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幽默大师搞笑第六十集</p><p class="ql-block"> (进阶班)</p><p class="ql-block"> 老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讲一下中国山水画的取势。</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势。尖峭的山峰有向上之势,飞流的瀑布有向下之势,弯曲的河流有蜿蜒迂回之势,漂浮的白云有流动之势,平坡沙漠有横平之势…</p><p class="ql-block"> 构图的目的就是把所画物象的各种势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大势,这就是取势。</p><p class="ql-block"> 画面没有势,就没有气韵,就没有龙蛇之气,画面就不会生动。如果取不到自然之势,画家就需要主观造势。所以,山水画家最大的能耐就是取势和造势。</p><p class="ql-block"> 陆俨少总结有“之”、“甲”、“由”、“则”、“须”的五字形取势章法。譬如,夏圭《西湖柳艇图》,王蒙《秋山草堂图》,谢稚柳《江村雪霁》,南山子春秋《远树苍茫寂无声》,李可染《漓江边上》等,取景时要么是起承转合的之字形,要么上虚下实,或下虚上实,或左实右虚,左虚右实。</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山水画常见“C”形、“S”形构图法,对角式构图法。譬如,唐伯虎《落霞孤鹜图》就是典型C形构图,使画面有开窗透气的地方。吴石仙《看山人坐夕阳船》是典型的对角式构图,画中左下角与右上角的物象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是顶天立地式,又叫满构图。不过,画面中要留有小面积空白,使其透气。譬如南山子春秋的《月夜》。</p><p class="ql-block"> 总之,取势和造势对画面的生动极为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