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手只剩自己的下半场先与自己和解

云卷云舒

<p class="ql-block">01—16 邵丽军</p> <p class="ql-block">几年前刷屏看到的2.6万字的长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最早看到是在同学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作为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心里有说不出的悲凉。近日身边患甲流的人不断增加,又看了一遍,除了悲却又在心里无形增加了堵。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让人害怕的已经不仅仅是疾病,而是由这场病所带来的高度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不仅仅来自病痛更来自表面繁荣之下金钱的无力和匮乏,以及即使顶级医学也无能为力之下的渺小感。”</p><p class="ql-block">今年年初的几日都是是在医院度过的。87岁的父亲,突然得了急性肠胃病,楼上楼下的跑,在急诊大厅里,观察着来来往往各色众生。高烧不退的孩子,突发心梗的老人,不厌其烦的大夫,忙前忙后的护士,满脸焦虑的亲人,互相指责的年轻父母。可我惊奇的发现,我心态比原来好多了,没抱怨,没有哀声叹气,并不因为过节,我才变得宽容。而是这不停增长的年岁。蔡康永说:“苦味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下次趋吉避凶,不是每餐拿来给我们下饭的。”让人不光有悄然蔓延的皱纹和拔不尽吹又生的华发,也赋予了我,多一分宽厚从容与慈悲。</p><p class="ql-block">今年,对于红包的态度我有了极大的反转。以往对红包基本本着不抢不发,自认为有自己的世界,好像生活中也渐渐变成了对什么也不争不抢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可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单位同事群的红包雨,无论多少,几秒钟就抢完。抢完,或各种感谢或表情图此起彼伏,或有人继续甩出红包引起下一波高峰。细细品品发现在工作群中,又秒抢又秒谢又秒发的人生活中、工作中就很会处理同事关系,是警营里的活跃分子,也是领导比较看重的人。有的人只是默默地抢,不做声也不发,但这种默默地抢红包的人在工作中基本上不善于表达,永远会坚守自己的工作本职。而那些在群星不抢不发,可能是职场里的另类,平时工作各负责一摊,即使一个单位交集也不是太多,而元旦的红包雨就成了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领导和同事在群里,争先恐后的发红包,其他人忙着抢,往往一个红包一两秒就抢完了,然后大家又在欢天喜地地表达感情,说运气最好抢得最多,谁最好笑抢得最少…..在各种戏谑调侃中,领导和下级,同事和同事的关系又近了一步。红包里藏着人生关系也是今年才悟到。</p><p class="ql-block">新年第二天,在大连外资企业工作的小友梅提前返程,起因是与逼婚的母亲吵了一架。只因为母亲说了一句:“你看左邻阿红,找个厨师,右舍阿丽嫁了汽车修理恭恭敬敬工,孩子都有两个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怎么就你不行”?别看不起厨师,人家比你这白领挣的多!她连夜逃离,恨恨不平:“按这个说法,当年就没必要参加高考,就应该初中辍学在农村,干干农活,嫁个老实巴交的丈夫,可能母亲就不会。。。。”这便成了红楼梦里宝姐姐说的: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就该过认得字的人生啊。</p><p class="ql-block">越来越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包括生活不奢望别人理解,比如我这个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小友,比如无数个如小友这样的姑娘,他们比大多数人过得更好,是因为他们眼界更宽广之后,发现很多事都是可以被放下,被舍弃。她们敢于舍弃一份类似鸡肋的工作,一些令人生气的话,莫名的闲言碎语,莫名的不理解和指责,在她们那都不是大不了的事情,都不能阻挡她们走向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己。因为她们有不可逆转的大脑和走过不同路的双脚。她们那么与众不同,她们只是比其他人走过更多的路、遇见过更多的风景,见了天地、见过众生,最终决定,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知乎上有对见过大世面的解答: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见过世面的她们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p><p class="ql-block">警察的工作特点经常在劳动节、国庆节加班,节后在调休或倒休的时候,有时回老家,看看生活在小镇的旧时同学,上班与下班,50万买160平的大房子还带车库,饭后有闲暇时间散步,孩子养得健壮如牛,其乐融融,安然自得。赶上任务,加班加点,三个月工资也买不了城市的一平米,每天在路上堵一个小时,陀螺一样不停旋转,不知道为了什么。我偶尔也会羡慕别人的生活,但让我换,还真舍不得。这两种生活,也是两种人生,并没有幸福与否的标准线。小地方有小地方的活法,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活法。奔波劳碌,大步流星,那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诚挚。每每压力之下高速运转苦不堪言,却仍觉这日子有种常变常新灵动的魅惑。过不好别人的日子模板,别人也走不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所谓幸福,说到底就是两个字:甘愿。甘之如饴地臣服于时光,满心欢喜地接纳当下。</p><p class="ql-block">近几年过了50后,意识到时光一年年流逝,希望自己后半生,能够努力按自己的心意去活。常常说被岁月拿走的东西,到头来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还给你。最不愿感叹“又老了一岁”,周未看到廖一梅的话:“上天不会厚待任何人,无论是你,还是我,痛苦、困惑和艰辛,对每个人都是同等的。回避,躲闪,辗转腾挪都毫无作用,既然来的总是要来,迎着刀锋而上恐怕是最好的选择,起码节约时间。上天当然不会厚待你,但自己可以成就自己”。</p><p class="ql-block">谁的生活不是一片狼藉呢?难得是肯扭过头,暂时忘掉种种不如意,给自己完成一次内心的心灵旅行。亦舒说:“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现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因此,我愿意相信,所有的不高兴都是因为自己的不放松;而活得张惶零乱,也是因为不愿意接纳自己的力所不及。</p><p class="ql-block">看过这样一段话:我吃东西越来清淡,对待人情世故越来越宽容,不乱发脾气也学会了容忍,慢慢地有了一颗成长的心。</p><p class="ql-block">高晓松说:人生下半场,对手只剩自己。不是万事皆通,并非全无疑惑。只是明白了,人生在世,所有情绪,都不外乎是自己与自己关系的照见。老人不会因为年节就不生病,烦恼也不会因为节日就不发生。如果只道是寻常,那就是寻常。如果觉得不幸,那不是不幸。</p><p class="ql-block">我们终究是要先与自己和解,然后才能把生活一地鸡毛,收拾得妥妥帖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