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家庭音乐聚会 《卡农》</p> <p class="ql-block">琴友二重奏 《卡农》</p><p class="ql-block"> 《卡农》的背后有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讲述了约翰·帕赫贝尔和芭芭拉·盖布勒之间的爱情悲剧。</p><p class="ql-block"> 帕赫贝尔在十几岁时因战乱成为孤儿,后来流浪到英国,被一个小村庄的天主教堂的琴师收养,并学会了钢琴。在附近的一个镇上,芭芭拉·盖布勒听了他弹奏的曲子后爱上了他。芭芭拉虽然家境富裕,但一直不敢向帕赫贝尔表白,于是找理由拜他为师学钢琴。然而,她并没有真正投入学习,遭到了帕赫贝尔的责骂。芭芭拉暗下决心,通过努力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并希望借此机会向帕赫贝尔表达爱意。然而,帕赫贝尔被征召去打仗,芭芭拉等待了三年无果。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设计了一个圈套,运回一具尸体谎称是帕赫贝尔,芭芭拉信以为真,悲痛欲绝,最终在教堂里割腕自杀。</p><p class="ql-block">帕赫贝尔在战争结束后回到村里,得知了芭芭拉的悲剧,悲痛欲绝。他在教堂里弹奏了《卡农》,表达对芭芭拉的思念。这首曲子成为了帕赫贝尔对芭芭拉无尽思念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卡农》是一种复调音乐谱曲技法,所有声部模仿同一个声部,造成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也称为《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是他在战乱期间创作的作品,表达了对芭芭拉的深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摘自百度)</p>