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

羽曼辰(拒聊,不V)

<p class="ql-block"><b>2024年11月16日老M先生心心念念的厦门之旅终于成行,因四年前口罩的原因从福建东山岛匆匆而归,所以此次旅行充满了期待…铁三角于2024年12月10日回到家中,历时25天,在厦门、漳州南靖土楼、泉州、平潭岛、武夷山、沙县、长汀、瑞金等地畅游,此为泉州篇。</b></p> <p class="ql-block"><b> 泉州西街</b></p> <p class="ql-block"><b>泉州西街形成于唐开元年间,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区之一,自唐朝时就“列屋成街”,至今保存完整,是泉州最老又最年轻的街区‌。</b></p> <p class="ql-block"><b> 开元寺</b></p> <p class="ql-block"><b>泉州的开元寺始建于唐公元686年,原是黄守恭的桑园,初名“莲花寺”,后改名“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开元寺。</b></p> <p class="ql-block"><b> 东塔</b></p> <p class="ql-block"><b>东塔名为“镇国塔”,位于寺内大雄宝殿东侧。该塔建于唐公元860年-公元874年,初为九层木塔,东塔在南宋公元1186年被大火焚毁后在原址重建为砖塔,在南宋时期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的花岗岩为建筑材料,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石塔,东塔建于南宋公元1238年-公元1250年,高度为48.24米,高于西塔。</b></p> <p class="ql-block"><b> 西塔</b></p> <p class="ql-block"><b>西塔为“仁寿塔”,位于寺内大雄宝殿西侧。五代梁公元916年,初为七级木塔。公元1227年西塔被大火焚毁后在原址重建为砖塔,在南宋时期就地取材,并采用当地的花岗岩作为为建筑材料,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石塔。西塔建于南宋公元1228年-公元1237年。西塔高度为44.06米。</b></p> <p class="ql-block"><b> 桑莲法界</b></p> <p class="ql-block"><b>开元寺的精髓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桑莲法界”‌。这四个字位于开元寺大殿上,象征着寺庙的核心理念和历史背景。开元寺原名“莲花寺”,因为这里曾是皇家桑园,并且开满莲花,所以“桑莲法界”不仅代表了寺庙的地理位置,也体现了其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b></p> <p class="ql-block"><b>开元寺山门石柱上悬挂着朱熹所撰的著名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由弘一法师所书。</b></p> <p class="ql-block"><b> 弘一法师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b>在开元寺的历代高僧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当数集佛学、书画、音乐、戏剧、文学诸多才华于一身,拥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传奇一生的弘一法师。弘一法师人生最后的14年驻留闽南,在泉州就停留了将近8年。</b></p> <p class="ql-block"><b>悲欣交集∽大师最后的手书</b></p> <p class="ql-block"><b>泉州人常说“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这句话当中的“街”指的就是中山路,这里保留着浓郁的广式风情,两边的连排式骑楼南北串联起钟楼、泮宫(古指学府,泛指学校),见证刺桐城(刺桐花是泉州的市花)的芳华岁月、烟火人间,诉说着泉州的悠久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泉州小白车</b></p> <p class="ql-block"><b>泉州小白车‌是一种特色交通工具,主要用于泉州市古城区的出行。因车身多为白色,故得俗名“小白车”。没有固定站点,乘客只需在路边招手即可乘坐,非常灵巧便捷。</b></p> <p class="ql-block"><b> 关岳庙</b></p> <p class="ql-block"><b>泉州关岳庙俗称涂门街关帝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年)祀岳飞,故改现名。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b></p> <p class="ql-block"><b> 天后宫</b></p> <p class="ql-block"><b>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始建于南宋1196年,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对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洛阳桥</b></p> <p class="ql-block"><b>泉州洛阳桥:千年跨海工程,四大古桥之光,承载历史与智慧。全桥总长834米,宽7米,拥有46座坚实壮观的石砌桥。</b></p> <p class="ql-block"><b>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在万安桥尚未修建之时,这里原有古渡口——万安渡(亦名洛阳渡),故名。</b></p> <p class="ql-block"><b> 蔡襄</b></p> <p class="ql-block"><b>‌蔡襄和蔡京是堂兄弟关系‌。蔡襄(1012-1067),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茶学专家和文学家。他活跃于宋仁宗年间,曾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务,主持建造了泉州洛阳桥,为人忠厚正直,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b></p> <p class="ql-block"><b>洛阳桥的历史: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1962年,洛阳桥进行维修;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1993年,洛阳桥进行全面修建;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b></p> <p class="ql-block"><b>洛阳桥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与广济桥、赵州桥、卢沟桥‌并列为中国四大名桥。