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的军旅生涯记忆中,原昆明军区 14 军 40师 119 团 2 营 4 连 8 班,有一位特别耀眼的人物,那就是我的老班长——1976年入伍的广西籍老兵秦翔友。</p><p class="ql-block">他的人生历程斑斓多彩,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烙印在我心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2004年时任14集团军副参谋长秦翔友大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 年底,我入伍到部队,被分到秦翔友所在的 8 班。那时,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硝烟已在边境线上悄然弥漫,我们随即投入到紧张而有挑战的临战训练。</p><p class="ql-block">然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超出我的最初想象。紧急集合号常常在深夜骤然乍响,老兵们在黑暗中熟练的打好背包,迅速的整装集合,而我却因动作迟缓,屡屡掉队,拖了全班后腿。秦班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是在训练间隙或任务结束后,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兵对我进行一对一的耐心辅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当进入实际训练环节,</span>无论是射击对精准度的要求,战术对配合和应变的考验,还是越障、攀岩对体能和勇气的挑战,对我而言如同难以跨越的天堑。但秦班长总是站在我身边,不断鼓励我、耐心指导我。哪怕夜深人静,他也毫不犹豫地放弃休息,亲自带我单兵训练,一遍又一遍地考核检验,直到我攻克难关。</p><p class="ql-block">随着战事的日益临近,频繁的穿林训练和巡逻执哨已成为常态。我刚到部队不久,就见证一起误伤事件。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新兵战友在执行班哨任务时,意外遭遇一支秘密穿越警戒区域的友邻侦察分队。由于夜色昏暗,雷雨交加,行动隐秘,<span style="font-size:18px;">双方都产生了误判。在对峙盘问中,新兵一时紧张忘记口令,意识情况不妙转身逃跑,却被</span>误射身亡。这一悲剧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让我深刻意识执行野外任务潜在的致命危险。</p><p class="ql-block">心中恐惧如同恶魔般如影随形,以致我在日常的单独行动中,无论是执行简单的传递通知任务,还是再寻常不过的远距入厕,都会紧张不安。尤其夜幕降临时,丛林里的一丝风吹草动,或是远处传来的野兽嚎叫,更是毛骨悚然。</p><p class="ql-block">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寻找班长的身影,渴望得到他的保护,甚至有时厚着脸皮钻进班长的猫耳洞,那里仿佛成了我的避风港,<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我在恐惧中找到片刻安慰。</span></p><p class="ql-block">老班长敏锐察觉到我的异常不安,为了帮助我克服心理恐慌,尽快适应作战环境,他展现了极大的耐心,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我站岗时,他不仅亲自查哨,暗中观察和默默守护,还常常放弃休息,陪我执勤,带我熟悉野外环境的重要部位,分析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传授需要掌握的应对策略。更为用心的是,他设计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假想任务,鼓励我勇敢的面对,独自去完成,不断磨练我的意志和能力。</p><p class="ql-block">在那段充满挑战的艰苦岁月里,班长的严格训练与深切关怀,成为我战胜困难的坚强支撑。在他的帮助下,我逐渐找回了失去的信心,学会了坚持与勇敢,并从容自信的投入到训练中。这些进步,成为了我日后前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1981年,我与时任119团作训参谋秦翔友在云南盘溪相馆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班长秦翔友,出身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潭下镇庄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当老师期间应征入伍。在当时的部队里,作为稀缺的高中文化兵,他吃苦耐劳,勤奋进取,以其坚韧的毅力和突出的才能脱颖而出,并通过不懈奋斗,迅速成为军事骨干。实弹射击,他3发全中10环,获队前嘉奖;手榴弹投掷,他达57米,领先新兵;战术训练,他敏捷如虎,冲锋在前,秦翔友正是凭借这些过硬的素质和突出的表现,很快当上了班长。他带领的8班在军事技能方面表现出色,成为一支优秀团队,曾光荣的代表119团参加了昆明军区的军事大比武,荣获佳绩。