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我来 13: 北京唯一的传教士墓地

马宏

​<h3>  星期天中午,几个老同学在车公庄大街小聚,作东的是就在旁边北京市委党校工作的同学。聚会结束时,我灵机一动,提出能不能带我进校园去看看利玛窦墓,老同学说没问题。就这样,我们三人顺利走进了平时门卫森严、疫情以来更是插翅难进的党校校园。</h3></br><h3>  这是北京市范围内唯一的一处西方传教士墓园。如上图,墓园由东西两部分组成,照片里是西墓园,这里只有大名鼎鼎的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三位传教士的墓碑和坟茔。</h3></br> ​<h3>  墓园在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此之前的经历,跌宕起伏令人兴叹。明朝万历年间,为中西文化交流贡献巨大的利玛窦去世,教会请求皇帝赐地在北京安葬,得到准许,选址就在当时名为藤公栅栏现在的马尾沟也就是北京市委党校院内。到19世纪末,这里已经安葬了包括后来同样著名的郎世宁等百十位传教士。</h3></br>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墓园第一次遭劫。墓碑被砸碎,坟茔被掘毁。随后签订“辛丑条约”,从赔款中专门拨出万两白银,重建墓园,并在西边建起马尾沟教堂及其附属的口字楼、山字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代,这一片被划进了北京市委党校校园建设区域。曾经有人主张把墓园及教堂都迁移到偏远郊区去。据说争论到了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拍板原地保留,教堂照常活动。于是出现了共产党干部培训与宗教活动和谐共处的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惜好景不长,1966年文革浩劫又起。一群红卫兵来到墓园,声称要砸烂这些帝国主义遗存。当时有一位后勤方面负责人机智(心惊胆颤)提出:不用红卫兵小将劳累,我们自己挖大坑把它们彻底埋葬,让它们永世不得翻身!就此使墓碑避免了粉身碎骨的厄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后,不断有西方国家相关人士询问汤若望等墓葬下落。党校紧急行动起来,挖出墓碑,重新树立,并在原地修建了新墓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面借用网络照片,可以看到汤若望墓碑的背面。雕龙的碑首缺了大半,因为碎得厉害拼凑不回来了;碑身下半截断裂,拼接或者重新刻制的。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施工匆忙,汤若望墓碑被立反了,刻字的正面朝后。</p> ​<h3>  据我同学介绍,汤若望家乡德国科隆的教会团队来访时,经中方同意将汤若望遗骸中的一段臂骨带回家乡安葬。据说,当汤若望遗骨抵达科隆教堂时,众多民众在现场跪迎这位科隆英雄的遗骨回家。</h3></br> ​<h3>  墓园门前的一只石雕羔羊。起码是清朝遗物。大约10年前,我曾经来党校参加培训,逃课出来带着孩子在墓园玩,还给孩子骑羊拍了一张到此一游。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墓园的沧桑经历,也不懂洁白温顺的羔羊在圣经里的象征意义。</h3></br> ​<h3>  墓园门前的石雕构件。估计是义和团事件过后重建墓园时设置的。抱歉我的古建知识太少,不知道这些石雕的名称和功能。</h3></br> ​<h3>  这是墓园南面不远处的口字楼,一百多年前的北京少数西式建筑之一。做过党校一些部门(如成人教育学院)的办公和教学用房,党校幼儿园也曾经设在这里,口字庭院和楼道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2002年顶层的职工住房因使用电器不当发生了火灾,引起了相关部门对加强保护古建的重视。现在这里是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从外面看去,修缮和保护都比较到位。</h3></br> ​<h3>  这是墓园西边的山字楼。整体上跟口字楼差不多,但是通过我拍的这张近照可以看到山字楼的窗户周围有一些简单的砖雕造型,显示着当年建筑师和工人的美好讲究。</h3></br>      山字楼的三竖前,有3棵巨粗的悬铃木即俗称的法国梧桐。尽管法国梧桐是一种生长较快的树,但长这么粗至少得一百年以上。然而我不明白的是,法国梧桐是1920年代才引入中国的,先期只有上海的租界、南京的中山陵栽种,北京这个北方土包子城市不太可能那么早就有了这种洋树。  顺便说一下,法国梧桐在英文里的常用名称是Chinar,发音很像法语里中国(Chine)一词的发音。向懂法语的朋友请教,为什么同一种树,中国叫它法国梧桐,法国却叫“中国”?   同学还给我讲了3棵巨树险遭砍伐的故事。有一年,某领导忽然决定要砍掉这3棵大树卖钱,砍伐的标志符号都在树身上画好了。不知哪位老师把这事微信群里散播出去,引发众多教职工呛声抗议。领导发现众怒难犯,只好作罢。   党校图书馆前,一排高大的柿子树挂满了密密麻麻熟透了的鲜红柿子,可以让最笨的小学生立即明白“硕果累累”这个成语的含义。同学说,甜美的柿子没有摘,是给鸟儿们过冬留下的食儿。​   ​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01b986qznRGhmus7ceTt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p class="ql-block">  重要更正:文中提到汤若望的墓碑重新立时匆忙之中弄反了,刻着汤若望名字的正面朝北了,这是我读书太少妄下判断的一个错误。文章发出后,我在党校工作的另一个同学(高中同学,学霸,全国明史学会副会长)给我指出,碑没有立反,朝南那一面刻有光绪皇帝的谕旨,立碑时专家按规定也按庚子赔款后重立墓碑的原状,指导工人这么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