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扮我们的教室

黄桷树下有个家(谢拒私聊)

自从张老师提出“你们不仅要让教室变得更美,还要学会创造”后,同学们可就忙着思考了。<br> 又一个星期一到了。<br> “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可以怎么设计我们的教室呢?”张老师微笑着问。<br> 班长小米第一个举手:“我觉得我们可以弄一个图书角,把大家喜欢的书放在一起,这样课间就可以随时看书了!”<br> “对!还可以有一个植物角,摆一些小花小草,让教室更有生机!”小丽兴奋地补充。<br> 小刚接着说:“我还觉得应该弄一个放伞的地方,特别是下雨天,大家的伞总是湿漉漉地放在桌子旁边,很不方便。”<br>张老师点点头:“很好,大家的想法都很棒!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图书角、植物角、放伞区……大家分工合作,一起把教室设计得更美丽!不过,装扮教室是我们全班的事,大家在设计时要注意求大同存小异,有分歧的时候要学会商量,明白吗?”<br> “明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br> 很快,班级被分成了几个小组:小米负责的图书角组,小丽负责的植物角组,小刚负责的放伞区组,每个小组都开始讨论自己的设计方案。<br> 图书角组决定在教室后墙的一角设置书架,让大家带来自己喜欢的书,按照类别摆放整齐,再配上几张小凳子,方便同学们课间阅读。<br> 放伞区组计划在教室门口放一个伞架,用来存放大家的雨伞。他们还准备在伞架上挂一些小标签,标明谁的伞放在哪里,方便取用。<br> 而植物角组的讨论却显得格外热烈,因为大家对植物的摆放位置争论不休。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如何布置植物角。<br> “我打算带我的太阳花来!”小丽兴奋地说,“太阳花开得很漂亮,特别鲜艳,一定能让教室更有生气。”<br> “我觉得花最好放在窗台外侧,这样阳光能直接照到,更容易长得茂盛。”小丽补充。<br> “可是放在窗台外侧不安全啊!”小刚皱着眉头反驳,“来往的人经过,万一碰倒了怎么办?还是应该放在窗台里侧,这样又安全又方便照顾。”<br> “可是窗台里侧光线不好,太阳花需要阳光才能开得好看啊!”小丽争辩道。<br> “可是安全更重要!如果被碰倒了,花盆碎了怎么办?还可能砸到人!”小刚的声音提高了一些。<br> 两个人一来一回,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渐渐有些不愉快。<br> “好了好了,别吵了!”班长小米赶紧站出来打圆场,“我们不是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吗?大家可以商量一个折中的办法啊!”<br> “折中?怎么折中?”小丽和小刚同时问。<br> “这样吧,我们可以在窗台的外侧放几盆花,但是选择一些轻便、不容易掉下去的植物,比如吊兰或者绿萝。而像太阳花这样的花,就放在窗台的里侧,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能让教室里充满阳光般的色彩。”小米提议。<br> “对啊!”其他组员纷纷点头,“这样既安全,又能让教室更漂亮!”<br> 小刚想了想,同意了:“那好吧,太阳花放在窗台里侧。如果是轻便的植物,放外面也没问题。”<br> 小丽也点头:“嗯,这样分开摆放,确实是个好办法!”<br>争论终于解决,同学们又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植物角的其他布置,比如用什么样的花盆、如何浇水、谁负责照顾等等。<br> 接下来的几天,四班的教室里一片忙碌。同学们分工合作,按照各自的设计方案,把教室装扮得焕然一新。<br> 图书角成了教室里最受欢迎的地方。同学们把自己的课外书带来,有故事书、科普书,还有漫画书。他们用彩纸做了分类标签,把书分成“历史类”“科普类”“童话类”等几个类别。还在书架旁边放了几张小凳子,方便大家课间阅读。小米还特意设计了一块留言板,大家可以在上面写下对某本书的推荐或者读书心得。<br> 放伞区被布置在了教室门口。小刚和组员们用废旧纸箱做了一个简易伞架,并用防水布包住外层,让伞架既实用又美观。他们还贴心地在伞架旁放了一块抹布,方便大家擦拭湿伞。<br> 植物角则成了教室里最有生机的地方。窗台上摆满了各种花草:里侧放着太阳花、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外侧则挂着几盆吊兰和绿萝。每一盆植物旁边都插着一张写有负责同学名字的小卡片。小米还提议每天轮流给植物浇水,大家都积极报名。<br> 星期二,张老师走进教室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本单调的教室,如今变得温馨又漂亮。<br> “看,这就是我们的新教室!”小米自豪地向张老师介绍,“这是图书角,大家可以在这里看书;这是放伞区,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伞没地方放了;还有植物角,这些花草让教室充满了生机!”<br> 张老师点点头,欣慰地说:“你们太棒了!不仅把教室装扮得更美,还学会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教室,真的像一个温暖的‘家’!”<br> “是啊!”小丽笑着说,“我们每个人都贡献了一份力量,才有了现在的教室。”<br> 小刚也点头:“而且通过这次布置,我们学会了如何求大同存小异,遇到分歧时要学会商量。”<br>  从那以后,每个走进四班的人,都会被它的温馨和美丽所吸引。同学们也更加珍惜这个“家”,每天用心呵护着植物角、图书角和伞架。因为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他们成长的见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