下起了大雨,也好品茶观雨,别有一番情趣呀,通过品茶,体验到高山茶真的不错,回味无穷。离开茶店上车,还是店主打着雨伞送上去的呀。 离开冠军茶庄,9点10分进入了阿里山的盘山道,阿才见外面的雨下个不停,给每人送了一件雨披,继续淘淘不绝的报告了阿里山的天文地理和历史渊源。 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市东方75公里,地处海拔2600米,东临玉山山脉与玉山国家公园相邻,四周高山环列,气候凉爽,平均气温为10.6摄氏度,夏季平均14.3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6.4摄氏度。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阿里山的五奇:日出、云海、晚霞的神奇,这里经纬度,大自然赋予了阿里山的秀美,舒适的气候,山林的衬托,使这里的景观美轮美奂,不在多表。 阿里山的出名,可分三个阶段,以前在大陆还真没听说过。阿里山祖辈躲在深闺,外界无人知晓,还是在日寇占领宝岛以后,派来了大批专家,名为管理,实为掠夺,一日爬到山顶,鸟瞰群山,顿时眼珠都绿了,啊!这里咋有这么多活化石呀!红桧、铁杉、扁柏、华山松、台湾杉满山遍野。枝繁叶茂,真是美仑美幻的神奇景观。 说的活化石就是这里的神木红桧,由于气候和树质原因生长在这里几千年了,泡在水里百年不腐,还能散发一种香晶气体,可避免蛀虫去叮咬她,这么好的东西能不运回国内吗, 为了把这神木送下山,运回国内去,它们修了一条深林铁路,不是为了交通,更不是为了观光,而是为了偷走神木,它从海拔10几米,一直造到2000多米的山顶,途经热、暖、温、寒四带。铁路修好以后,于是组织了好多民工,日夜抢伐。一棵棵千年古树顿时倒在了砍伐中。 一天下午的4、5点钟,在伐岭地带,伐木工人在原野煮了一锅米饭,就在吃饭打开锅盖的时候,一股青烟飘出锅外,嗖嗖嗖,顿时整个林区鬼哭狼嚎,在看这锅白米饭,变成了红颜色,你说吓人不吓人,这饭也不敢吃了,隔天也不敢砍树了, 他们认为树神生气了,树长800年叫有灵,千年以上为树神,砍走这么多树神已经怪罪了,当然日本人也就知道了,就在这里建了座树神庙,用生铁铸造,要吊拜这些树灵树神,塔是造好了,几千年养育的神木也被盗伐走了,阿里山树桩遍野,一片狼藉,满目苍凉,但她也打响了国外的知名度。 阿财讲,他去过日本观光,在一座老神舍里就发现过一根老长老长的横梁 过去仔细看了一遍,在木头的顶端还有个牌子,上面写着:“此根红桧来自台湾阿里山”,你说气人不气人,真想把她拆下来,扛回岛内,但身单力薄,自己扛不动呀。 这事不假,在日本琳琅满目的神社,遍布城市和农村,牌楼所用的都是巨大挺直的木材,基本来自台岛的阿里山,这条铁路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的,是世界上仅存的三条高山铁路之一, 第二次打响阿里山的知名度,就是国民政府时期了,他当然知道,日本人带走了神树,留下的荒山林土也要保护呀,政府成立了一个林务局的单位,专职负责林木恢复,没补种红桧,生长太慢,经考察种下了生长速度较快、木质仅次红桧的--台湾杉,在恢复勘察中,护林员发现了一棵3、4千年红桧巨木,它硕大和高耸,傲立大山之中 。 事真不凑巧,过了几年,一声霹雷,偏偏落在了那颗最高最大的神木上,顿时大火一片,一发不可收使,一连烧了好几天,好在来了一场雨,总算把火浇灭,但树枝全燃,只剩下了孤淋淋的树干。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散落在枯木顶部的树籽,经过数月的发育又长出了新芽,成了第二代的传旭。 这就是神木的特性,枯朽的树干也能疏通顶部营养,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后荣,重覆长出祖孙三代的树木,是造化的神奇安排。 如今第一、二代的前身均已枯老横颓,第三代却仍然欣欣向荣。同时阿里山潮湿的气候,也能保证顶部树芽的成活的。所有的神木古树底部两米都是空的,大的树木中间能乘下4个人玩麻将和桌椅呢,哈哈。 第三次打响阿里山的知名度,就是一曲“阿里山的姑娘” 唱红了阿里山。 车在攀山公路上奔驰,湍急的暴雨倾盆而下,路旁山涧上形成了多股微型瀑布,一些碎石时不时落入路中央,不好,前面传来了落石塌方险情,导游联系上游,获知先前进山的车辆已拥挤在山中 阿导征求大家意见,趁这段有个回车的地点,决定不再上攀,为了安全,大家签字回返,此时已是上午9点40分,虽然心中的愿望未能实现,但体验了腾云驾雾的感受,也算到过阿里山了。 这次冒雨游阿里山,没有坐上小火车,没看到大山里的原始森林,也没留下珍贵的实景照片, 只能借助网上的照片,弥补遗憾吧! 请看下集《台南赤坎楼》(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