</span></p><p class="ql-block">他时常对我说:“当兵就要当步兵,步兵之魂在于枪,班长之责在于战。”在他的教导和影响下,我作为懵懂青涩的小青年,逐渐领悟道理,慢慢走向成熟。懂得了军人的担当,理解了坚持的意义,体会了付出的收获。我为能有这样一位杰出的班长而自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1984年老山作战的4月28日,时任119团作训股长秦翔友奉团长张又侠、参谋长李明书命令紧急赶赴松毛岭前沿部队调整作战部署,贯彻作战决心的战地剪影(图片来自《军旅网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就在部队即将踏上前线之际,我却意外收到调令,被通知调至炮班参与战斗。而此时的调动容不得丝毫违抗,我强忍万般不舍离开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深爱的8班班长和熟悉的老兵战友们。</span></p><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我们 4 连在2营编成内担负穿插作战任务,于2月16日下午提前行动。我和战友们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这条充满艰险和未知的战场征途。当时,我入伍不满三个月,犹如一只初入天际的雏鹰,满心迷茫与不安。</p><p class="ql-block">在作战行动的第一天,我们就面临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复杂的山岳丛林地形,多变的热带雨林气候,加上夜间时雨时雾和伸手不见五指的恶劣条件,使得部队的穿插行动异常艰难。</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刚刚入伍的城市新兵,我更是遇到一连串的生存挑战。由于缺乏长时间的系统训练,尤其是体能锻练,我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都难以适应那极端恶劣的野外环境。此外,眼睛近视也加剧了我的行动困难。更为糟糕的是,在行军过程中,我不慎扭伤脚踝,这一突发状况导致我的行走极为困难,渐渐地,我与队伍的距离越拉越大。无尽的黑暗,将我置身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无助,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1984年4月,时任119团作训股长秦翔友指导部队开展山地训练的战地剪影(图片来自《南疆战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我孤立恐慌的时候,秦翔友老班长出现在了我的身边,尽管那时我已不在8班的编制内,但老班长那关切而坚定的话语犹如一股暖流,瞬间给予我无尽的力量:“别害怕,我们一起走!”在行进过程中,他不仅帮我扛枪减负,还扶我翻山越岭,带我穿林涉涧。当我意外摔进深坑即将坠入悬崖时,他却不顾个人安危,竭尽全力将我从死神的边缘拉了回来。为了确保我不再掉队,他甚至用绳子将我系在他的身后一步一步地拉着走。这根绳子从此成为了我们之间的生命纽带紧紧相连,它是生死与共的承诺,是不离不弃的陪伴,一直向我传递无尽的温情与坚定的信念。</p><p class="ql-block">我每当回忆起这段艰难的经历,都会被老班长所展现的悲壮情怀和无私关爱而深深感动,这份真挚而珍贵的战斗友谊让我心怀感恩,一生铭记。</p><p class="ql-block">秦翔友老班长在他的《军旅记忆》一书中,深情记录了这段难忘经历。这既是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也是对战友情谊的珍视,更成为了我战胜困难,增强信心,勇往直前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战斗正式打响后,老班长的英勇身影时刻闪现在我眼前。他的无畏表现,如同强大精神力量,鼓舞战友们勇往向前。</p><p class="ql-block">2月17日凌晨,全营按照预定的穿插计划,历尽艰辛,终于抵达了目标地点——坂菲。在这场战斗中,5、6连作为第一梯队,迅速抢占攻击位置,向79号等高地发起了攻势。由此,我们2营担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首战重任,也揭开了全团正式投入战斗的序幕。</p><p class="ql-block">在战斗最为关键的时刻,即当天夜幕降临之际,老班长率领的8班,凭借其出色的整体素质,赢得了连队的充分信任,并被赋予孤军深入的重要的作战任务。他带领全班战士,火速赶往68号高地南侧的公路一线,其主要任务是拦截从孟康驶向坂菲的越军增援车队。在这敌后孤军奋战的险境之中,全班战士展现出了视死如归、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定信念,他们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p><p class="ql-block">为了保障车队的安全通行,越军不惜使用曳光弹进行目标定位,并对68号高地及其周边关键区域实施猛烈的炮火轰炸。8班战士顶住巨大压力,稳如磐石地坚守阵地,准备与敌决一死战并誓将来敌阻击于该地。然而,越军在察觉到伏击迹象后,迅速判断形势不利,立即转头向南撤退。在夜色掩护下,8班的战士们只能遗憾而眼睁着敌人车队灯光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黑暗中。