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昂族村寨,出冬瓜

刘延伦

<p class="ql-block">  前两天有关媒体报道,芒市出冬瓜、史迪威码头2家旅游景区,新晋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昨日(14号)便急于从芒市,驱车前往出冬瓜景区游览,全程二十三公里。沿沪瑞线前行十多公里后,再沿蜿蜒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上就到了三台山东侧的出冬瓜村寨。</p> <p class="ql-block">  出冬瓜,德昂族传统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出冬瓜村,隶属云南省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位于出冬瓜老寨,2016年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p class="ql-block"> 出冬瓜村,一个始建于明、清时期,为传统的德昂族村落,居民全部为德昂族。其传统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的比较完整,最能集中体现德昂族的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因此,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被 定为德昂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保护区。同时也是德昂族"酸茶""水鼓舞""达古达楞格莱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习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德昂族,属直过区民族和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与缅甸德昂族同根同源。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古达楞格莱标》、浇花节、德昂酸茶等丰富的民族文化及德昂族博物馆、党建展览馆、出冬瓜传统古村落等特色景点。</p><p class="ql-block"> 出冬瓜,村内古树林立,四周青山秀美,部分民居仍保留着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在这里,可以参观德昂族故事走廊,了解“古老茶农”德昂族的故事,到非遗传承人家中,体验手工德昂织锦、德昂族酸茶的制作流程,近距离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出冬瓜寨名的起源和传说:出冬瓜,德昂语称"绕冬瓜",村寨起初是没有名称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由于附近是马帮行商必经之路,马帮人看到这一片盛产一种植物,汉语名为"老鼠冬瓜",植物藤状生长,果实类似南瓜形状,可食用部分果实的种子,其叶子可入药治疗十余种疾病,在秋季采集晒干备用,如遇毒蛇蚊虫叮咬,将叶子揉搓之后敷于伤口处,可消肿、将毒液吸出;用水煎服,可以治疗疟疾。</p><p class="ql-block"> 盛产该"老鼠冬瓜"的地方也是马帮人喜爱栖脚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将这个地方代称为"老鼠冬瓜"那片地。</p><p class="ql-block"> 德昂人一直以来以经商闻名,因而汇聚于此形成聚居地,而这片聚居地,也就被称之为"老鼠冬瓜"寨。后来根据地理区域命名规范化,演变为现今使用的出冬瓜。</p> <p class="ql-block">  走进出冬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德昂族故事走廊。这里展示了德昂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通过图文和实物展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故事和传说。</p><p class="ql-block"> 走在走廊上,仿佛能听到德昂族老人讲述古老的传说,感受那份传承千年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德昂族与茶有着源远流长的茶缘,被称为"古老的茶农",其古法秘方所制作的酸茶,极具特色。德昂酸茶,又称"湿茶",是七大名茶之后,又挖掘上市的古朴茶类。</p><p class="ql-block"> 德昂族人的性格脾气和茶一样,温文尔雅,淳朴善良,慢条斯理,不争不抢,在历史文化长河的积淀下显得更加醇厚珍贵。德昂族居民几乎一日不可无茶,而且好饮浓茶。</p> <p class="ql-block">  出冬瓜村位于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四周青山环绕,古树林立,景色美得让人心醉。这里的建筑保留着传统的干栏式风格,仿佛让人穿越回了古代。</p><p class="ql-block"> 来到这里,除参观德昂族故事走廊、体验非遗传承织锦等技艺外,还可以品尝当地酸茶、美食以及游览周边景点。</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出冬瓜村寨,也到了吃中午饭的时间,自然要品尝一下德昂族的酸茶与美食。来到一家农家乐大院,坐在大树下的餐桌旁,边品尝酸茶,边欣赏头顶上的这课大树。</p><p class="ql-block"> 无意间竟发现了大树上的果实,远远望去,很像是桂圆,但老伴说不是。于是,便找来农家乐的老板求证。德昂族人老板非常好客,非常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果实的名字,夏威夷坚果。</p><p class="ql-block"> 之后,还主动端来了一盘子成熟的果子,并用专用剥壳工具,给我们剥开一些果子品尝。然后,介绍了他们三台乡,共种植夏威夷坚果4.8万亩,人均六亩多。</p> <p class="ql-block">  出冬瓜所在的三台山德昂族乡,除了传统产业甘蔗和养猪业外,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扶持下,近些年来,全乡引种了澳洲坚果以及西番莲、菠萝、沙糖桔、香蕉等产业,为当地少数民族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德昂族的建筑以竹楼著称(上图为建筑模型),当地居民仍保留着德昂族传统的四檐出水建筑风格,为正方形干栏式竹木建筑,与傣族、景颇族的竹楼不同,顶头很高,形似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头上所戴的儒巾,也被称为"诸葛亮的帽子"。</p><p class="ql-block"> 关于它的来源,德昂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故事:诸葛亮当年率兵南征,来到德昂山寨,有一天突遭袭击,受伤遇险,幸得勇敢善良的德昂姑娘阿诺相救,才得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在短暂的接触中,二人产生了感情。当重任在肩的诸葛亮不得不辞别心上人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帽子留给阿诺作为信物。痴情的阿诺苦盼18年,等来的却是心上人的死讯。从此心碎肠断的阿诺不吃不睡,每天呆立村头,望着心上人东去的路。到第33天,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雨过天晴之后,阿诺不见了。而她站立的地方却出现了同诸葛亮的帽子一模一样的房子,这就是德昂人后来居住的竹楼。</p> <p class="ql-block">  美篇摄影、文字、制作:刘延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