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老师的,就是要面对学生,</p><p class="ql-block"> 当家长的,就是要面对孩子。</p><p class="ql-block"> 咱们的孩子可不就是玉嘛!</p><p class="ql-block"> 通灵宝玉啊!</p><p class="ql-block"> 当咱们有了这么样的璞玉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当咱们有了这么样的宝贝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该当如何呢?!</p> <p class="ql-block"> 韵之老师读到过一则寓言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思之念之,韵之老师我有了感悟,</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叫做:</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美好叫做<b>“璞玉之未雕”</b>。</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叫做:</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美好叫做<b>“璞玉自雕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咱们的孩子都是大大的璞玉啊!</p><p class="ql-block"> 如果咱们是“农夫”,拿的是“锄头”,还是不要对着璞玉使劲努力了吧!放手是咱们家长最好的选择,韵之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有一种爱叫做放手”。</p><p class="ql-block"> <b>家长的学习成长才是最好的选择。</b>不曾有过(未经)学习成长的家长可不就是“农夫”吗?怎可“琢玉”。</p><p class="ql-block"> 家长的学习成长才是孩子更好的起跑线。</p><p class="ql-block"> 父母不学习,不懂教育,还要指挥掌控孩子。想一想,多么可悲可叹的事情啊!说的严重一点:父母不学习是对孩子的祸害。</p> <p class="ql-block"> 成为了雕刻家,成为了琢玉大师,就可以琢玉了吗?</p><p class="ql-block"> 未必!</p><p class="ql-block"> 我想到的是:“璞玉自雕琢”。</p><p class="ql-block"> 咱们面对的可是古灵精怪的的孩子啊。不要忘记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孩子是有思想有行动,能自学会变通的鲜活的生命体。</p> <p class="ql-block"> 孩子是什么,愿意成为什么,我觉得还是孩子最清楚自己,最了解自己。</p><p class="ql-block">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自己想什么,要什么,要成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咱们应该尊重孩子,还是让孩子做好他自己好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挺好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不去选择,他停留在“璞玉原石”的状态,挺好的,璞玉原石,挺好的,你认同吧!这是一种美好!</p><p class="ql-block"> 不要因为咱们的“锄头”,璞玉之不存,大材小用或者大材无用。如果孩子对抗了,危害社会了,这可是悲哀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想好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后,自己的内驱力无可阻挡,势不可挡。</p><p class="ql-block"> 相信相信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咱们要像相信孩子不行那样相信孩子行。</p><p class="ql-block"> 孩子可能就是一块“顽石”啊,所以,你得慢慢来,好饭不怕晚,好事多磨嘛!</p><p class="ql-block"> “大器晚成,终必远至。”</p><p class="ql-block"> 孩子是被你管不住的,他有他自己的人生和使命。</p><p class="ql-block"> 所以呢,</p><p class="ql-block"> 之于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咱们做家长的,咱们当老师的,都是“外人”。</p><p class="ql-block"> 咱们要做的是:看见,认同,引领,托举。</p><p class="ql-block"> 咱们之于教育</p><p class="ql-block"> 就是要在心底都有着一份对教育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咱们之于教育</p><p class="ql-block"> 就是要在心底都有着一份对孩子成长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咱们之于教育</p><p class="ql-block"> 就是要学习成长,要做思想家,要做行动派。</p><p class="ql-block"> 咱们家长</p><p class="ql-block"> 要看见认同引领托举,</p><p class="ql-block"> 而不是批评否定指责打压。</p> <p class="ql-block"> 咱们的批评否定指责打压,只会产生对抗。</p><p class="ql-block"> 就像弹簧一样,你给他的压迫只会产生反弹。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把它压坏了。</p><p class="ql-block"> 弹簧可以扔了换掉,之于人,之于孩子,思想和信念的张力一旦崩塌,孩子他可不就是行尸走肉一般。</p><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他成为了一个懦夫,你还想咋地。</p><p class="ql-block"> 各位家长</p><p class="ql-block"> 批评否定指责打压,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缩小版的你,你愿意吗?</p><p class="ql-block"> 孩子是孩子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p><p class="ql-block"> 咱们是陪伴一个生命走向他人生的更精彩。</p><p class="ql-block"> 关于孩子成长的话题,在我的系列课程当中都会逐一呈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