8班在这次任务中,虽然没有与敌人直接交锋,但他们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战斗准备,正是凭借这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才成功地迫使越军放弃增援计划,全班为减轻主战场的作战压力作出了顽强的努力。</p><p class="ql-block">随后,班长接到命令,率领全班迅速返回连队,投入到坂菲地区的主要战斗中。经过全营的持续作战,最终控制7号公路,并实现了断敌退路和阻敌增援的预定战略目标。</p><p class="ql-block">战斗结束,战友们疲惫至极,正准备喘息片刻,享用随身携带的干粮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却突遇一个未曾预料的问题。</span>回想起16号那一夜的穿插经历,其艰难程度超乎想象。为了能在恶劣的环境下更迅速、更灵活地行动,我和部分战友做出了一个万般无奈的决定——放弃了除了武器装备以外的所有生活物资,以求减轻负担。然而,这个权宜之计却让我们在孤军深入敌后、缺乏后勤保障的情况下,遇到了缺水断粮的严峻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战友们只能咬紧牙关,依靠彼此之间的支持与鼓励,共同寻找克服难关的出路。</p><p class="ql-block">就在这关键时刻,老班长如天降援兵,奇迹般地拿出一小半袋干粮进行分发,我作为炮兵班的一员,也得到了老班长的特别关照,他的这一举动,及时地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事后,当我从班长那里得知真相时,内心不禁涌起深深敬佩之情。原来,他早有预见,特意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保管全班唯一的干粮背具。然而,世事难料,这份关乎全班希望的口粮竟然在行动过程中不幸遗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班长毫不犹豫,孤身一人,深入险境,历经艰辛,甚至不惜冒险爬进敌人的尸体堆中进行仔细寻找,最终才得以搜集到这些来之不易的干粮。</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战友,都因老班长在危急关头展现出的强烈责任感和无畏担当精神而受感动和鼓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1984年4月初,时任119团作训股长秦翔友(中)随从团长张又侠(左2)指导部队丛林训练并检验步兵装具的战地剪影(图片来自《南疆战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月17日,当部队转为防御态势后,随即陷入了纵深孤军作战的艰难境地。敌人敏锐地抓住这一时机,迅速封锁7号公路,随后对我方阵地发起了既精确又猛烈的炮火轰击。部队猝不及防,遭受重创。在那个炮火冲天、硝烟弥漫的夜晚,我所能听见的,除了震耳欲聋的炮火轰鸣,就是抢救伤员的急切呼喊。在如此突发的情况下,一部分战斗建制被一时打乱。</p><p class="ql-block">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由于部队初次作战经验不足,加之夜间行动时视线严重受限,部分通讯设备又因战术需要处于静默状态,这导致包括我们炮班在内的众多战友难以迅速找到自己的连队和排部。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战士或干部甚至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而与队伍走散。我们班也不幸成为了众多迷途队伍中的一员。在寻找部队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与其他失散的战友汇聚在一起,全班人数从最初的11人增加到包括来自5连、6连、枪连、炮连的战友在内的23人。然而,这支临时组成的队伍既没有军事干部的指挥,也缺乏通讯设备的支持。在李日光班长的带领下,我们经历了昼夜的艰难寻找。终于在次日下午率先找到了部队。尽管大家心中充满了愧疚,但我们还是归建到了自己的连队。然而,我们知道,还有其他失散的队伍仍在艰难地寻找归途。</p><p class="ql-block">回顾这一路,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两位战友不幸触雷受伤,我们一路照顾艰难地将他们抬回。更痛心的是,我的副班长王开富和我连的四班长徐正荣也在途中不幸触雷牺牲。</p><p class="ql-block">也是后来我才得知,在17日夜晚部队被炮火袭击打得措手不及的紧急关头,老班长带领的全班战士一直坚守在附近阵地,沉着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展现了他作为军事骨干在危难时刻应履行的使命和发挥的作用。在连指挥所被炮火炸毁、部分干部分头搜寻队伍时,他毫不犹豫地背起连队报话机,主动挑起了代理排长重担,与在场的干部紧密协作,迅速收拢部队,重新组织战斗。老班长的果断行动和英勇表现,对于稳定4连在初战中的不利局面以及形成战力,增强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随后,部队撤退至42号高地调整作战部署,为下一场战斗做好充分准备。