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4年冬至。周末接近早晨7点的扬州街头。明万历年间在城南运河边修建的文昌阁是扬州唯一的古迹遗存,后经多次修缮,如今巍然屹立于街心,是扬州古城标志性建筑,三层三重檐圆顶,至今看来依然气势宏伟,朴素大方,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审美绝对经得住时间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古运河旁,现今已经是成熟的旅游地点,街边绿树掩映,清一色仿古建筑。此时,街道空荡安静,空气寒冷清澈,也有像我一样早行的旅游者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一缕晨曦从东方出现,清冷的街道微微苏醒。我是想去凭吊民族英雄史可法,于是导航“史公祠”步行至此,做为著名的历史古迹,位于古运河景区。</p> <p class="ql-block">扬州自隋炀帝在此开凿运河而繁荣了接近两千年,后因运河失于疏浚,更由于铁路不可阻挡的兴起而逐渐没落。城中心古运河周围的景点都与明清时期兴盛一时的扬州盐商有关,当年乾隆下江南也是富甲一方的扬州盐商接待的。这里是乾隆登船入驻天宁寺的渡口-御马头,远离了当年的喧嚣,晨曦中的码头静谧无声,周边都是高档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沿着古运河岸边行走,映入眼帘的婀娜多姿的小桥、风情万种的杨柳,散落的山石、青苔的岸壁、凝固的倒影、干枯的树枝,共同构成了江南冬日清晨里色彩斑斓的静物画卷。</p> <p class="ql-block">景区边停了不少过夜的私家车,看了这里的收费告示牌,还是觉得扬州挺大气的,这可是市中心的景区收费啊,一个小时5元,而天津我家路边停车一小时得8元,搞得我每次停到路边都有点儿心惊肉疼。</p> <p class="ql-block">不同于江南黄墙黛瓦的寺庙,天宁寺通透的红色彰显着高贵的皇家气概。匾额片"敕赐"二字十分独特,原因为这是北宋末年,那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徽宗黄帝下令建设的,黄帝的赏赐在寺庙称为在"敕赐"。不知道是扬州的婉约还是徽宗黄帝的雅致,总感觉天宁寺的红墙多了几分柔和与温暖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史可法出生于明后期崇祯元年,可谓生不逢时。在崇祯自缢后,任残喘笱延的南明国防部长,在大厦将倾倒之时挺身而出,不管是愚忠还是庸臣,总归面对清军入城誓死不屈,令人钦佩。</span></p> <p class="ql-block">史公殉国130年后,乾隆帝追谥史可法为忠正公,并下令在史公衣冠家旁建祠纪念,上书四个大字:褒慰忠魂。还是人家大清黄帝更大气,对于曾经的敌对,不谈立场只留人性,更是开明,征服人心。</p> <p class="ql-block">做为一介平民,我对当时扬州百姓的遭遇更加耿耿于怀,无辜的百姓唯一的错误就是生错了时间和地点。面对大兵压境的清军,手无寸铁的百姓无辜遭受飞来横祸,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面对强悍的军队,柔弱的扬州百姓表现出盖世的英勇,招来持续“扬州十日”的屠杀。</p> <p class="ql-block">据《扬州十日记》史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真是字字惊心,句句血泪,不忍卒读。</p> <p class="ql-block">这期间还是插曲,扬州城的富豪们以为听信清豫亲王多铎的话,交纳巨额财富可以买取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但当那些富豪们付完钱后,却发现在城内有了更多买命的障碍,而且每一道障碍收取的金额都更高。到最后,这些富豪被搜刮得一贫如洗,才意识到自己已被欺骗。<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有一些僧侣在寺院里诵经时幸免于难,但后来揭露的事实表明,这些僧侣之所以没有被杀,只是因为要他们留下来收集尸体。</span>后来的保守估计,这次大屠杀可能导致了约80万人的死亡,当时世界级的繁华都市扬州也只有百万之众。</p> <p class="ql-block">飨堂廊前著名的"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楹联是清张尔所撰,而诗人贺敬之也写道:"史可法人可法书可法,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更具有特点且通俗易懂。</p> <p class="ql-block">心情压抑地走过史公祠,祠堂的外墙上有一组作战场景的浮雕,"国存与存亡与亡,巍峨庙貌甚堂堂。梅花岭畔遗香在,火贡何时返故邦。"这是郭沫若同志于1962年7月,时值史可法去世三百六十年所提。</p> <p class="ql-block">史公祠的对面有一所设施齐备的小学,叫梅岭小学。梅花岭是明代万历年间,中州太守吴秀开河积土而成的土山,因满山栽种梅树而称梅花岭。</p> <p class="ql-block">小学前身是可法小学,校门旁边的石碑上,金字题写“梅岭记”,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所写的一篇散文,追叙了史可法在扬州抗清牺牲的经过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距史公祠几乎正西约1公里多,就是扬州最著名的瘦西湖了。