</b></p> <p class="ql-block"><b> 黄金海岸</b></p> <p class="ql-block"><b>黄金海岸度假村位于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海滨,占地6000亩,占据泉州最美的3.8公里海岸线,这里水天一色,与台湾隔海相望,为福建海防古镇。</b></p> <p class="ql-block"><b>‌在黄金海岸,每一刻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芒。</b></p> <p class="ql-block"><b>置身于黄金海岸的怀抱,感受着海风的轻拂和阳光的拥抱,静享那抹金黄与欢愉。</b></p> <p class="ql-block"><b> 洛伽寺~海天佛国</b></p> <p class="ql-block"><b>洛伽寺位于石狮市闽南黄金海岸东畔宫屿岛,面对台湾海峡。该寺由香港友帮集团捐献二十多亩地给石狮市佛教协会作为建观音菩萨之道场。</b></p> <p class="ql-block"><b>洛伽寺三面环海,绕着寺庙走到后面,大海波涛汹涌,浪花拍打着礁石。远眺,海面逐渐平静,碧蓝的海水和天空相交,海天一线,航船从天际线驶过。</b></p> <p class="ql-block"><b>洛伽寺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圣地,也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寺内的壁画、石刻、碑文等文物,记录了泉州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是研究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泉州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泉州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1月,是一座集文物保护、文物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国家二级馆。馆址设在位于市中心的泉州府文庙大成殿。</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中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馆内设有《闽台缘》主题展、《乡土闽台》专题展两个基本陈列。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也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b></p> <p class="ql-block"><b>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专门反映古代航海交通历史的博物馆。它以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的历史为轴心,设有多个分馆,包括宗教石刻陈列馆、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等,全方位展示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和文化。</b></p> <p class="ql-block"><b>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泉州湾宋代海船。‌这艘海船是1974年在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来的,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新中国第一次大型木船考古发掘工程,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唯一一艘海外归航的古沉船。‌</b></p> <p class="ql-block"><b>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以整座城市申遗成功的。</b></p> <p class="ql-block"><b>半城烟火半城仙,半池秋水觅华年。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这里佛教、儒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和谐共存。在寻常生活的一呼一吸中,浓厚的闽南文化,绝美的海岸线,充满烟火气的古城和各式各样的小吃共同织就了泉州的古城的仙气与古韵。回眸之间都是历史,俯仰之间皆有文物。在这里人神共生、诗意生活,红砖古厝间,聆听南音古乐、看遍戏曲人生,市井长巷里,聚拢半城烟火、浸润世人心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i> 流水日记</i></b></p><p class="ql-block"><b><i>1.2024年11月24日,傍晚到泉州,住西街,晚上在西街逛夜市。</i></b></p><p class="ql-block"><b><i>2.2024年11月25日,上午拜开元寺、关岳庙、天后宫、走洛阳桥,下午黄金海岸、洛伽寺。</i></b></p><p class="ql-block"><b><i>接厦门篇,第6个故事来了,接着第7个故事…M女士早上吃完兰州牛肉拉面后,擦擦嘴就走,忘记拿放在桌上价值不菲的墨镜🕶,幸好被店主叫住,饭好吃人品棒,还有下次。🕶没丢,总有丢的东西,M女士坐公交下车时,把伞🌂又丢了,恰好雨停天晴了。晚上回来时在西街又买了一把,写到此时为止(2025.1.19.)M女士在西街买的这把伞已经找了好几天,目前仍无踪迹😄。</i></b></p><p class="ql-block"><b><i>当晚住泉州西街。</i></b></p><p class="ql-block"><b><i>3.2024年11月26日,上午中午参观泉州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下午去平潭岛,晚上住平潭岛花都国际大酒店。</i></b></p><p class="ql-block"><b><i>泉州篇圆满结束。</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