鉴于老班长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组织上在他参战的第三天便任命他为4连的代理排长。与此同时,我也刚好在这个时候从原来的炮班调至2排的6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2008年,时任14集团军副参谋长兼四川“5.12”大地震救援第四责任区参谋长秦翔友,亲临一线指挥抢险救灾的现场剪影(图片来自《军旅网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月22日,119团奉命向第二战略目标——班罗地区实施穿插作战以打开由越军345师一部在朗忠、南征、班罗等地顽固据守的战略要点,粉碎敌人控制公路,阻我南进和纵深发展的企图。我2营奉命向班罗要地继续穿插。4 连担任尖刀任务,在这一时刻,老班长再次接令代理副指导员,主要担负这一战役的战地救护与战场收容的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然而,2营在穿插前进并在进入75号高地的开阔地带,遭遇了敌军居高临下的多面伏击,猛烈的交叉火力已对全营构成巨大的威胁,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我连大部队伍在连长王玉君和代理指导员胡云虎的率领下,成功突破封锁,直插班罗公路,其中4连3排为先头尖兵排,按时赶到位置,抢占有利地形,充分发挥近战、夜战特长,在一个夜间连续粉碎敌人三次进攻,并击毙了包括副团长在内的近百名越军(其中:缴82迫炮1门,82无炮1门,40火箭筒5具,高、重、轻机枪5挺,各种枪15支,40掷弹简1具),从而成功完成断敌退路的作战任务,为主力全歼该地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该排荣立集体一等功。</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被阻击滞留在75号高地的2营主力也包括5、6连和我们6班在内的4连一小部,在营长指挥下对敌组织反攻,我们跟随1排在徐贤华排长率领下协同5连夺取75号高地。随后,6连迅速跟进,对A村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全营取得了对班罗地区穿插作战的重要胜利。</p><p class="ql-block">然而,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我营也付出了较大伤亡。老班长带领救护组无惧密集的炮火,勇敢的穿梭在战场,成功抢救出了无数伤员。</p><p class="ql-block">在紧张搜寻伤员的过程中,老班长意外地发现了我连的一班长燕华(也是他的广西桂林老乡)和二班长马福亮。不幸的是,两位班长均已中弹负伤,老班长见状,立即冲上前去,一边大声呼唤着战友的姓名,一边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施救。但遗憾的是,这两位勇敢的班长因伤势过重,最终在老班长的怀中壮烈牺牲,他们的离去无疑是我们4连的巨大损失。</p><p class="ql-block">面对这悲壮而残酷的现实,老班长一时陷入了沉默与悲痛之中,然而,他很快振作起来,拭去泪水,将内心的悲痛转化作为战友报仇的决心。随后,他向军工、民兵妥善交接战友遗体的后送事宜,毅然继续踏上了搜寻伤员的征程。</p><p class="ql-block">在搜寻过程中,老班长率领救护组主动出击,一边救护伤员,一边英勇战斗。最终成功抓获了一名负伤的越军俘虏,并在撤离战斗前夕,在一个隐蔽的涵洞内找到了最后一名已经重伤两天、生命垂危的毛家苗战友。老班长的英勇行动确保了连队所有伤员得以顺利归队,并得到及时救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2002年,时任40师副师长秦翔友在四川西昌训练基地组织40师实兵检验性演习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2日,部队展开了穿插行动的最后一仗,集中对铺楼火车站守敌发起战略围歼。在这场战斗中,老班长身先士卒,率队冲锋在前。当他们快要接近铁路大桥时,意外与大约一个连左右的越军不期遭遇。面对左边是陡峭绝壁、右边是汹涌红河、正面则仅有约两米宽的铁轨通道和与敌仅有七八十米距离的极其不利地形,双方立刻陷入了一场短兵相接的生死较量。</p><p class="ql-block">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班长展现出了超凡的机智与果断,他没有半点迟凝,勇敢向前冲锋,迅速抓住战机,抢先向敌开火。短短一分钟内,他将三个弹夹的子弹如同暴雨般倾泻到敌群中,并亲手击毙了四名敌军,这一压倒性的气士,瞬间打乱了敌人的防御部署。紧接着,部队抓住敌人阵脚大乱的有利时机,全面发起了强攻,最终成功突破了火车站第一道铁路桥的防线。</p><p class="ql-block">然而,在部队继续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却遭到了敌人猛烈的炮火封锁和步兵轻重火力的疯狂压制。最前沿的战士们不畏枪林弹雨,英勇突击,先后有多名冲锋战士英勇牺牲和负伤,我的老班长秦翔友也在冲锋的第一线不幸中弹负伤。</p><p class="ql-block">此次战斗,我连又一次遭受重大伤亡,其中我的排长(代理指导员)胡云虎为了给尖刀班、排发起冲击扫清障碍,在指挥我们攻打敌火力点的战斗中同样英勇负伤。</p><p class="ql-block">当我们2排赶赴前沿支援时,映入我眼帘的已是老班长中枪倒在铁轨边上的身影。