它原来的名字比较一般,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间基本成型,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后将其唤作瘦西湖。一个“瘦”,道尽了文人的谦逊和风骨,契合了扬州的灵秀之气,所以沿用至今。匾额"瘦西湖"三字是扬州已故著名书法家孙龙父1970年题写,苍劲雄浑,拙朴古雅,弥补了“瘦”的无力感。</p> <p class="ql-block">此时尚早,没有到早晨八点,不过瘦西湖的入口已经准备就绪,从早晨6点就收门票了,58元/人,应该不算低了。镜子般平静的湖面,亭阁杨柳倒影绰绰,晨曦将湖水染成亮橘色,明净而柔和。</p> <p class="ql-block">初升的太阳爬上树梢了,露出了红彤彤的笑脸,散出五彩的光晕,明亮了东方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太阳在树梢间升高了,湖水亮得纯净透明,所谓“半湖悠悠半湖红”。</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左岸高起处叫叶园,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叶秀峰为其父亲叶话毅建造的私家园林。如今建成了游乐园,不过,也维持不下去了,还是收门票赚钱更加稳赚不赔。</p> <p class="ql-block">随着指示牌的引导,看到了显眼的白塔。瘦西湖的白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远远看去两者真是想像,但仔细对比也是形似而神不同。其实型也有改变,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而瘦西湖白塔高相当于北海白塔高度的四分之三,塔身偏小,轮廓较为瘦高,更显秀美,符合南方园林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早于瘦西湖白塔100多年的北京北海的白塔,是座典型的藏式喇嘛塔。</p> <p class="ql-block">在亭亭玉立的白塔对面,有座灰墙黛瓦的寺院,提名比较特别,名为法海寺,其实这个“法海”和白蛇传的法海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取意佛法如海的意思。始建于隋,重建于元代。在两颗沧桑挺拔的银杏树的映衬下,更显优雅恬静。</p> <p class="ql-block">来到瘦西湖标志性建筑-五亭桥,因形似莲花,也称莲花桥。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当时两淮巡盐御史高恒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第二次南巡,特意建造了这座桥。当时仿造北海的五龙亭,但瘦西湖五亭桥一带的水域没有北海开阔,所以设计者别出心裁,将五个亭子合围相接,勾心斗角,自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看着飞檐翘角、错落有致的莲花桥,我心生感念。我们许多城市自古也有湖水,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小桥,应该形制差不多,都没有特别的印象。唯独扬州的瘦西湖,别出心裁做出个五个亭子叠加的样子,美不胜收、一鸣惊人,如此的才思精巧也就只能在富甲一方、见多识广的扬州才有。</p> <p class="ql-block">每个角度的五亭桥都引人入胜、极致完美。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湖边欣赏,绿树、红枫、翠柳掩映下的白石拱桥,和镜子一般清晰的倒影,沉静而多姿。桥身上爬满浓绿色的藤叶,点缀着鲜亮的小红果,繁茂得如同盛夏。从微信的识花君小程序查出,这种攀爬型的植物叫冬青卫矛。</p> <p class="ql-block">与莲花桥遥遥相望的是"熙春台",相传扬州盐商为清代皇帝祝寿的地方。碧瓦飞甍,宏伟精巧,端庄华丽,显示了扬州园林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一曲“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诗歌传唱古今,而眼前这座汉白玉的单孔拱桥,因为长24米,宽2.4米,拥有24根栏柱和24级台阶,处处与数字"二十四"相呼应,称作二十四桥。 冬日清晨的桥身曲折蜿蜒,如长虹卧波,静若处子,美如少女。</p> <p class="ql-block">虽已入冬,但瘦西湖的柳条依然翠绿,在微风里轻轻摇曳,远处青山隐隐,湖水波光粼粼,几只黑天鹅和野鸭游戈湖中,嬉戏打闹,将冬日的清晨装点得温馨而灵动。</p> <p class="ql-block">从瘦西湖的西门出园,扩音器传出陈小琦词曲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婉转柔美的歌声与婉约的扬州非常应和,在瘦西湖的门口听来别有感触。大门两旁对联:"一路楼台直到山,两堤花柳全依水。" ,游完瘦西湖后读起这副楹联感觉既真实又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望向窗外,晨曦里的扬州老城街巷纵横、安详而沉静,更远处隐约可见扬州新城的高楼大厦环绕而立,近年新建钢筋玻璃的大运塔清晰醒目,扬州的古朴安适和现代大气相应呈辉,十分和谐。我们冬日的闲游也将到此结束了,乘着扬州初升的暖阳,一路向北,是该回到北方萧瑟的隆冬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