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石家庄市北高营小学围绕“尊重差异,培养个性,乐观自信,快乐成长”的育人目标,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以“校园微电影”为抓手,引领孩子们用镜头讲述故事、表达思想,努力将美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应用与迁移,创造艺术形象、展现艺术美感,落实艺术课程的体验和实践导向,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美育融合新路径,生动展现了数字时代下青少年独有的视角与创新的叙事语言,努力构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p> <p class="ql-block">一、课程建设,助推“北小”以美育人</p><p class="ql-block"> 学校将“微电影”课程与原有的“沿着地图走世界”校本课程有机融合。“微电影”课程亦是遵循“我在石家庄,石家庄在河北,河北在中国,中国在世界”的课程序列,配合地图课程,选择相应主题,加入听赏、视听创作等内容,建构了课程体系。“沿着地图走世界”给予“微电影”丰硕的滋养,“微电影”亦丰富了地图课程多彩的展现形式,进一步助推“北小”以美育人。</p> <p class="ql-block">二、实践学习,助力“北小”素养培育</p><p class="ql-block"> 结合学校戏剧课程和地图课程中,学生已有创编剧本、拍摄短视频的经验为基础,学校成立了“小北微影工作坊”,广泛开展项目式学习。孩子们围绕驱动型问题“如何拍摄精彩的微电影”,深入探究“脚本创编”“手机拍摄”“后期剪辑”等多个课程主题,借助“1+1+N”的拍摄形式,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完成了多部高质量的校园微电影。</p><p class="ql-block"> 美术教室里,学生们围坐在一张张桌旁,热烈地讨论着。桌上,摆放着电影脚本、构思草稿、课程记录表,同学们有的用笔记录着画面内容、景别和镜头的设定;有的则低头细读、修改剧本角色台词;有的则在精心安排机位,调试手机摄像头,为拍摄做好准备;还有的学生已经就位,作为演员全情投入,力求每一幕场景都能精准呈现。他们承担起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等工作。令人惊喜的是,学生们对“微电影”这种新颖、有趣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p><p class="ql-block"> “数字微影”课程,助力“北小”素养培育,迈出了教育数字化赋能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三、 成果展示,促进“北小娃”自信向上</p><p class="ql-block"> 随着微电影社团的发展,我校在2023年荣获石家庄市首批“数字美育学校”称号。项目主负责人闫涛老师多次在区级活动中作经验分享。今年4月,我校作为优秀学校代表在河北省教育装备展示会上进行展示,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赞誉。11月,在长安区中小学生首届微电影节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长安区首届微电影十佳优秀作品奖”和“原创数字图画书十佳作品奖”。河北青年报对我校微电影做专栏采访。</p><p class="ql-block"> 数字技术这一直观、生动的学习平台,充分展现出孩子们写作、表演、朗诵、音乐、舞蹈、绘画等特长,在实践中,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真正实现“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的办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四、展望未来,“微电影”技术赋能成长</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社团的力量,勇于实践,收获了成长。对于未来,我们从梯队化团队建设、“微电影”主题系列化选择以及将“微电影”技术赋能“北小娃”日常成长等方面展开谋划。</p><p class="ql-block"> 1.微电影项目社团梯队化。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成立梯队式的微电影项目社团,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比如低年级以电影赏析和拍摄短视频为主,让更多喜欢微电影的学生加入进来。</p><p class="ql-block"> 2.微电影拍摄主题系列化。在原有的拍摄体验中,我们发现,有时一部微电影并不能全部囊括所要的表达,因此,系列化主题拍摄会是后期又一考虑方向。</p><p class="ql-block"> 3.“微电影”技术赋能成长。将“微电影”数字技术赋能“沿着地图走世界”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探索中的个性化表达,促进“教”与“学”的变革。借助“微电影”数字技术,努力构建“北小”教育新形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