尽管他身负枪伤,但依然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拖着鲜血淋漓的伤腿,艰难支撑着身体,不停挥手示意部队继续前进。那一刻,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瞬间充满了内心的悲痛与深深的敬意。</p><p class="ql-block">老班长的英雄无畏,让我真正的明白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是何等的伟大而崇高。</p><p class="ql-block">在老班长即将被抬往后方医院的清醒时刻,他特别嘱咐我:“保重自己,等你凯旋重逢。”这句话,不仅是对我的关心与嘱托,更是对军人信念的坚守和使命的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凯旋回国,我与伤愈返队的老班长秦翔友在云南砚山重逢相会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后,老班长伤愈出院被部队甄选列为首批提干培养对象保送集训,他毕业后调团司令部任作训参谋。一年之后,得益于老班长的推荐,我从4连调团司令部任作训标图员,生死与共的战斗友谊再次将我们凝聚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1980年,我调团司令部作训股参与战例资料汇编并在作战室标绘《战斗经过图》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此,我们同在一个操场并肩操练,同在一个部门携手工作,同坐一张餐桌分享餐食,同住一间寝室倾心长聊。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我,影响着我,使我在成长路上深刻领悟人生,不断成熟进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1982年,我与时任119团4连连长秦翔友(中)、时任4连指导员徐贤华(右)在盘溪营房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1年,我荣幸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一光荣时刻的到来,离不开时任作训股长李明书对我的特别关怀,离不开三位人生引路人、入党介绍人——老班长秦翔友、老参谋田云翔、战斗英雄白洪普对我的指导帮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1982年底,我退伍离队前,与时任作训参谋秦翔友(下左)、军务保密员余祥松(下中)、后勤协理员陈道德(下右)、后勤卫生员张玉英(上左)、军务内勤员王志远(上左2)、军务打字员谷燕呜(上右)等战友在盘溪营房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退伍之后,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感欣慰地了解到:秦翔友在其长达近40年的军旅生涯中,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军队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军事理论的研究总结。他亲笔写下或创作了一系列与战训相关的军事素材的文案资料、作品,涵盖战例选编、战斗回忆、经验总结、训练规则等理论文章及军事教材,累计发表学术论文及宣传报道超过100篇。值得一提的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军旅记忆》、《血色记忆》、《老山战斗纪实》、《首战老山,历史丰碑》等著作,在经过上级首长审阅与推荐后,成为部队深入研究对越作战意图、战斗经过,分析敌我形势、总结经验教训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和军事典籍。</p><p class="ql-block">秦翔友以其亲身战斗经历,揭示了尘封数十年的历史真相,展现了那场对越自卫战争具有宝贵价值的军事思想和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在总结战争历史、宣传英雄事迹、弘扬老山精神、传承光荣传统、加强爱国教育、塑造军人形象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时任40师作训科长秦翔友标绘陆军进攻演习《首长决心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翔友矢志从军,一身正气,忠诚无私地为军队事业奉献力量。他的职业生涯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又在军事教育领域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他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4年参加收复老山战役,此时的他已担任119团作训股长的重任。在这两次战役中,秦翔友屡建战功,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智慧。</p><p class="ql-block">在对越自卫反击开战的第三天,年仅22岁的秦翔友临危受命,代理排长之职;仅仅第五天,又被委以代理副指导员重任。