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为官的五种境界

庄生迷蝶

图:网络<div>文:庄生迷蝶</div>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默其体,潜而勿用者,第一也;避尊居卑,禄以代耕者,第二也;侃然体国,执正不惧者,第三也;斟酌时宜,时献微益者,第四也;温恭修慎,不为诌首者”第五也。故彼上士多沦没而远悔吝,中士有声位而近祸殃。(《资治通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古以来,作为士大夫,最大的理想就是生而逢时,君明臣贤。然而纵观整个历史,政治清明的时代短暂,朝政腐败、君主昏庸的年代更多一些。于是士大夫做官就分为以上五等,详细来说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沈默其体,潜而勿用者,第一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这一描述可能指向一种处世态度。“沈默其体”强调保持沉默、低调的状态,“潜而勿用”可能源于《易经》的概念,这里表示隐藏自己的才能,不轻易显露,在某种情境下,这种态度被列为第一等。也许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或者人际关系中,这种低调沉默、不轻易展露锋芒的做法被视为一种高明的生存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避尊居卑,禄以代耕者,第二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避尊居卑”体现出一种谦逊、退让的姿态,主动远离尊贵的地位而处于卑下的位置。“禄以代耕”表示以俸禄来代替亲自耕种,这可能暗示一种安于平凡官职、领取俸禄维持生计的状态,这种态度被排在第二位。这或许反映了一种不追求高位、满足于适度地位和收入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侃然体国,执正不惧者,第三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侃然体国”表现出一种正直、坦然地关心国家事务的态度,“执正不惧”则强调秉持公正而无所畏惧。这种人在面对国家事务时,能够坚守正义,不畏惧权势或者困难,在评价体系里被列为第三等。这反映出在当时的价值体系中,虽然这种行为值得赞赏,但可能还有其他更为被推崇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斟酌时宜,时献微益者,第四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斟酌时宜”表示能够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时机和情况做出合适的决策或者行动。“时献微益”说明适时地贡献微小的利益或者建议。这种能够根据形势灵活应变并且偶尔提供有益贡献的人被排在第四位,可能是因为其贡献相对较为微小或者其灵活性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一种不够坚定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温恭修慎,不为诌首者”第五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温恭修慎”描绘出温和、恭敬、修养良好且谨慎的形象,“不为诌首”表示不做谄媚之人。这种具有良好品德修养、不阿谀奉承的人被排在第五位,可能暗示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前面几种品质在特定的情境或者评判标准下被认为更加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五种人,也可以理解为五种做官的境界,还可以理解为五种做人的原则。至于到底该做什么样的人,就因人而异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