他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军人的英姿风采,诠释了军人的使命担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2017年,我与原14集团军副参谋长秦翔友(右)、原119团作训参谋、全国排雷英雄白洪普(左)在贵州遵义相聚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特别值得骄傲的是,秦翔友老班长在战后因其卓越的表现和优异的成就,赢得了部队广泛认可,并荣获多项殊荣。他不仅被总参谋部评为优秀参谋,还在2009年荣耀的进入国防大学深造。在他辉煌的职业生涯中,曾历任过排长、副指导员、连长、团作训参谋、作训股长、团副参谋长、师作训科长、师副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及副师长等要职,最终走上集团军副参谋长的岗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秦翔友在硝烟战场中历经锤炼,在不同岗位上经受磨砺,是经过战火洗礼并接受实战考验成长起来的优秀军人和杰出指挥员,他的一生与军事战争紧密相连,与作战指挥身份相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特别是在他担任14集团军副参谋长期间,曾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出访与交流,并在中印、中罗(罗马尼亚)联合训练与演习中担任中方指挥长,展现了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此外,他还三次亲赴黎巴嫩,不仅参与了任务轮换,还组织了维和行动,为国际和平与稳定贡献了中国军队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国内,面对自然灾害,秦翔友老班长同样英勇无畏、挺身而出。在四川“5.12”大地震救援中,他作为第四责任区参谋长,亲临一线指挥抢险救灾长达三个月之久。在贵州凝冻灾害发生时,他更是担任14集团军总指挥,带领团队迅速开赴灾区,有效组织抢险救援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参与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过程中,秦翔友老班长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素养、坚定的指挥决心和出色的应变能力,赢得了国内外军界的高度赞誉。他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履行了军人的神圣职责,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与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如今,虽然距离我在部队的难忘岁月已逾四十年之久,但在那段时光里,老兵们所彰显的高尚品德与淳朴情感,依然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邃的印记。特别是秦翔友老班长,其言行举止无不让我深切地领悟到先锋模范的深远影响力以及团队精神的丰富内涵。</p><p class="ql-block">对我而言,秦翔友老班长不仅是我由衷感激的人生进步的引路人,更是我毕生崇仰的精神导师、心中英雄和学习楷模。</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言传身教铸军魂,患难与共历风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2016年6月,我与原任14集团军副参谋长秦翔友(已退)参加云南战友联谊会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军魂震乾坤,国际舞台展雄风</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时任14集团军副参谋长秦翔友大校代表中国军队出任中方指导组长,领军中印、中罗陆军联训、联演并在开训仪式上作动员讲话的现场剪影(来自《军旅网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时任14集团军副参谋长秦翔友大校代表中国军队出任中方指导组长,领军中印、中罗陆军联训、联演并在中外军队联合军训结束仪式上作总结讲话的现场剪影(来自《军旅网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图:时任14集团军副参谋长兼中方训练指导组组长秦翔友大校与罗马尼亚国防部长共同出席“友谊行动—2010”中、罗陆军山地联训开训仪式并现地指导军事训练(来自《军旅网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图:时任14集团军副参谋长兼中方训练指导组组长秦翔友大校向印军高官介绍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来自《军旅网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图:时任14集团军副参谋长秦翔友大校前往黎巴嫩组织维和行动期间与外军高官开展军事合作交流。(来自《军旅网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